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爆中國﹕蘋果的中國煩惱 李照興tvb now,tvbnow,bttvb9 T; [" r* a! }
+ t+ y9 c/ h# E y" r5.39.217.76
1 D* s8 g6 w q9 | j' q! S) q3 H. ctvb now,tvbnow,bttvb即使iPhone或者國內戲稱的「愛瘋」長期「榮登」被搶劫偷竊排行榜的首位——我的朋友被偷了一個又一個,而他們依然樂此不疲地買新的補倉——而計劃中,蘋果更要全國再開多數以十計的蘋果店,蘋果進入中國,卻早已不是有如當年它進入香港時那麼niche與精英代表了。tvb now,tvbnow,bttvb# F( x" V& O! j: y$ Z, x9 H; N$ m7 ^
5 C6 f( X7 k9 p9 N0 C1 Ctvb now,tvbnow,bttvb看來,任何外國勇敢的極客(geek)式企業,一旦要進入中國市場,就只能改變一直堅守的企業文化而向所謂「國情」妥協,即「自我山寨增值化」或「無為而治」(隻眼開隻眼閉馬馬虎虎算啦),因此連最講企業文化理念關心售後服務的蘋果,在中國也出現不同狀:專門店發生打人鬧劇,店員不清楚自己賣什麼產品,個別代理店也公然替人越獄。「中國模式」像一種傳染病,你不被感染,就將遭排斥。
0 ?0 G$ J" c* H2 ~ r3 E- e# ^5.39.217.76公仔箱論壇6 z8 G# e. M/ \8 K* A% i9 r; C9 ^
Steve Jobs或Bill Gates所講的種種創意概念及企業文化管理精神,似乎只能在西歐日本南韓等國家生效,在古老中國絕對「水土不服」,直到目前為止,開拓中國市場仍然要熟讀「孫子兵法」,比如要講求運用什麼「調虎離山計」之類,而不是修讀西方工商管理MBA。
+ ?6 S! B" x) r) O( o1 B9 h
; e6 C9 L+ G8 ~6 C |, G5.39.217.76Apple Store的階級矛盾tvb now,tvbnow,bttvb) I% { G6 m! [4 P
, l! u6 S, `5 M3 g% Q# V6 v$ B蘋果在中國的代工廠發生接二連三的員工跳樓事件後,其實中國各地的Apple Store員工也不太好過。到過北京、上海以至廣東一帶的經銷商參觀後,發現有一個共通問題,就是很多店員並不清楚自己在售賣什麼?主要原因是中國長期貧富懸殊,到AppleStore或代理店打工,每月賺一、二千人民幣的都不是中產,而是民工或是剛剛「出城」的農民水平,已不說要他們能夠很清楚告訴你iMac的一體機在散熱上有什麼改進,最新的四核Intel Core i5處理剪片有多快,或在哪裏可以買齊全套正版Mac軟件等等問題,單是Safari、Quick Time、iTunes、OSX等等不尋常的英文生字,已經令從來沒接觸蘋果電腦系統的許多員工痛苦萬分難以發音。5.39.217.76, T5 P& _6 Y! t
公仔箱論壇. k" A, ?) P5 Z. [" ^5 q. U/ [
結果他們總是告訴你﹕「其實你可以裝Windows系統」。如果要裝Windows 7,那何解要購買iMac?事實上,在中國各地都愈來愈多中產購買iMac來「顯擺」(即放在客廳中炫耀自身的品味與財富)而多於使用其OSX系統——再說Mac機的QQ沒有視頻也沒有「美圖秀秀」、免費下載音樂或電影也極不方便,這些其實都不太符合中國消費習慣。
/ y, L( J7 J; S3 K0 g8 d5.39.217.76
