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 {" q! O$ g- W) a: _( }% ~中國政府至今對六四事件諱莫如深。
# D0 x) c! e$ s5.39.217.768 C `- ?; A) Q9 D
六四事件23周年之際,中共當局仍對當年的血腥屠殺緘口不言,相關言論仍被封鎖,異議人士仍被限制自由。但是,最近的一些微妙形勢變化,似乎顯示官方在六四問題上有鬆動跡象,引起海內外輿論關注。
$ J% |5 J$ N! t. e6 C3 `/ u# v" p; n5.39.217.76& i6 `9 R( N4 ~' F9 F* b2 r
1989年6月3日和4日,中共動用軍隊鎮壓天安門民主運動,導致重大傷亡。當局先是大舉批判所謂“動亂”和“反革命暴亂”,隨後又禁止媒體提及此事件,試圖將其從民眾的記憶中抹去。
) i5 b. R6 o- a+ {: P" `- W7 v& h) M o5.39.217.76& l7 `1 B: n2 X( R+ a
多年來,遇難者家屬和許多異議人士不顧當局的打壓,一直在尋求真相。但對有些家屬而言,漫長的等待已使希望變成了絕望。
6 S! `) I5 C6 d+ X) ~tvb now,tvbnow,bttvb
- h* a. u6 T+ t' G7 O$ x5.39.217.765月25日,“六四”遇難者軋愛國的父親軋偉林自縊身亡。家人在他身上發現一張紙條,上寫:“冤屈未得申雪,決意以死抗爭”。六四死難者親屬組織“天安門母親”發布訃告說,軋偉林從50歲的壯年熬到73歲的老年,長期的悲痛和壓抑終於導致他的絕望。# ]/ O0 T: j5 P2 j U! r
2 ^" w9 ~# h4 m( j8 ?' i$ T* j5.39.217.76但是,六四慘案昭雪的希望並未破滅。有跡象顯示,共產黨內部的政治危機使當局在六四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受到了挑戰。
3 n+ W% m$ L5 F6 e1 ~tvb now,tvbnow,bttvb g4 }+ N+ a" R/ g) R/ P; K( o
貴州公開紀念六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q9 W, r- r- Y4 A6 m, |3 \5 D& H
, j7 \- \: u% {8 a! E7 N2 ?& x/ q公仔箱論壇5月27和28日兩天,貴州省貴陽市異見人士糜崇驃等人在市區人民廣場公開紀念六四,官方一反常態,沒有加以阻撓。事件引起海外媒體的關注。公仔箱論壇+ m8 [' }2 t: z2 |1 t/ g
2 L9 x* D/ f4 p% `0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示威者拉起寫有“八九六四廿三周年祭”、“追查兇手,停止政治迫害”字樣的橫額,高呼“民主萬歲”、“人民萬歲”、“打倒獨裁專制”的口號,並用DVD機播放有關六四的影片。據維權網站“參與”報道,28日的紀念活動持續約兩個小時,警方沒有干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Y; ?2 `( O B e
) A; B9 N# u+ i1 Ltvb now,tvbnow,bttvb糜崇驃對香港媒體表示,這是警方首次對他們的民主活動採取不干涉態度。他認為,這與中央高層出現分歧有關。公仔箱論壇$ p" h) D6 d( h/ S3 m
5.39.217.76" A2 ~& `4 \0 O, @" {" Q/ d6 l b9 u
但貴州當局的容忍態度並未持續。在貴陽的公開紀念活動被香港和海外中文媒體廣泛報道之後,糜崇驃和另外兩名活動人士於5月30日被警方帶走。
: }+ E1 q* p! [' u' C
* c7 W$ ^. o% Z0 C3 A" A1 x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中共當局於每年六四紀念日之前恐嚇、騷擾死難者家屬,拘捕異議人士已成慣例,今年亦不例外。全國各地,包括北京,警方“防患於未然”的打壓行動都不少見。8 d. F8 f3 @$ N, B5 J p+ S
tvb now,tvbnow,bttvb- A/ |. M) p/ [& A4 `
但是,貴州警方連續兩天未阻撓六四紀念活動,確是值得注意的新現象,因為這顯示中共體制內對待六四問題的做法不再明確、統一,其慣常立場似乎已有鬆動跡象。
% }, o3 d1 A& E6 O- D1 A
# z! I" O# ]3 z2 W* o: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重評六四?5.39.217.76# @! X$ @3 H5 R8 g; \' Z h3 M
% ]9 j+ e9 |* x! m
當局在六四問題上出現不同調的異常現象,也體現在對網絡言論的審查中。
" V0 f* T) W* k" j5 n: t d
