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林行止: 尊孔名言無有之物 傅雷家書從未之見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6-3-19 12:18 AM 編輯
5 \( A: S* l6 ^8 U2 g! \! B2 B1 [# R0 z5 W9 Q) x1 v3 V
林行止: 尊孔名言無有之物  傅雷家書從未之見1 S. t3 [$ e& O# v4 d/ ?, c

/ q) U, U2 e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y- I6 G# C# `% M
公仔箱論壇+ P# U* Z# V; P

# Y2 |% I6 f. A公仔箱論壇寫完約瑟夫.肯尼地並非驚聞擦鞋仔看好大市之言而「拋空華爾街」(三月十日本欄),不免想起歷史上究竟還有多少這類「當傳言為史實」的事?擦鞋仔「唱好」是退市時刻(「唱淡」時則要購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環人莫不視為測市圭臬,當大市大幅波動時,便有炒家曏戲院裏擦鞋仔「問市」。本報「投資者日記」欄有不少相關的敘事。9 ^7 A( ~  M8 T2 z

& X$ v6 \& ]) i- G: `tvb now,tvbnow,bttvb「問市」於擦鞋仔的「迷信」,中外「流行」了近百年,終於被打破!公仔箱論壇! ]0 Y" d& d7 |- n0 S) B; L" f$ t
公仔箱論壇: z( l' {" F! g- `
由此想起一項深入文人腦海的説法,原來亦可能是穿鑿附會之説。月前與一衆友人閑聊,談及儒學;一友人於「會後」轉來「騰訊文化」上〈孔子形象在歷史上的變遷〉(下稱〈孔子形象〉)一文,述説孔子在國史上不同時期的「待遇」,數據甚豐卻並無什麼新意,東抄西襲拼湊成文而已;惟引述魯迅先生對孔子的利用價值的觀察,深入肌理、十分精采。於一九二五年六月發表的〈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一文,有這段可圈可點的話︰「孔夫子之於中國……,恰如敲門時所用的磚頭……,門一開,這磚頭也就被拋掉了……。」二○○四至二○一四年十年間,中國在全球一百二十六個國家(地區)建立四百七十五所孔子學院和八百五十一個「孔子課堂」,孔子發揮了把「中國文化」輸進西方的敲門磚作用;這塊敲門磚會否被丟棄?比如通過推介孔子「販賣」其他北京要傳揚的理念,大家不妨拭目以待。公仔箱論壇# v, v0 A$ x6 n+ O$ T0 l; I

; u- m! |, F2 v; X0 k/ t- k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孔子形象〉提及一件港人似未覺察的事︰「二○一一年一月十二日,這座總高為九點五米的孔子雕像,在天安門以東的國家博物館前落成。」孔子雕像的豎立,有很強的官方肯定儒家學説意味,但不是人人同意,「妄議」的人不少,這等於説立孔像於天安門「爭議性」甚大,主流觀點認為天安門立孔子雕像,「是歷史的倒退……」主管意識形態的高官大概認同此説,同年四月中旬,僅僅在立像後三個多月,孔子雕像便被撤走,遷入不是人人能見的國家博物館雕塑園。
4 N* [# P% ^, C  T& K- |( i5.39.217.76
公仔箱論壇" p7 U! {0 b6 h$ `5 j
不過,筆者對這篇約莫萬言的文章最感興趣的一點是,談及儒學功過的「註釋一」,它引述南京市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孫景壇在一九九三年第六期《南京社會科學》發表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子虛烏有〉,可算是「董仲舒專家」的孫氏認為:「董仲舒沒有提出這樣的建議」,而且從漢武帝以至整個漢代均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
; k! v+ }/ v. ]: d5.39.217.76
5.39.217.76  G- i( K2 w+ r! S6 f+ p4 d  v
董仲舒有沒有説過這句我國識字分子人人知道的「名言」,待考;筆者懷疑這可能是孔老二的徒子徒孫為獨享廟堂香火使計令朝廷「獨尊儒術」而捏造出來!
0 p" F1 @' u+ {2 G  g6 |5.39.217.76

  q6 F8 Y0 c' m■筆者不是「影迷」,更非侯孝賢「迷」;《悲情城市》看得非常「不爽」,《刺客聶隱娘》分三次尚未看完。倒是「刺客」一詞引起筆者的興趣。% j9 ~8 v) V( U, I0 R
: C8 A4 d  r; A. v/ d
多年前讀過一篇説刺客的文章,東尋西找,終於找到。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Q; c- E% L5 l

