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史諾登揚言:還會爆更多機密

揭發美國國安局 (NSA)監控人民與英國政府竊聽外交官的美國告密者史諾登,17日發表措辭強烈的聲明,反擊批評他的華府人士,否認自己是叛徒,也不是中國間諜。史諾登並揚言還會公布更多機密。史諾登說,「即使美國政府把我關起來或者殺掉我,也無法隱瞞這些事情。因為真相要來了,誰都擋不住」。 英國《衛報》報導,經由該報專欄作家格林沃德協助,史諾登在《衛報》網站上開放將近兩小時的「問與答」,回答網友問題,由《衛報》人員整理成即時部落格的形式,時間從17 日東岸時間早上11時時開始,到中午12時43分結束。 史諾登仍然躲在香港一處秘密地點。他說未來還會公布更多機密,即使他被逮捕或者遭謀殺也無法阻止這些秘密公開。他強調說,「真相要來了,誰都擋不住」。他談到的事情包括為何選擇躲在香港、對歐巴馬政府的顧慮、薪水細節、身為NSA約聘人員的權限。 史諾登踢爆美國情報機構可直接取得民間大型網站伺服器儲存的個人通訊資料。然而Google與臉書表示,除非有法院命令才會提供資料,並否認他們讓NSA「走後門」,提供特殊權限讓NSA直通他們的資料庫。 但史諾登17日重申,幾乎所有NSA情資分析人員都可侵入民眾的電郵帳戶或取得通話的元資料 (metadata),且很少經過法院審核。他說,「他們可以入侵而且拿到想要的東西。電話號碼、電子郵件、使用者ID、手機ID(IMEI碼)等等...」。 史諾登說,美國政府「每天都在蒐集與檢視」人民的通訊紀錄,分析人員可以取得某個電郵帳號的所有內容,例如IP位址、原始資料、內容、標題、附件。他說,「你的通訊內容掌握在NSA某個人手裡」。 史諾登說自己之所以離開美國,是因為不相信揭發這些事情以後,可以獲得公正的審判,「美國政府摧毀讓我接受公平審判的可能性,公開指控我叛國,揭發秘密是犯罪行為」。 對於華府人士說他躲在香港,是因為他為中國政府做事。史諾登說,「我早就知道有人會這麼說,但如果我是中國間諜,我何不直接飛到北京去呢?」史諾登並諷刺地說,「前副總統錢尼說我是叛徒,這對我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另外,有網友問到史諾登「年薪20萬美金」的真偽,史諾登回答說,這其實是他「拿過最高的薪水」。
/ g0 R: p6 A' ^' b

+ w  J- j8 F1 b" c0 s- @) N- ~tvb now,tvbnow,bttvb【2013/06/18 聯合晚報】
/ E/ |8 i) w. y/ G4 ^5.39.217.76
" H# D6 S& P& d7 A!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c$ K; x/ v- G

一明一暗 美國有「兩個政府」

美國似乎存在兩個政府,一明一暗,兩個都受歐巴馬總統的領導,並能不與歐巴馬的主張衝突。 明的政府是,歐巴馬就任後多次表示,要建立史上最透明的政府,他宣布推動政府公開,誓言守法,設立檔案解密部門,把秘密紀錄公布於眾,他採用新方式向納稅人表明稅金的用途。 但另一個面目完全不同的政府,卻在迫害洩密者,對法院不利於政府的裁決,以國家機密作為擋箭牌,對政府行為不利的法令和法律裁定秘而不宣,其中並不只對情報部門,也並非全都涉及國家安全。 如今,大規模的電話監聽和網路監控再度爆料,普通美國人一直被蒙在鼓裡,直至被國家安全局的一位合約雇員揭穿。 前任副總統錢尼曾預言,這種局面將遲早發生。錢尼為布希政府的幕後權力操縱者,在歐巴馬政府之初便說,對手在競選時期的無情批評,在他們就任後將不會如此之多。他說:「他們入主白宮後,將面臨我們每天都要處理的同樣問題,他們將感激我們實施的部分措施,他們需要權威。」 美國科學家基金會的政府機密計畫主任艾福特古德說,美國既是世界上最公開的政府,也是最封閉的政府。政府每天公布大批資訊,但每天還出籠大量國家安全機密報告。 儘管歐巴馬誓言,他將把政府引領到新的公開性方向,但他就任之初就有跡象顯示,他不會推翻美國政府兩面性的基本平衡。 艾福特古德說,歐巴馬政府把更多政府資訊放在網上公開,但在核心資訊上,「保密程度仍非常高,保密已成為公布許多領域政策的障礙,我們仍生活在冷戰遺留的保密體制下」。 公仔箱論壇1 A3 n4 i! T/ W6 q

