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鄺健銘: 《港英時代》— 重寫我城故事(上)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2-17 10:36 AM 編輯
1 k( L8 l; b) I" ^
* B) S9 u7 Y4 ?3 A/ r8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鄺健銘: 《港英時代》— 重寫我城故事(上)
( _  S+ ^0 m, B% ~tvb now,tvbnow,bttvb

- E! e3 |8 r; a; M, Z( \/ y! ["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編按:立場博客鄺健銘,出版新書《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本文為該書導論,分上、下兩篇刊出。】
% s0 n* A0 e" M/ Q# [) Z: u公仔箱論壇
6 z7 e* X/ d: K2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f- V$ A* Z; I
公仔箱論壇0 S0 O: y7 o1 R$ k7 R
tvb now,tvbnow,bttvb, Y0 U& q8 p+ @' ]2 @8 U

& q1 g% f+ X- k5 @4 T3 {& j公仔箱論壇港英治理香港,比特區政府優勝嗎?在此刻的香港,這是個政治敏感的問題。
& ~$ \3 j+ J/ k
& H8 a- W) a; b5 k( ]' T本書透過比較港英與特區政府的管治,以香港本土角度、區域與世界視野,重塑香港的管治史,然後分析港英政府治理表現較特區政府出色之處,嘗試為目前香港的管治問題、城市定位、潛在優勢與未來發展方向尋找啟示。
: N5 ~# G) }1 i5 o( N. \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 ^: J6 G4 M. f6 w' S2 ]2 l0 B* p
從英屬香港到中國香港tvb now,tvbnow,bttvb' y- x9 c% g! A. ]
公仔箱論壇6 I0 C  v8 m1 u& O+ [3 }
1984926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雙方同意香港於199771日回歸中國。5.39.217.761 q& `. p% z( C5 L) m
2 P! t$ c- Z: u' |! p6 T
199771日凌晨,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特區成立大典莊嚴地說:「香港人在歷史上第一次以明確的身份主宰自己的命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竭盡全tvb now,tvbnow,bttvb: D; Q$ j4 u4 {) n8 Y
力,保持香港一貫的生活方式,維持香港的自由經濟體系,堅守法治精神,發展民主,建立富於愛心的社會,確保國際大都會的活力。」5.39.217.76( `( j' P# \/ W$ H' y9 I0 g$ R
* b1 h( @: e! _' n
諷刺的是,中英聯合聲明草簽三十周年後的2014926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發動的爭取真普選罷課運動,卻意外地發展成令香港變天的「雨傘運動」。公仔箱論壇* u' a" d- ]  s3 c8 h
" P# ^7 |1 N$ E5 ~& F4 f
學生要求「重奪原來屬於我們的空間」,衝入原屬公共空間、初建時沒有欄柵的金鐘政府總部「公民廣場」。警察對應手段強硬,很多人不忿警方所為出來支援,「佔中」隨後順勢提早啟動。928日警方使用催淚彈驅散示威者,卻激發數以十萬計的抗爭者佔領金鐘、銅鑼灣及旺角部分街道。縱然103日「藍絲帶」暴徒在旺角街道追打示威學生,抗爭者仍然未卻步,繼續留守佔領區的街道,直至1215日警方完成銅鑼灣的「清場」為止。這場持續了79天的佔領運動,不禁令人驀然想起,學民思潮在20136月提出政改方案時,喊出了「重奪政府」的口號。
9 o3 ?7 B) Z9 K5 Ytvb now,tvbnow,bttvb" X, k& w" z# ~4 r: W7 G8 L