5 @5 f' a& r+ r- i9 `3 U6 Q' A5 W#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一月一日出版的《食貨半月刊》(七十年代臺灣的影印翻印本),有其編者陶希聖所撰的〈西漢時代的客〉一文,其第一節「刺客與剽掠」雲︰「貴富之家養活賓客,常用以刺殺仇人,或剽掠市裏,刺客的豢養或結交,在戰國時期是很常見的,《史記.刺客傳》專記有名刺客的事跡……」作者引《漢書》稱「西漢末……『刺客如雲,殺人皆不知主名。』」可見當時的人為「報仇豢養刺客」的普遍;而刺客忠於主子,主子要殺誰便殺誰──連被殺者的姓氏亦不問便動手。3 c, f. |- u" s: s( X2 h
% z( |$ s, H" N+ O: U
西漢(始於元前約二百年)距唐(始於公元六百一十八年)約八百二十年,刺客作為一個「行業」,似已專業化。《太平廣記》所收唐裴鉶的〈聶隱娘傳〉,説隱娘為魏博藩鎮大將聶鋒之女,「十歲為一老尼『竊去』」(電影DVD封套之説明為「被一道姑帶走」),「授以劍術,刺人百發百中而人不覺」。劍術神乎其神,電影中的隱娘(舒淇飾)真的是手起刀落,乾凈利落,殺人於不覺於無聲。侯孝賢確有功夫,衹是説故事的本事太差或太深奧抽象,一般觀衆如筆者難以理解罷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B2 W0 x  B# a7 P! {% d
* L. N) u5 q2 z9 n& d+ c# m% f
■劉偉聰在他的「北狩錄」中説傅雷家事,言人所未言,讀得津津有味;三月十五日竟及筆者,他這樣寫道:「近看Claire Roberts寫的Friendship in Art: Fou Lei and Huang Binhong……,書上還有一條小註説明,據傅敏憶述,此信曾托於本報林先生以作當年訪問傅聰之用,後於訪問中一並刊出,惜此信如今已成佚簡。我自然記得林先生那篇〈和傅聰先生一夕談〉,可收在《英倫采風》第四冊上的版本未見附箋。」按據劉君的説法︰「為使不讀書的黨國爪牙看得困難,信是英文寫的,格外血淚」;這便是傅雷於被定性為右派並被「折磨凌辱」數年後,於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二日寫給傅聰昆仲的英文家書。5.39.217.765 j9 L0 V9 j$ l. ?& N

- z/ a$ S9 G) k* ~公仔箱論壇劉偉聰告知筆者,「一條小註」在該書頁二一○,第七章的註十一這樣[說説]︰「Atp.210, Note 11 to Chapter 7 reads, 'According to Fou Min, the letter was given to Lin Xingmu, a writer in Hong Kong, as reference for an interview with FouTs'ong. The last section of the letter was published with the interview. The original letter is now lost.'4 K% U$ G3 A1 `% _, F
# s( z+ K7 p3 x, i- `" @$ q
劉君又説此書「中譯本作《有朋自遠方來》(陳廣琛譯,中西書局,二○一五),頁九十六,傅敏憶述見《紀念我的父親》,為二○○八年四月八日人民大會堂傅雷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的發言。此書原著中譯,筆者均未曾讀。4 ^' H1 V) G( U1 s

# b$ a5 y2 j* ^3 v1 r. n( R- @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原來是,約五十年前,筆者受《明報月刊》總編輯胡菊人之托,往訪住於倫敦「車路士」區的傅聰,胡兄同時寄來一二本傅雷譯作作「見面禮」,但並無傅敏所説的信;《有朋自遠方來》所記,筆者完全不知,當然更沒有與訪問記一併刊出這回事。翻閲舊文(亦收上海文匯出版社的《英倫采風》),傅聰在訪問中説及乃父的「家教」及政治識見,仍然值得細讀。
. b) ]% q8 p7 k* ]) e4 U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h8 O3 j" ]' b, a% A1 H
幸好劉君博覽群籍且心細如塵,才會於這本「小衆書」的註釋中見此根本無有的事!
! x* w' t- o8 n' j公仔箱論壇

3 T7 H3 h9 q8 ^/ K公仔箱論壇
0 w3 i4 F. [$ M5.39.217.76‧閑讀偶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