& [8 K" `6 E& Z8 n* z) r7 L公仔箱論壇【2013/06/17 世界日報】5.39.217.76. a2 D2 M0 j3 P& F2 W  @( U) Y

0 a# O7 |% y0 Q5.39.217.76
3 e. \- @' t: _' x4 H! [

1

評分次數

  • aa00

「監聽門」再揭美國政府的醜聞

史諾登(Edward Snowden)洩漏美國國安局的「稜鏡計畫」(Prism),政府大規模監聽本國人民,駭客攻擊外國,已成美國用虛假情報發動伊拉克戰爭迄今最大的一件國家醜聞。美聯社說,事件讓美國和全球民眾發現,原來美國有兩個政府,一明一暗;一個透明守法,一個暗中胡作非為。連日來大陸官媒就事件追打和挖苦美國,彷彿民主和專制政府的作為無異,事件也揭露「網路帝國」無遠弗屆的特性,全球的民權維護將更艱難。 如果說,美國政府有兩個面貌,一個道德崇高、保護人權,處處維護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扮演「世界警察」角色,自二戰以來付出無數生命、金錢主持正義、維護世界秩序;另一個就是馬基維利筆下的「獅子與狐狸」的結合,貪婪、狡詐、偽善、兇猛、無所不用其極達成國家目標。監聽和監控通訊、侵入外國政府電腦竊取機密,都是其中一環。 這兩種面貌其實自古迄今,都是國家的特性,只是如今借助電腦科技,如虎添翼而已。事發迄今,中國媒體猛批美國,醜化美國政府作為,尤其美國監聽中國已15年,大陸官媒的義憤可以想見。但所持的批判標準和維護民權等主張,當然也該一體適用所有國家,包括中國自已,可惜今天中美兩國的網路安全和維穩作為,雖因事件而拉平雙方的道德高度差距,但大陸有些批評聲音也和美國一樣持「雙重標準」,企圖為當局塗脂抹粉,或旁證「天下政府一般黑」,並無法說服所有人。 史諾登扔出的臭氣彈,的確讓美國自豪的憲政民主制度,沾上不易洗刷乾淨的臭味,美國今後想在全球互聯網安全上表達態度或舉行談判,都失去部分優勢,對維護言論自由、隱私權保障和其他安全政策,也變得虛偽無力,難再理直氣壯。但作為人類最新、當今最重要的通訊和訊息獲取來源,互聯網卻不能變野蠻叢林,弱肉強食,各國政府和國際共同規範仍有必要,只是界限在那裡,變得更模糊,道德標準也更低了。而政府凌駕網民之上,不受制約,國際間可否推動新規範,否則民權便無從保障,將日益受政府侵害。 這些事件提醒我們:一,互聯網興起後,國家「版圖」已再重畫,有能力的國家能「穿透」任何國界和人為屏障,進出自如,獲取所要資訊,除非你與世隔絕,不使用現代科技通訊。就這方面言,美國除了軍事實力縱橫全球,11個航母戰鬥群有5個輪流在五大洲、七大洋執勤,全球都是「勢力範圍」,網路更如此。而中國網路科技上也漸具類似實力,發展出「無聲無形」的戰爭。 二,網路無國界,無論您住那一國,只要登上用戶數據儲存電腦設在美國或美國政府能力可及範圍,通訊和隱私就可能成為被情蒐對象,譬如Facebook、Google等全球性大網站,或新興的「雲端儲存」數據庫,即使設在美國境外,但如與美國有合約,都受美國司法權管轄,政府之手成為網路上的「必要之惡」。 三,個人資訊被蒐集,和隱私權暴露間仍有差別。美國政府辯稱,只對特定詞組、數據資料收集分析,未干預合法行為的民眾隱私。很多民眾更不在乎通信內容被蒐集,只要不公開和濫用即可,亦即隱私受100%絕對保護已不可能,在反恐和隱私間如何平衡,將成為見仁見智的拉鋸和爭議問題。 四,國家和政府的網路監控行為,已成公權力作為一部分,無論遭遇多強烈反對,都沒有退場可能,各國日後可能更強化這方面的科技研發,使國際競爭更激烈,民眾隱私權更難確保。 美中因「監聽門」與是否庇護史諾登引發的爭議,開始挑戰歐巴馬、習近平高峰會塑造的和諧氣氛,監聽的界限和規則何在,將成今後美中爭拗的新焦點。政府如何合理運用和管理網路監聽情報,杜絕情治單位濫用權力,以求最大程度保護民權;通過被監聽前的正常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如法官批准和國會有效監督等,或許也是不同國家間「法治」或「人治」的分野所在。 【2013-06-19/泰國世界日報】 5.39.217.76- V( R8 t# ^( H9 w- s