2 _$ W& P. ?. C+ j6 m9 ?1 |% Q公仔箱論壇「香港是一本深奧的書」
2 P9 o$ g( h& |" B- z- M6 p5.39.217.76
9 I4 R5 }  u  ^6 c) w, U
我們該如何理解回歸十七年來香港「一國兩制」實驗走過的路呢?主權移交後,中聯辦首任主任姜恩柱曾說:「香港問題好比一本深奧的書。」如果誠如董建華所說,香港回歸的意義,在於港人可以重新當上這塊土地的主人、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為甚麼香港「回到祖國懷抱」的十七年後,學聯的罷課宣言還要打出「抗殖反篩選,自主港人路」的口號,高喊「命運自主」呢?5.39.217.76- Y! |6 x& }& W0 I
# K  Y2 n  _7 L* n
為甚麼在港英政府百多年來也沒有賦予港人多少民主、刻下政改寸步難行之際,卻有愈來愈多人緬懷英治時期?難道真如中國大陸某些官方媒體所稱,香港人當慣了「英國奴才」?既然香港「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領土」,香港與大陸有「血濃於水」的關係,且祖國大陸「給予香港那麼多經濟支持」,為何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仍然急速下滑,類似「中港區隔」的主張愈來愈有市場?為甚麼在十七年後,港人對特區政府的不滿有增無減,而前港督麥理浩、彭定康在香港的人氣則一直不跌反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4 I9 @  v4 e5 X

- g- H3 E, d' E. O4 n0 V5 j公仔箱論壇這本書嘗試做的,是重新審視過去香港處於複雜地緣政治下的管治歷史,以及英人治下的香港社會面貌,並比照今昔,以更廣闊的時空與地域視野,回顧香港走過的路。
/ y5 c1 {. W! q0 J$ ^& C) n7 z5.39.217.76

8 |( w; y4 y* |: w: a0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以世界視野重寫香港歷史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J9 S7 ?4 J# O0 Q/ L+ d-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2 p6 ^; [6 W; W/ ~
具體地說,本書透過比較港英與特區政府的管治,以香港本土角度、區域與世界視野,重塑香港的管治史,然後分析港英政府治理表現出色之處、特區從中可以得到甚麼啟示,目的是令大家更了解在回歸前後,香港處於何種地緣政治脈絡、進而明白香港從過去到現在的管治,受到甚麼因素影響、產生了甚麼治理效果,嘗試為目前香港的管治問題、城市定位、潛在優勢與未來發展方向尋找啟示。公仔箱論壇, B0 W' y3 Y* \3 H- d8 U' v

7 F# _7 [* T( @以世界視野重寫香港歷史的切入點包括:tvb now,tvbnow,bttvb9 p# t7 j1 ]$ |, C9 W  ~

3 m/ k' R: @  |( q$ n6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一、回顧大英帝國環球殖民地的治理方針、模式與原理;
/ F, p+ H  |5 L/ H$ |# c二、比較英屬香港和其他舊日英國殖民地的管治情況,例如新加坡、錫蘭(斯里蘭卡的舊稱)、馬來亞、肯亞、緬甸、尼日利亞,以至今天仍是英國殖民地的直布羅陀等;公仔箱論壇5 I- {4 T, p# e# G' q" Q
三、比較中英兩國政府的施政風格、政治文化,以及國際形勢下的國家利益;
% V0 c9 P# c" z0 o8 X*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四、從世界不同中央-地方關係的案例,例如英國-北愛爾蘭、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美國-波多黎各、芬蘭-奧蘭群島,以至最先試驗「一國兩制」的中國-西藏,分析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表現。2 k' l/ x3 d3 {; y0 @3 s1 S5 {
tvb now,tvbnow,bttvb7 k2 |4 X. V$ C9 W4 K
我城故事值得重寫的原因,是港人以往對香港故事的理解,視角大都困於本地的框框,而較少意識到在「中國香港」以外,有着「世界香港」的一面── 不論在經貿活動、人流、文化思潮、區域甚至是全球政治方面,香港在全球網絡實際上都有相當的角色。要多了解甚麼是香港的「本土性格」,及其對今後管治有何啟示,那絕對不應忽略自十九世紀以來、在波譎雲詭的近代史中,中國、廣東、英國、美國、日本、共產國際與蘇俄,以至南亞商人和東南亞政商力量等各種外圍勢力,在香港互動的過程與影響。
' Z# P7 S7 o: C# A% x2 w: o; {" m( Gtvb now,tvbnow,bttvb