) D. J. w( Q9 s2 v% L( ]2 |2 G3 w+ ?想說的是,蘋果在大陸的企業文化,說白了可能跟中國各地的五、六星級酒店營運管理相似,出售的是「硬件」的吸引力與國際知名度,而忽略了「軟件」及服務水平提升。而根本問題是﹕消費者也確實沒這方面的高要求似的。事實上,現在看來,蘋果在中國售賣的(或至少是消費者認可的其品牌形象)不是「智能科技」,而是炫富精神,Mac或iPhone對很多中國中產而言是「潮人必備」而不是實用。# q' m' w5 C3 N, U8 [7 s( [# F
8 B$ h* _" A" l
炫富的代名詞0 q0 c( k) g& J" j: ~* k
「潮」自然不包括本土的出品。以激勵民族高科技事業為叫賣力的漢王科技,在去年推出自家產品Touch Pad跟iPad爭市場,事實上當iPad推出不久即在淘寶上熱賣時,漢王科技上的淘寶只賣了極少數TouchPad。滯銷的原因不純是因為Touch Pad重2kg,電力只能維持兩個多小時,皮套設計也「娘」似中年男幹部手提包但售價卻要六千多人仔——更重要是它確實不潮,也不是人人熱捧的世界品牌。上海寫字樓中的OL,寧願花五千人民幣買一部只用來打電話的iPhone,也不會花一千元買部實實在在的大陸本土產品。公仔箱論壇. K+ U) k( R$ A5 Q2 u8 w
2 R, w7 X, |9 X: P. M$ h' ^創新在中國水土不服- f' |* W) ]3 t: I
蘋果向來所代表的創新精神,雖然在中國內地水土不服,但幸好其已經建立了強大無比的App Store後台,即iPhone或iPad用家不購買任何iTunes上的收費app,但現階段還是能夠享受很多免費的app。這和其他國內硬件生產商的態度極不一樣。tvb now,tvbnow,bttvb8 W( P( a5 l- w
$ P: i4 I2 m* {& x5 `
現在不斷出產的國內各種怪Pad,一直只想用兼容Win7作招徠,似乎完全沒有想過或想積極開發本身的企業文化(即公司的創新形象和自助服務後台),他們仍然以傳統的硬件生產商自居,只顧生產而不太關心用家感受和可持續的發展。
- l' e/ T: T. N6 Z5 T- k" e$ F0 n8 T公仔箱論壇
, n9 p7 T; t& Y6 O; E保護主義令創意產業停滯
& f0 u& o8 |1 l7 M4 n' l公仔箱論壇有時,它們依靠的,甚至只是利益特權的綑綁,譬如聯想的樂Pad有一大賣點,就是比較適合國情,或許很多港人不知道的是,現在中國很多銀行仍然集體聯手對抗蘋果文化,即是用OSX及iOS系統無法從國內銀行網站戶口轉帳到「支付寶」(這是國內非常重要的消費戶口),因此對已習慣了在淘寶購物的國人而言相當不便,間接不鼓勵消費者這樣做。事實上,許多國產品牌都害怕蘋果,但又沒法拿出一種可跟它在公平環境中競爭獲勝的產品。很明顯,他們依仗的就只有保護主義。公仔箱論壇+ ^, I1 [2 g5 ?9 \0 \
6 n) \$ g1 q9 @- L4 D# E) P7 r, c
政府政策一向都姑息山寨盜版,打擊行動只是做秀。本來跟西歐日本強國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需要出一些茅招、走一些後門去讓企業掩耳盜鈴地成長和喘息,這方面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長久下去,只模仿,跟覑又不加緊培養中國本土的原創及版權法意識的話,則中國企業很難去開發屬於自己的app平台文化,長久的「盜版越獄」習慣已使國人認為AppStore的一切都是免費,結果影響了所有創意媒體的生計,也影響了國產平板產品的長遠發展。蘋果的煩惱是﹕在中國,它難以完全發揮其跟AppStore及iTunes的配合,它並不代表它在美國時候的那種矽谷光榮身分,而在許多人眼中,只成為一種炫富的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