3 I( |1 c& s$ \0 k: @# ]4 J& Ztvb now,tvbnow,bttvb
7 ^6 R$ ?3 D! B: Z1 n5 d3 A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史諾登轟:歐巴馬阻政治庇護

美國洩密者史諾登1日在「維基解密」網站發表聲明,指責歐巴馬政府阻止他尋求政治庇護。他說,歐巴馬命令副總統拜登向他尋求庇護的國家領袖們施壓,要他們否決他的庇護申請,等於不讓他行使基本權利。這是自從史諾登離開香港之後,首度發表的公開聲明。 美國國安局 (NSA)外包公司的前雇員史諾登踢爆美國政府諸多機密內幕後,從香港流亡到俄國,目前仍滯留在莫斯科的機場。「維基解密」網站1日刊出他署名發表的聲明。 史諾登說,歐巴馬上個月27日公然向世人宣稱,美國不會在要求引渡他一事上,對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玩弄手段。但如今傳出歐巴馬在作出這項保證之後,命令拜登向他尋求庇護的國家領袖們施壓。史諾登指責,「大國領袖這樣欺騙違反正義」。 拜登是在上周末和厄瓜多總統柯利亞會面時,提出史諾登案。柯利亞1日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拜登曾要求他拒絕史諾登的庇護要求。 史諾登表示,「我沒有被判任何罪名,可是歐巴馬政府卻單方面撤銷我的護照,讓我變成一個沒有國家的人。現在歐巴馬政府打算在沒有法院許可之下阻止我行使基本權利,也就是尋求庇護的權利... 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嚇唬那些以後會像我一樣挺身而出的人」。 目前史諾登滯留在莫斯科的機場,據報已向俄國申請政治庇護。俄國總統普亭1日說,可以給予政治庇護,條件是史諾登不要再公布機密「傷害我們的美國夥伴」。
0 d  Q1 u9 ]- C3 i公仔箱論壇
, _' y/ H3 [4 \& w4 H: M  L, F/ Y; Y" E3 g