8 I5 Q, P5 x' H7 M2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如何閱讀歷史
% g  l+ z4 T6 ~( v

  K2 L  k/ k9 f2 B公仔箱論壇不過閱讀歷史,卻要很小心,因為「何謂歷史」,並非如1+1=2般那樣簡單直接。劍橋大學歷史學家卡耳(Edward Hallett Carr)在經典歷史學入門書《何謂歷史》(What Is History ?)中說:「歷史是一系列獲得接受的評斷。」這與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名言:「沒有真相,只有詮釋」(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頗有暗合之處。關於歷史的解讀、詮釋,更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時代的問題,對相同的史料、歷史
# m9 S! L( _, ?- ~% o3 m公仔箱論壇事件、人物,都因問題意識的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看法。[1]公仔箱論壇9 L0 e6 G2 F" d+ E  T* L# J

0 C1 ^' W: v3 m% B% I9 n+ Htvb now,tvbnow,bttvb更重要的是,歷史的書寫,其實更涉及政治、不同身分認同的角力。台灣社會學者蕭阿勤曾作以下結論:「人們爭奪歷史的敍事,就在於它對集體記憶的形成、維繫與重塑,至關重要。一種特殊的集體認同,部分取決於集體記憶的特定建構方式── 包括詮釋『我們是誰』、『我們經歷過甚麼』,以及因此『甚麼是我們所共享』的。」[2]公仔箱論壇4 b2 O3 y/ |$ `" f# }+ H/ D% N/ T

3 w4 ]2 I/ h6 n' {5 I5.39.217.76引申而言,歷史雖然着眼往事,卻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因為它形塑了我們對現狀的理解── 套在香港,那就是我們如何理解香港在世界上的位置、香港過去的成功條件、香港應該如何治理、甚麼是「香港人」、甚麼是香港的「核心價值」,進而思考香港未來應該如何走下去。. E7 \0 {8 k. ~- O# b, _6 G

; c+ _; H, E, J, c( r正如英國作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小說《一九八四》寫道:「誰能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能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He 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he who controls the present controls the past.),這正解釋了為何有些國家熱衷於篡改歷史。; L0 J. \% l, }% L
& b$ z, o; L2 r4 N: W: W
如何審視香港歷史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9 b+ u! @7 R. u

5 N3 O/ x( ^# N1 n5 \5.39.217.76香港主權移交前夕,中國大陸在短短幾年間出現了很多有關香港歷史的論述,其中一個目標,就是為了「確立回歸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為「人心回歸」鋪路。[3]然而,這類香港史論述都以「愛國史觀」建構,至少有以下四個值得商榷之處:
$ C5 T) D0 B* H0 R! Y& L公仔箱論壇
7 d5 F6 x! q4 j9 Q
一、香港的英殖歷史是恥辱?tvb now,tvbnow,bttvb/ u5 n9 G. @: D. }
二、香港在英治下受盡剝削?公仔箱論壇: n- B9 [8 B, B  c0 F/ I0 s# y4 f
三、英人同化港人?5.39.217.76+ I- R6 P' A$ e+ R
四、英治高壓獨裁?
7 b' s7 m$ m" t' Q" E* L- R

& M5 x! }% ]3 O6 n3 Q9 X5.39.217.76如果我們以民族主義先行的「愛國史觀」有色眼鏡回望香港歷史,便會很容易過分強調或誇大英治時期的「恥辱」,而忽略當年英國人管治值得學習的地方。全國政協前主席李瑞環在香港回歸前,曾提出「紫砂茶壺論」,提醒相關人士治港不要妄洗「茶垢」,令香港失去特色。香港若然胡亂「去殖」,便會很容易流於重新「自我殖民」(見第一章)。
( v  ]1 M+ W: D0 n