/ f; A$ H D, h) [' F5.39.217.76重慶前公安局長王立軍2月6日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館,引爆中國20多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自那以來,中國網絡上便開始出現不尋常的解禁現象。
A2 L, f5 f M0 u! d
- W. x4 ]1 _2 q6 ^0 atvb now,tvbnow,bttvb在百度搜索引擎和新浪微博上,與六四和法輪功有關的一系列敏感信息曾一度被短暫解禁,隨後又被封鎖。5.39.217.76$ p+ q% q( A8 I
公仔箱論壇- P9 [- x5 j% B( x' B w( M& W
這些不尋常現象的背後原因無法確知。但未經證實的報道稱,中共最高層在六四問題上有不同意見。+ p2 F0 G# D/ E7 h1 s. c( j. j
5.39.217.76& I" [( s2 y3 f4 ~* n
英國《金融時報》3月20日報道,近年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三次在高層秘密會議上提議重新評價六四事件,但每次都被薄熙來等強硬派否決。
# N4 q5 ?; R6 L5 |7 k; M( g
5 b' m, r# q- k; _" ~; ?0 J' L現在,薄熙來已被撤職,強硬派被削弱。《金融時報》說,溫家寶可能認為,借平反歷史冤案開啟政治改革的時機已經到來。5.39.217.765 |$ w: y0 V% E3 V, R5 r. t6 a8 D
3 v: b) a& S. z( U( P$ _/ G6 z推卸責任tvb now,tvbnow,bttvb2 J: g4 a' ]4 y+ \! G+ v y
公仔箱論壇3 ]' i. `# [: z, C+ J% N
無論溫家寶推動重評六四的報道是否屬實,有一點相當明確:中共高層恐怕無人願意承擔六四屠殺的血債。即使是當年支持鎮壓的強硬派,也在想方設法撇清自己的責任。
) s. j; i' j5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x7 d9 h6 Y4 t
2010年傳出的《李鵬日記》,據信是由1989年時任總理的李鵬在六四期間的日記手稿集成的書。李鵬被公認是鎮壓六四民運的最大劊子手之一,但《李鵬日記》試圖把派兵入京的責任盡量推到鄧小平身上。公仔箱論壇+ U! i4 C) l: @( p. P. O7 I4 T
' B9 F N4 c$ y
六四時任北京市長的陳希同也在剛剛在香港出版的一本新書中說,自己在鎮壓六四中的角色被誇大了。他仍堅稱自己“反對動亂”的觀點不變,但否認他曾向鄧小平告狀,誇大學生示威對中共政權的威脅,以促使鄧派兵鎮壓。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6 [1 y) ^! m: x K
y+ q' ~/ d* F5 ^" o/ D J在接受香港《明報》採訪時,“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丁子霖指出,李鵬、陳希同先後試圖撇清罪責的行為更促使“天安門母親”堅持要求公布真相,讓方方面面都出來說真相。
/ u: C) [$ ~+ V$ T+ U公仔箱論壇! }; Z+ I9 B! B0 T8 C
“黎明前的黑暗”tvb now,tvbnow,bttvb2 I4 O+ `+ I3 M# Q- l
; g; Q2 `+ N! `0 K/ L2 S
在一篇5月30日發表的有121人簽名的紀念文章中,“天安門母親”們表示,對溫家寶推動平反六四的傳言並不抱什麼希望。
' Z7 V/ h0 T Q2 t b0 l5 u1 s5.39.217.76
d5 l& k& a! A# r5.39.217.76文章說:“溫家寶關於‘平反六四’的談話無從證實,但願像他政改的要求一樣是真的。但即使是真的,又能實行得了什麼呢?”
# f- ^% e* e- H1 `'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o0 P3 M% s' \! g5 H文章表示:“現行的政治體制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當今中國的特殊利益集團,不是憑任何一個大人物可以動搖得了的。”tvb now,tvbnow,bttvb. F) ?0 o8 V/ Q/ H( h* E$ g" l. z
5 Y. h: E2 F/ A+ o; r! d7 Y但“天安門母親”們表示將堅持抗爭:“只要這個群體存在,我們的抗爭就不會停止;只要有抗爭,‘真相、賠償、問責’這三項理念,就依然存在,不會放棄,也不會改變。”5.39.217.76. F! @& J$ o4 B4 b
- F3 K, q |( M- ]/ V$ S- U丁子霖對《明報》表示,死難者家屬軋偉林自殺身亡,對“天安門母親”震動很大。家屬們彼此間相互鼓勵、安撫,說現時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她說:“我們必須堅守到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