美監聽歐盟 歐巴馬:各國都這樣做

針對媒體揭露美國監聽歐洲盟邦的駐美使館,美國總統歐巴馬一日首度回應,他表示,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情報單位都會想盡辦法蒐集情報。 媒體引用美國國安局洩密者史諾登提供的資料,揭發美國監聽法國、德國、日本、南韓等卅八個盟邦駐美使館與駐聯合國代表團一事,引發歐洲國家不快,正在坦尚尼亞訪問的歐巴馬一日間接承認美國的監聽做法,但表示各國情報單位都在做相同的事。 歐巴馬說,不是美國,所有歐洲、亞洲國家情報單位,都在設法蒐集情報了解全世界。歐巴馬表示,「我跟各位保證,在歐洲國家首都,一定有人想知道我早餐吃什麼,或至少希望掌握我在與他們的領袖會面後可能會講什麼。這就是情報單位做的事。」 歐巴馬指出,他已要求行政團隊和國安局針對此事提供盟邦想要的資料,回應相關指控。歐巴馬表示,「我是最後一個需要使用這些情報的人。」他說,如果他想了解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歐蘭德的想法,他會打電話給對方;因為美國與這些國家彼此會分享大部分情報。 分析家說,美國如此大規模對盟邦使館監聽、竊密行為被揭發,還附有證據,是極為罕見之事,歐洲國家勢必抓住機會追打,趁機拿到一些好處。例如法國總統歐蘭德呼籲歐盟針對此事「立場一致」應對美國,並威脅推遲美歐自貿談判,美國恐怕必須在談判條件上做出一些讓步。 專家說,美國和英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等五國有密切情報合作和互不進行情蒐的協議,其他國家則都是美國情蒐目標。 5.39.217.76- N2 K' b4 b, h& g$ C" y

7 }: i8 @4 \4 R) ttvb now,tvbnow,bttvb
0 H: Z# Z6 c+ A' t& u/ f0 i8 c! v$ ?) Q. z/ Y# [4 X3 n