/ Y# |8 K, l9 q9 r! {  J3 Z; V8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正如前特首特別顧問葉國華一本著作的副題所指:「忘記了歷史明天不會更好。」[4]要重新閱讀香港的過去,方法之一是以英帝國的環球管理角度看香港,當中涉及英帝國怎樣運作、管治目標、怎樣管治殖民地,以及管治香港與其他殖民地有何異同。
# m( J$ d. R' P) b9 l6 }5.39.217.76
5.39.217.76+ t- g+ ?: h# E' q- ?. i9 d# _
英國和中國管治的不同
# X: H) X& b( v2 b" V1 w4 ^+ \公仔箱論壇
9 T4 T5 l8 ?+ {! Y! B  A! k/ {
作為商業帝國,英帝國管治的目標之一,是以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這樣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英國人相當在意維持殖民地原來的狀態,在管治上盡量貼近當地文化,以減低要出動軍警鎮壓的機會與成本,具體操作包括:  s8 C4 d* v5 |9 M7 u
5.39.217.76; j1 a  ~- }% D( s, f% \8 t/ W( b
一、給予在地殖民地總督最終權定權(The man on the spot should be left with the last word.);( |% c8 g  i* Q% H# p  T3 L* A
二、不傾向主動開展大刀闊斧的改革(prefer reaction to action);( N/ K( G3 \7 C2 \% M
三、重視建立「軟實力」,相對而言對主權沒有那麼執着。" n% G7 J! M3 B- R4 c7 @) Z% K

$ v4 C7 X4 R' V  q$ C! g# I8 ktvb now,tvbnow,bttvb英帝國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她沒有港人耳熟能詳的那種「中央政府」。英國是海洋國家,比大陸國家更少講中央集權。也因此,19世紀英帝國如日方中時,英國本土湧現了各種思潮,影響了英帝國的政策,社會力量例如傳教士也參與了構建帝國的過程,增加了英帝國「人性」的一面。例如由英國聖公會派遣到香港傳教、曾出任聖公會港澳教區會督的何明華(Ronald Owen Hall1895-1975),不但對香港社會福利有相當大的貢獻,也是積極參與香港管治
( h1 b7 ?+ `+ R$ C2 n) P8 R的代表人物。
/ L9 b: |. g( z5 s' vtvb now,tvbnow,bttvb

( t9 B2 B+ N& Q3 _公仔箱論壇反觀作為大陸國家的中國,傳統上更看重主權與大一統,更強調中央集權,對地方多元較不寬容。這與從蘇俄傳入、崇尚集中權力的共產政權也有關係。雖然1920年代,曾有國人嘗試大一統以外的立國道路 ── 從下而上、以地方為主體和起點、聯合成為國家的「聯省自治」(見章太炎的《聯省自治虚虛置政府議》),但未竟全功。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最先試行「一國兩制」的地方是西藏,當年政策的主事人,也是以同樣方法收回香港的鄧小平。然而,隨着1959年藏區爆發騷亂和達賴嘛喇出逃,標誌着這次實驗的失敗。
: E  G4 z7 p, ]1 G$ W+ }# Y9 L

3 l$ }6 {. ^0 m- f: h, G) Ntvb now,tvbnow,bttvb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中國政治發展的分水嶺。此後,官方加強愛國教育,強調「勿忘國恥」,以對外之仇恨來團結國民、維持政權,並強調以鴉片戰爭之恥為綱的香港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後,更全面收緊言論和意識形態,對內中共有所謂的「七不講」[5],在港澳事務上則經常指摘有「外國勢力」介入香港。這些變化都對原意為保留地方多元的「一國兩制」非常不利。
/ E! p5 P5 S: n# j2 {
. K5 @/ u8 o& g8 n, ?0 p

