解讀美國民眾為國安犧牲隱私# _9 J1 s$ p! E, O; @: B
美國政府被媒體揭露為了反恐收集國民通訊資料的新聞持續發酵,連日來在政府為自己辯護和維權團體炮聲隆隆之間,社會大眾對這一事件的反應格外引人關注:各大民調機構調查發現,多數人願意為了國家反恐而放棄個人隱私,這讓很多人大感意外。公仔箱論壇8 v1 {/ Y- q8 X
+ q* B% q" A9 N3 V; z! S+ r
美國人向來最看重自己的隱私,這次國安局被爆對國民日常電話電郵監控,按以往的經驗會迅速發展成一場政治海嘯,白宮早就忙得雞飛狗跳,國會也已在挑燈聽證,全國更是一片指責之聲。可是事件發展至今已一個星期,雖然波瀾不斷卻始終未現驚濤拍岸的場面,府會更有閒暇旁顧,將相當精力用在了推進移民改革法案上。
' I) l& u9 f% a" m6 D* Ptvb now,tvbnow,bttvb; a0 ]" u( s6 S; O: W. A' S
回放事件經過便可見端倪,消息甫披露,第一時間出來辯護的不是白宮,而是平日一向批評政府的國會一眾議員,他們異口同聲強調,國安局所有行動都獲得授權,並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行事,沒有甚麼大不了。
& \, o, E+ u0 |1 y. G4 M公仔箱論壇
/ ^+ F q! [, u& r1 z- n最讓人意外的當屬本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公眾的態度。皮尤研究中心和《華盛頓郵報》公布的聯合民調發現,公眾對政府長時間、大範圍蒐集他們的電訊信息的反應竟然很淡定,認為「反恐」重要性高於「個人隱私」的民眾比例達到了二比一。這種態度和他們在國會的那些民意代表們的反應倒是非常一致。tvb now,tvbnow,bttvb( C: w, F6 E# N
) W% g3 C b/ j7 g' l- j: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民調中,當被問到「政府調查可能存在的恐襲陰謀」和「個人隱私」兩者孰重孰輕時,高達六成二的人表示,為便於政府調查寧可犧牲個人隱私。年輕人對隱私的保護意識更為強烈,但即便是三十歲以下的受訪者,表示反恐重於隱私的人數比例也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e F' W" t1 H; Q
) h- t t6 `+ Z9 }2 W# s0 h' d9 f* G- H5.39.217.76民意發生這樣的變化,究其原因是反恐現實讓民眾的認識發生了轉變。九一一事件至今十二載,美國正是依靠《愛國者法案》成功挫敗多起恐襲預謀,讓美國基本平安走到了今天。那些被挫敗的恐襲陰謀個個觸目驚心,一旦得逞,除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外,也會引起股市震盪、市場波動,並在民眾通勤、安檢等方面帶來諸多不便,經濟損失和社會消耗都將是巨大的。
7 b+ g& r3 v9 X0 F8 ^% r6 y)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k" B; }. N# M9 _在這樣的新形勢面前,民眾為了反恐犧牲一點個人隱私不僅變成了一種道德上的要求,而且因為國家安全關乎個人福祉,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他們也發現是一筆很劃得來的交換。tvb now,tvbnow,bttvb, j+ T; O: k6 }8 b: ?9 ~, @
c7 X6 W1 L# H公仔箱論壇在很多人的印象裏,美國是一個個人至上的國家,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在美國的歷史上,每當國家處於特殊時期需要國民作出一些犧牲時,民眾都會自覺地響應,正因為如此,前總統約翰·甘迺迪那句「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甚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甚麼」,才會成為美國人到處傳誦的名言。
9 C0 Q. }5 @# n; l9 F3 e& O: O公仔箱論壇
# W) M' E7 a( N- O5 }& J當然,美國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民眾為了政府需要犧牲個人利益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政府必須接受嚴格監督、必須遵守法律行事,不得濫權。這也是為甚麼此次事件曝光後,各方首先檢視的就是國安局的行動是否具有合法性。公仔箱論壇0 `0 S+ t/ ?+ X& _
7 {" V# A4 E, Z/ U+ v) ktvb now,tvbnow,bttvb昔日被奉為至高無上的隱私,如今為了反恐被犧牲,從表面看這好像是美國人向現實妥協的一種無奈的權宜之舉,但美國的社會意識形態中對自我的過於強調也需要一種經常性的糾偏,就像任何真理向前多走一步就可能成為謬誤,「隱私」強調得太多,和「自私」也經常就是一牆之隔。/ _4 l6 a! W) l$ V2 X6 p# n3 m
& _! p$ h. t, N$ o
' y$ f% P) j x4 K/ Htvb now,tvbnow,bttvb如果說美國人很早就深諳「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並為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權力制約體系的話,那他們現在做的,就是要在反恐的今天如何避免「絕對的隱私導致絕對的隱患」,這種轉變,是在美國特有的制度框架下關於自我和集體兩者關係的一種再調適和再平衡,這既是一種觀念上的發展,也是一種道德上的提高,所以應該視其為一種進步而予以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