史諾登和陳光誠-人權與國家安全

史諾登透露的美國監聽機密,風波繼續擴大。美國不但監聽歐盟盟友,還監控歐盟各國領袖談話,38個國家駐美使館與駐聯合國代表團都列為偵監目標,引起反彈,歐巴馬政府已快成「救火隊」。而史諾登在美國阻截走投無路,風波可能發展成美國情報史上最難堪的事件,後果如何很難逆料。 拿史諾登和陳光誠,對比美中關係和國情,也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兩人完全是兩個世界的兩樣人,但有同一目標,即堅持人權至上主張。史諾登不同意美國政府假安全為名監聽、竊取美國公民的個人隱私;矢志「維權」的人權律師陳光誠不同意中國政府「維穩」,即不同意公權力為了「穩定政權」而犧牲個人權利。 中美交鋒過程中,史諾登和陳光誠事件其實是糾纏在一起的。重慶的王立軍事件,王最後自行從美國領事館走出,化解僵局。陳光誠如非中美有幕後協議,最後也很難離開北京的美國大使館,登上前往美國的航班。雖然中國政府曾流放異議人士如魏京生、王丹等,但背後都有條件,陳光誠案其實亦然。 史諾登選擇在香港揭露美國政府竊聽「罪行」,有各種不同說法,北京和香港特區政府何以送走史諾登也有不同傳聞;但在美國朝野針對中國網軍和駭客入侵美國的「惡行」一再質疑和渲染時,史諾登無疑揭發了美國「同等對待」中國、歐盟和恐怖分子,這種情境是美國盟友難以接受的事實,敵友不分、未給盟國足夠尊重,當然引起歐盟大反彈。 從史諾登到陳光誠,都可看到個人面對國家和政府的龐大機制時,個人非常渺小而無力,民主和專制差別沒有期待中大。名為爭取人權的個體,最大的抑仗力量是普世價值和現代社會的透明性,藉助媒體傳播引來聲援引發的效應,個人只有彰顯對人權的普遍要求和道德標準,通過國際輿論的批判和質疑,但即使史、陳能形成與政權對抗的情勢,個體都很微弱。陳光誠到了美國,樂觀地以為接待的紐約大學可提供生活和進修條件,史諾登也以為到了香港可尋求第三地提供的政治庇護,但事態發展卻大謬不然。 從史諾登到香港和陳光誠訪問台灣,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史諾登未能想到能激發香港人權團體熱烈反應,不論為保護史諾登而上街遊行的群眾心理究竟為何,至少呈現雙重效應,一是期待史諾登個人能獲尊重和自由,二是檢驗北京對史諾登的態度,當然港人七一大遊行,43萬人上街表達的,何嘗不與史諾登有相通之處,只是對象不同。在台灣,陳光誠的「台獨過時論」和「一國兩制論」,在兩岸政治與經貿之間,也引來朝野甚至大陸的不同反應,讓接待的民進黨始料未及,頗為尷尬。 史諾登和陳光誠何去何從,從人權角度觀察,更可看到大國間的政治現實,從初始階段中美間的微妙互動,以及涉及雙方利益的考量,痕跡畢現。俄羅斯讓史諾登待在機場懸置(也可能是史諾登的選擇),厄國政府無法如庇護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般收留史,而以對美國貿易的經濟利益考量為先,都成人權的照妖鏡。陳光誠的前程或不可知,但應可保人身安全及基本衣食無虞,比史諾登處境好很多。 美國政府對人權的尊重自認遠高於中國政府,但史諾登案中破了功。為了免除恐怖分子威脅,美國媒體和多數公民似乎選擇接受美國政府說辭,防恐和國家安全、利益高於人權和自由,但很多人也企盼給天真的史諾登一個出路。 中共為穩定政權安全,陳光誠的際遇不過是例證之一而已。新疆再傳暴亂,至少35人死亡,是恐怖攻擊或反抗鎮壓的結果,至今各執一詞。如今美中兩大國都面對人權與安全、反恐與維穩的難題,其最終答案也高懸難解。非民主的政權固不論矣,即使民主國家為追求絕對安全,逆向限制人權,也令人心驚。公權力的運作需要透明,但絕不能放縱公權力透視人民。 【2013-07-03/泰國世界日報】
7 t$ ~# n7 w( L, b8 o# m(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6 x. K3 }0 W0 C) {, G! w
4 C, N7 f- s' S8 h3 C' C

曼寧與史諾登 英雄還是洩密者?