3 x: Z4 g" p% |!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註釋 ]% w3 p/ L' v% w0 n) T# T
1.
葉鵬飛:〈從中日外交糾紛談幾個歷史概念〉,《聯合早報》,201446日。
9 x- Y# X( [# p7 U2 C1 ?4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蕭阿勤:《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台北:聯經,2012),頁276  q5 L1 b  O. {
3.
王宏志:《歷史的沉重:從香港看中國大陸的香港史論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頁49
5 A9 f/ m# D( {# ~! W. H4.
葉國華:《維港故事:獨掌難鳴──忘記了啓歷史明天會更好》(香港:活學文教,2013)。5.39.217.76" Y3 a, u4 u8 e( j' B
5.
指官方下達文件,要求在全國高等院校的教學,不要提及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2-17 10:50 AM 編輯
7 \8 _) w5 f8 q- W( O6 p
4 n2 [* F- l# \: o5.39.217.76鄺健銘: 《港英時代》— 重寫我城故事(下)
% W2 T* }' o$ ?) A0 ~
$ `: s7 Y2 p2 p& s9 W
編按:立場博客鄺健銘,出版新書《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本文為該書導論,分上、下兩篇刊出。上篇連結
- y; [$ M. [& f6 y

2 b( L; N8 X, k6 C& @" Ftvb now,tvbnow,bttvb5 k/ m4 [1 ]9 {+ I! h2 V5 z% }7 n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對英治下香港主體性(即獨立鮮明的地方性格與意識),曾作出極到位的觀察:
/ u# Q/ k" g1 `3 L% O: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8 z! f$ `& J0 X
「(在主權移交前)英國管治遠離大不列顛十萬八千里的香港,即使沒有作出任何高度自治的承諾,香港還是可以按照向有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繼往開來了一百多年,期間香港從小漁港發展成為輕工業重鎮,曾執塑膠、假髮、製衣等業世界牛耳,又成了東南亞的運輸樞紐和世界有數的金融中心。英國人管治得法,可是,港人的思想文化卻以華人為主流,從無被殖民者同化的迹象,更沒有可能約束言行的思想回歸問題。」[6]& f  W$ z4 E. d5 q% H7 L; P
1 A8 x$ @' j1 M5 {0 U8 y7 [* L- l
而中文大學政治學者黃偉豪則認為,香港的主體性在主權移交後已有極大轉變:「由於中央擔心的是分裂,和殖民地的年代不同,香港目前所面對的並非以往的局部或單一層面的清洗,而是史無前例的有關香港的全方位清洗,把香港作為歷史、價值和身分的主體性徹底消滅。」[7]公仔箱論壇" T% v9 {/ k$ d& E1 V2 b/ W- M
5.39.217.763 \8 k2 ~8 A8 Y* F* {
我們也可以從新舊政府總部的建築風格,探討回歸前後香港政府的「權力觀」。在港英時代,位於中環「政府山」的政府總部,建築風格樸實無華,背後蘊含的是與本地融合的管治哲學。反觀位於金鐘、在2012年起啟用的新政府總部,卻狀似城堡,呈君臨之勢,予人在當眼處炫耀權力之感。不論是「中區政府合署」這個稱號,還是其空間設計佈局,舊總部都遠較新總部謙抑、收斂,有更強的親和力。[8]
( H0 I( `0 ?4 a# Ytvb now,tvbnow,bttvb

9 U- O, `6 H* m5.39.217.76
) z3 u7 `6 T! o& r6 S地緣政治下的香港治理
3 o3 ?% f( k9 ?' I5.39.217.76

5 \- `3 A3 A- @tvb now,tvbnow,bttvb英治時期的香港治理,其實與地緣政治環環相扣。當時港督的角色,不只是一個地方長官,還涉及外交工作。例如港督盧吉、司徒拔和金文泰,曾建議倫敦乘中國局勢延長新界租約;金文泰曾與廣東合作,方便清剿共產勢力,以免影響香港治理;1967年暴動期間,港督戴麟趾曾建議倫敦拉攏同樣拒共的東南亞國家甚至台灣,以助應付左派暴徒。/ e( i0 p/ w0 o8 S3 `6 K6 Q, j
5.39.217.76- Q* p7 u; J' q: Q& j
地緣政治下,英治時期香港的政府與社會關係,有四點對當下香港時局,仍有相當的意義:
( z6 v5 j! B/ U1 Q"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m% J" {2 U- K  C0 v
1.
本土意識與海洋城市性格5.39.217.76# s( {: d" `3 C$ Q! P& P4 L+ h) g

