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江丙坤或馬英九的問題?
, 描述: 【聯合晚報╱社論】
江丙坤遞辭呈,風暴圈的主角卻好像變成了馬英九。也許馬總統真該開始思考改變領導風格了!
3 ]) \$ z0 y/ K& W
1 }! w0 q. f# e$ a看看江丙坤辭職引發的騷動,最值得馬總統注意的是,明明他表白了堅持慰留江丙坤,然而從黨內同志發言到媒體觀察批評,卻多半針對人事問題和總統態度,作出諸多揣測。
}7 W' P6 D1 V8 W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y# r8 |/ F) h, _4 p
換句話說,馬英九反應明快,可是很多人卻沒有被說服,反而在猜測總統「真正的想法」是什麼。尤其輿論多針對權力鬥爭有所評論,連吳伯雄都被逼得大罵放話者「混蛋」,更讓事情顯得蹊蹺,也證明「鬥爭說」非空穴來風。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W8 V. Z" ]2 l2 n. J: g2 s' O; P' ^
5 R# t6 S& q* F* e! A2 ^* u
追究這種狀況,源頭可能有兩項。第一還是馬總統「不沾鍋」的習慣,當各種流言攻訐出現時,總統及其幕僚多半保持距離,不理會,頂多冷處理。如果確實只是媒體捕風捉影,則流言或可能自動消失;然而要是確有其事,後面又另有人事角力的運作,那麼總統的「不沾鍋」只會讓權謀者更囂張,問題更加嚴重。tvb now,tvbnow,bttvb# d% d9 [! z+ f/ K' r
公仔箱論壇 F5 n. e& ^/ I, I" \$ X2 \& E
第二項因素,是整個權力場域缺乏明確的遊戲規則。例如黨與政的關係,有清楚的規範嗎?所以馬總統兼不兼黨主席,才會引得揣測紛紛。又例如兩岸關係上,誰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有明白的原則嗎?海基會董事長的兒子,與國安會秘書長的家眷,是否適用同樣的限制?光這兩塊曖昧空間,就可能變成人事鬥爭與流言散播的溫床!1 P) Z( \" u4 v) ?# o% l5 v; @
6 X& Y* \6 c9 N8 s4 w
江丙坤在海基會董事長任內頗有成就,卻反而在台灣內部,不只要應付反對黨的壓力,還得提防黨內同志中傷。江丙坤心灰意冷,可想而知。他辭不辭職,當然是大事。不過,在江丙坤辭或不辭的後面,還有更大的問題,那就是馬總統要如何維持執政團隊的內在紀律,防堵內鬥耗損。如果任由黨內各種鬥爭手段縱橫無阻,領導人卻無法有效規範,其結果將不堪設想。
9 T! I# d# O' U6 J n! Y: e& `公仔箱論壇' K% q& y% s) ^: ~# u0 I% q+ `
廚房不管多熱,馬總統不能不沾鍋,應明快抑制人事鬥爭的苗頭,也須強勢建立用人標準,以制度來保護行政團隊不受流言侵擾。不要讓江丙坤的問題,延燒成馬英九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