12年來,美國反恐作戰從阿富汗、伊拉克戰場,蔓延到國內,機場安檢、網路與電話的監聽,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從一件小事,可以察覺到民心已經改變。 在31日參議院聽證會,聯邦調查局副局長替反恐情蒐辯護:「我們需要記得九一一」,他說,「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記得當時自己在哪裡」,過去這樣提起當時的恐怖,舉座一定會鴉雀無聲,行政當局無往不利。 可是這次卻失效了;「你講的我們早就知道了」,主席打斷他,「要具體一點」。 這要歸功於曼寧與史諾登、甚至亞桑傑,揭發美國政府藉反恐為名,濫權情蒐,功不可沒,當然他們都不是人格高尚的英雄人物,曼寧聲稱是為了公眾利益才洩密,可是70萬件,他絕不可能一一過濾,亞桑傑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而史諾登洩漏美國如何偵查中國或歐盟的情報,這是他當初簽約立誓決不洩漏的。 美國政府對他們不能容忍,之前曼寧遭到非人道的待遇,被拘禁三年沒有審判,24小時監控,冬天全身脫光,以進行牢房搜索,如今被定罪的徒刑,加起來超過一世紀,亞桑傑變相軟禁在倫敦厄瓜多大使館已經一年,而史諾登無路可走,只有暫時待在俄羅斯。 曼寧的遭遇讓史諾登不敢回來受審,史諾登的父親在六月去信司法部長,要求如果美國保證在審判前不會把史諾登關押起來,他願意到俄羅斯勸他回國受審,結果在曼寧宣判有罪之後,史諾登的父親在CNN公開宣布,要他不要回來,而這也給了俄羅斯當局批准暫時庇護的最好理由。 情治單位極力抹黑他們 情治單位極力想要抹黑他們,聲稱在賓拉登的電腦中,有下載的危機解密檔案,正是曼寧所洩漏的文件,暗示史諾登被中共或俄羅斯情治機構所吸收,更把與他們有關的「危機解密」,稱為「資訊無政府主義者」。 但是美國人逐漸了解他們所做的,對於隱私權的維護多麼重要,最近的民調顯示,有55%的受訪者認為史諾登是「示警者」﹝whistle blower﹞,僅有34%認為他是叛徒,而在六月的時候,只有49%的人認為他所為本於公共利益。 這項在30日發布的皮優調查也顯示,九一一以來首次有超過半數的美國人﹝56%﹞認為政府在收集電話與網路資料時,沒有足夠的限制,而相較在2010年的調查,還有58%美國人認為政府在保護國家免於恐怖攻擊方面,做得還不夠。 國會中也逐漸開始反映民意,24日限制國安局情蒐經費的議案僅以7票,未能通過眾議院,不過現在正有11項法案正在連署,而且重要的是,都是跨黨派的反對:茶黨與左派的年輕一代共同提案,而原本爭執不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高層卻聯手企圖封殺。 目前改革法案中包括,從廢止「外國情報監聽法」﹝FISA﹞等授權情蒐的法律,到限制秘密法院的程序等不等,有的案子要求增加監察人,或是法官任命前,必須接受國會聽證同意,或者定期報告目前有多少人被監控。 在所有改革中最極端的算是民主黨眾議員赫特,他提議廢除九一一之後情蒐的兩大法案:愛國者法案與外國情報監聽法,赫特曾經是情報委員會成員,他非常清楚情報圈裡慣於誇大:「如果他們說借著情蒐成功阻止了五十件恐怖攻擊,我敢確定裡面很少屬實」。 旅遊警訊 美情蒐操作? 而根據網路情資,美國政府二日發布全球旅遊警訊,警告阿拉伯半島的恐怖組織,即將發起攻擊,歐美國家十幾國駐葉門大使館關閉,這雖然看起來不像是空穴來風,但是美國政府的警告聲明,在史諾登爆料影響下,好像是項公關PR作為,誇大恐怖威脅,為了證明情蒐卻有其必要。 飽受輿論與國會批評,NSA好像有點退卻,七月要申請延長監控,不敢列為機密偷偷申請,而改為公開申請,而且應國會要求,解密了三項監控相關文件,雖然文件大部分遭塗掉不能辨識。總統歐巴馬原來還威脅要否決任何改變情蒐的法案,但是現在也邀請主張改革議員到白宮,宣稱他對任何建議都是開放的。 美國真的會改嗎?外界是抱著疑問的。其一是,目前所有改革,都僅限於提供美國人更多法律保護,沒有提到對外國人的隱私保護,事實上,全球的電郵、臉書資訊都要經過位於矽谷的美籍資訊公司,誠如德國內政部長所講的:「幾千個美國人正坐在那裡看我們的電郵,聽著我們的電話」。 德國人反監控 特別敏感 在所有國家中,德國人尤其感受強烈,經歷過蓋世太保與東德秘密警察的監控,德國人特別敏感,甚至有79%德國人認為梅克爾政府事先知情,這將影響九月選情。 其二是,過去華盛頓每每批評其他國家的人權,現在美國反而做出這樣的事,史諾登就像指出沒有穿衣服的國王,讓美國特別惱怒,即使在國會都沒有同情者,連提出改革法案的議員,都要與他劃清界線,罵他是「洩密者」。 這樣的改革只是皮毛,沒有真正深入問題的核心,美國想脫離九一一的陰影,但回到正常還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