$ R6 z1 n* K+ ktvb now,tvbnow,bttvb
以往不少論者談香港的本土意識,大多只從七十年代說起。可是,香港人本土意識的源起,卻可追溯至更早的時間。1920年代中期省港大罷工後,香港社會出現了反共情緒。港督金文泰為防止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影響香港管治,於是以推動古文教育、邀請前清大學士在香港大學任教中文,作為「中港區隔」的一種方式,這為香港別具特色的「三及第」中文播下種子。$ v+ I# k: [2 B2 [
公仔箱論壇" N- X( }2 V3 _6 g4 M% m9 ?, Q0 l1 B
1941年,華人精英為紀念香港開埠百年,編撰《香港百年史》與《百年商業》,當中既淡化中英的百年衝突,也強調華洋共處、互相合作。從1930年代1960年代,工展會名稱由「國貨展覽會」變成「香港工業出品展覽會」,「香港人買香港貨」這句口號在五十年代出現。這都是大家談一國兩制、香港獨特性時少談的往事。
$ a: o$ c0 Y) g: T( f( l" z! L5 D. @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c# m: q1 R, s$ `+ n( ?( D
另外一個現在很少人提到的,是香港過去不只是個「望北」的地方,與其他地區特別是東南亞,關係也很密切。陸佑堂、北角的春秧街、吉隆坡的敦李孝式街等這些充滿東南亞色彩的名字,如何在香港串連寫下故事,對很多人來說,感覺應該既親切又陌生。5 _* u5 t( D; Q. C

6 J! n4 x7 h( Y! p8 b# k8 s7 j: `更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一路走來,扮演着與新加坡一樣、面向四面八方的海洋城市角色,才會建立起如日本學者濱下武志所說,香港的價值在於擁有由橫跨東南亞到東北亞的「八大腹地」。[9]
* }4 |1 x% {* W
公仔箱論壇* g. k1 T" K# o. Q& m
因此,本土意識包含世界,性格外向,相較強調「血緣關係」的國家意識,有着更廣闊、更具包容性的視野與內涵,不一定就是保守內向與自我中心。例如因為商貿緣故,有些南亞裔人好幾代人住在香港,他們都是香港人;但主權移交之後,卻有家族早於1915年來港、在港出生、念書和工作的南亞裔人士,因無「中國血緣親屬」而無法申請特區護照。[10]
1 Y3 ?- Z9 b& o0 T4 r+ ~5.39.217.76

5 |5 `$ M1 `  H# h)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港英官員隨地緣政治而衍生的外交視野,也令港英政府的政策規劃,看重香港在區域中的角色,當時的香港因而形似「國家」多於普通市政府。例如,在籌建中文大學的過程中,港英官員便從區域視野看香港的人才定位,致力把香港打造成為亞洲中英文化雙通的教育樞紐,以應對中國大陸和台灣吸走香港人才的問題,這近似於今天新加坡政府的政策論述思維。
2 J* C$ U! h4 E& n( D% y公仔箱論壇

, T( [0 h5 a% z/ v2. 港英政府的自主性
* |. G2 c+ d9 P: w9 W9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l, O0 G- c9 D  [. R
香港在英治時期的一個治理特色,是不會事事跟從倫敦旨意。其中一個原因,是只有幾千萬人口的島國英國需要管治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不能事事關心。二戰後,英國又忙於應付國內外各種問題,所以殖民地總督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 x& C' C3 q' d5 `: |' v% i5 Z& g

; K: ]: A2 e0 ^5 M,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歷史上,港督不時與倫敦硬碰,例如1956年香港「雙十暴動」的翌年,英國曾非常認真考慮放棄香港,最後沒有成事,原因之一是港督葛量洪語氣強硬、激烈反對。到了六十年代,港督戴麟趾對於「有太多來自倫敦指手劃腳的事情」(backseat driving),曾非常不滿,甚至大發雷霆,以威脅辭職來擋住倫敦的逼迫。[11]
( `' y0 K) y  @- _% I- A3 R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 ^( @* B* D5 H; ^( F" c4 ^
5.39.217.76- n. B2 h! P8 m3 w
3. 高調「積極不干預」 低調照顧基層
! P0 G2 ~% ?: w" Ptvb now,tvbnow,bttvb
' s8 B2 F, ^' j4 j6 qtvb now,tvbnow,bttvb
在前特首曾蔭權的年代,特區政府標榜「大市場、小政府」,據說這是源自港英時期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但如果我們認真回望歷史,會發現這實屬修辭多於實際。當年港英政府提出「積極不干預」,一方面是出於政治考慮,避免因管治表現過於積極,引起中國對香港出現類似於戰後新加坡的政治改革的猜疑與行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述,照顧華人工業家需要之餘,盡量降低具政治影響力的貿易企業爭取更多特權的空間。
  g' ?& z, `: i, D4 B. _* o
公仔箱論壇1 a8 d# W* J* t
實際上,港英政府是低調地照顧基層社會的「上流」需要,而不是任由他們在汰弱留強的市場下自生自滅。期間政府某程度上將商界視為附庸,不讓他們左1 l4 Q: V% |& w7 M3 q
右財政政策、減慢對基層的援助(詳見第五章)。5 O9 i. V, B) b# A" d

" C- f' x& D- l! x+ P5.39.217.76不過,香港社會文化方面,卻有頗大的發展空間,這與英國多元的社會文化不無關係。例如,即使港英政府對中共與蘇俄人員存有戒心,也通過了一些限制言論與結社自由的法例,但香港仍因其自由度,而成為中共與共產國際的政治活動基地。正如香港近代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家小思所說:「香港,在殖地民時代,管治者對文化發展,是採取半明半暗、自生自滅的『放任』政策,沒有強硬制約的外在規範,逼得非人人遵從不可。正因為此,只要有個人理想、有文化發展理念的人,總可以『自由』接受不同思想,向不同道路走去。」[12]這造就了極富特色、曾輝煌一時的香港本土文化產業與全球軟實力,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公仔箱論壇. o: \* O, _  v6 q/ E3 q/ I
5.39.217.762 j: V& q3 }2 A/ ^+ L, s
4. 在地的管治意志5.39.217.76: S& ^. W. \- B;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t5 B/ j8 [7 Q9 N* {9 H
有一種說法指,香港早在1950年代已經「解殖」,因為當時中共已有一定力量支配香港的發展。的確,二戰後,有見於香港難於防守、抵禦中共進擊,英人管治時,時刻需要顧及中共的想法、小心翼翼,以免中共有藉口行動收回香港。例如在五十年代,港英政府就以英國廣播公司(BBC),取締容易得罪中共的美國之音VOA)廣播電台。. x0 L, r' O+ o

+ n% h, O$ g3 P+ r  q% P在中共壓力下,如何減少社會不滿、避免民心傾向中共,是二戰後港英政府的一大目標。例如昔日港英政府治理新界,就是主動拉一派、打一派,改變了新
& P1 \' ^* d, J" R9 k* {5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界的社會經濟結構,以便推行官方屬意的政策(詳見第八章)。3 f4 f" q* Z/ d% Z: u
公仔箱論壇3 Y3 h4 b: [. A1 Y. y+ y) v- N
與此同時,英國奉行在地總督擁有最後決定權的文化,以港府為管治香港最主要的平台,沒有另設英式的「聯絡辦」分薄港府權力,或讓倫敦直接影響香港政治,也是香港「本土優先」方針能主導政治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政治結構下,本地精英必需專注於靠攏港府、與之合作,方能謀求更多利益;而港府亦樂意以本土利益來換取精英政治上的支持。- v6 ~' T' b6 e

1 _+ g- i  ?- D' f: B  P可以說,港英政府的在地管治意志,既源於地緣政治壓力、中港區隔下英人務實主義的結果,也與英國政治文化有關。回歸後,在「中國好,香港好」的口號下,構成這種在地管治意志的政治脈絡(context)便消失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5 M# W2 P2 L' z7 u
! S+ V! O" _; v/ b; @6 n
* J3 s3 m0 ~5 o* p5 j# l. D
結語:鑑古知今
- J2 q$ l( G  M& W; z8 T. ]

; K" a* i. F7 s4 K5.39.217.76港英治理香港,比特區政府優勝嗎?在此刻的香港,這是個政治敏感的問題。搞得不好,很容易會被扣上「甘願做英奴」的帽子。
9 s  {- \' O6 M3 |3 p: _5.39.217.76

/ \8 ?  Y. L0 b公仔箱論壇橫跨兩個時代公務員體系的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曾嘗試回答這個問題。在他眼中,英人管治的成功之處,可概括為以下五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s+ ^, x: M% W2 j
tvb now,tvbnow,bttvb+ r% [+ w6 }4 L7 b
一、官員有優秀的決策與領導能力;
1 E( E6 Z: ?+ V2 b. i8 X2 M二、政策具彈性;
) ^. T8 D6 {+ C! [/ Etvb now,tvbnow,bttvb三、相當重視社會意見;/ V4 Y( h* z: B: r
四、同情弱勢社群;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V5 e) X2 `! M. e# h9 ~
五、政府有威望。[13]
) K5 ~" v8 |#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q* u6 x8 U2 X$ }
如果政權正當性包含三個元素 ── 合法性(透過世襲繼任、君權神授、公開透明的民主選舉等方式來達到)、合道德性、合利益性,[14]那麼相對而言,英治表現得比當下特區政府突出之處,就在於較能做到後兩點,第一點則兩者差距不遠。
1 o$ V, H, X' O0 R) a0 j5.39.217.76
# H# ]0 e2 B" k
具體而言,複雜的地緣政治如何因緣際會地塑造港英時代的特色,現在英治時期留下的一點一滴,又如何與大家常在、甚至影響未來,這大概就是姜恩柱說
/ j7 o) G% {, K) U: u/ P「香港問題好比一本深奧的書」、呂大樂說「香港故事不易講」的原因,也是香港故事值得重溫重寫的原因。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p7 X6 z' r

+ b) y0 j; Q0 ?! T[
註釋 ]
1 a5 x) ]% d' v- n5 R! D. `' w5.39.217.76; \9 p. I. V& s
6.
林行止:〈高度自治被矮化思想回歸死胡同之一〉,《信報》,20121024日。
, z* B9 _8 ^/ R) [5 D5 @7 f, s0 Q7.
黃偉豪:〈消滅香港──清洗香港人的歷史、身分和價值〉,《明報》,20131111日。
- \; ]: M: C5 E% z8 t公仔箱論壇8.
李家翹:〈深層反思添馬艦〉,《信報》,2006617日。
/ x5 A* {% |9 [2 K. H4 r2 t( V9.
日本漢學家濱下武志在《香港大視野:亞洲網絡中心》提出,香港的價值在於擁有八大腹地,包括:華南往華中的沿海地方;廣東南部眺望珠江三角洲地帶;中國西南(香港經貴州、雲南到四川);東南亞北部(越南、老撾、泰國北部等);東南亞半島及其島嶼;南海的海洋腹地;台灣;日本、韓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國東北部。
9 s. y5 a$ L" M% I8 T7 ~+ J10.
〈植根港百年 巴漢被拒入籍入境處原因:沒有近親是中國人〉,《蘋果日報》,20121213日。
" z9 u  w& ?. E/ l!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1.
李彭廣:《管治香港:英國解密檔案的啟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頁130-1
2 @/ d# M4 y5 U* F+ l# i2 k+ t5.39.217.7612.
盧瑋鑾、熊志琴:《雙程路──中西文化的體驗與思考1963-2003(古兆申訪談錄)》(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序言。
  ]1 i% ?, S( C3 B4 @/ x5.39.217.7613.
王永平:〈為何中國人治港比不上英國人?〉,《信報》,2013731日。
- X! I2 B1 h7 o+ [* o' b14.
孫和聲:〈巫統的危機〉,《東方日報》(馬來西亞),2013218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