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本帖最後由 如意輪 於 2010-4-26 02:52 PM 編輯


剛出生的小熊貓只能用纖細的胃管和注射器飼喂

有2兩多重的熊貓公主卻像一座大山壓在科研中心主任張和民的心頭,他大學畢業就來到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面對著這個叫嚷不休的小玩意兒張和民心急如焚:一定要讓公主吃上母親的乳汁!大熊貓媽媽的初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成分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它能讓初生的幼仔獲得免疫抗體。另外維生素A、鈣、磷、鎂、鐵、銅、及各種元素的含量都比常乳高出數倍。兩個小時後他下達了死任務:擠母親的奶人工哺育公主。這個思路打開了大熊貓人工育幼通向成功之路的一扇門:既然牛奶、、羊奶、甚至人奶……所有的替代品都無法替代熊貓母親的初乳,那為何不積極地讓幼仔吃上母親的初乳呢?


但是在當時跟一個來自野外野性十足的“熊”密切接觸不僅危險而且“異想天開”。當時飼養員時有被大熊貓傷害的例子,經常被告戒不要近距離地接觸大熊貓。這個第一個給大熊貓擠奶的人是飼養員韓洪映。韓洪映敢於接受這個任務也不是空穴來風,他曾經培訓一個大熊貓的幼子成為了“電影明星”,會推車,會做許多事情。但是這一次接受培訓的物件是成年的野外大熊貓,可塑性差,而且沒有時間慢慢跟它建立感情,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裏取得它的信任,擠出它的初乳。當時21#不斷地舔舐從陰道流出的黏液,韓洪映光著上身,把21#陰道流出的黏液塗在光裸的胳膊上,頭上、臉上,這樣21#面對著有著自己氣味的韓洪映完全沒有敵意,興致勃勃地舔韓洪映的胳膊、頭、臉。在這個當口韓洪映開始按摩21#的乳房,擠出了它的初乳。公主吃上了第一口母乳,它的胃容量太小了,僅僅吃了0.23毫克。

熊貓公主生命的第一個月
   
對於這樣一個身體小的像老鼠卻比人類嬰兒的口腔還要寬大的小生命長期以來人們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飼喂用具,出生的頭三天它沒有吞咽能力,人類嬰兒常用的奶嘴對它太大、也太軟了。尤其是在幼仔出生的第一周,因為幼仔  胃容量很小,人工餵奶很難把握——容器、速度、流量……絲毫的差池都會使得乳汁吸入鼻腔引起嗆奶、吸入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致命的大敵。它發病急,來勢洶洶,病程短,很難控制,幾乎是必死無疑。操作直接影響到幼仔生命的安危——哺乳的姿勢和乳汁流淌的速度都關乎著存活,因此只有靠規範化的管理和精心的護理避免嗆奶的發生,幼仔的生存才有可靠的保證!


五天以後可以換上奶瓶喂了,但是一般人用的奶嘴對大熊貓不合適,因為熊貓幼仔的力量比人的嬰兒大,容易把奶嘴吸扁。


24天時光裸的腹部已經出現白色的被毛

在熊貓公主出生的頭5天裏,靠人工插入胃管被動的獲得食物。給一個還不能盈掌的老鼠大點熊貓幼仔飼喂每一個程式都是非常嚴格和12萬分的小心的——如果不小心將胃管插入氣管——那也是非常難以察覺的,如果幼仔不甚吸入空氣嗆了奶,絲毫的差池都會造成生命的夭折。它的胃容量太小了,一次只能飼喂零點幾毫克的乳汁;而它的胃排空時間又十分的短,一天要十幾次的飼喂。

   
出生5天後,大熊貓幼仔能夠主動吮吸奶嘴了,可以換上奶瓶飼喂了。大熊貓的幼仔的口腔寬大,允吸力量大,奶嘴的大小和硬度都要合適——奶嘴太軟了容易將奶嘴吸扁,奶嘴太硬幼仔又吃不到奶;奶嘴的孔小了,幼仔吸不到奶,奶嘴大了,幼仔容易嗆奶——每一次嗆奶都可能造成新生命的夭折。隨著幼仔的日漸長大,飼喂的奶瓶、奶嘴、和奶孔都要不斷的調整更換。

   
蘸了温水的棉球给熊猫幼仔排便,动作要轻柔,否则会伤了皮肤造成感染
   
哺乳的姿勢和乳汁流出的速度對初生的幼仔的存活十分重要,不可讓它仰著頸項哺乳,這樣容易嗆奶。要讓它的口裂平面與腹部爬臥處的平面交角在20~45度左右。奶瓶中的奶汁溢出的速度要適當,不能多,也不能快:要讓幼仔吸一次,咽一次,口腔裏不留奶水。如果幼仔口中有殘留的奶汁,再次允吸時就會影響到呼吸,或者導致嗆奶,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肺炎。半個月以後幼仔的吞咽能力加大。口腔內很少殘存奶汁了,嗆奶的事情很少發生了。

人當然不能舔舐大熊貓的幼仔了,何況人的唾液也沒有大熊貓媽媽唾液的免疫功能。但是通過種種措施彌補了自己的不足:嚴格的消毒程式。富有愛心的撫摩、按摩、戲耍   口腔消毒……




初生大熊貓發育不全,自己不能排便,主要靠熊貓媽媽用舌頭舔吮其肛門和會陰部刺激幼仔排便。人工輔助熊貓幼仔排便,一直到70天或者100天以後熊貓幼仔才能夠自己排便——這一點大熊貓的人工育幼甚至比人類養大一個早產兒還要困難得多。20天以前,是將熊貓幼仔握在手中為它排便——拿脫脂棉或軟毛巾蘸溫水輕輕敲擊幼仔的肛門和會陰部刺激其排便就象熊貓媽媽用舌頭舔輕柔舒服。20天以後已經無法將熊貓幼仔握在手中為它排便,要讓它坐在“沙發”上操作。切忌按摩和揉搓會陰部,避免將柔嫩的皮膚擦傷,進而發生感染,對生長發育不利。

母親的初乳,正確地操作、科學的飼養、公主度過了出生後危險期。滿月時它渾身的毛色已經象媽媽一樣黑白分明,成為一個小號的大熊貓了。這時“奶爸”們籌畫著讓熊貓公主與自己的熊貓媽媽相認。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1

評分次數

  • dxb

多謝摟主帶給我們這麼多的大熊貓資料,因為我亦是一個大熊貓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真的世上只有媽媽好 thx share

RE: 大熊貓秘笈之英雄媽媽: 21#開大熊貓母性培訓之先河

在熊貓公主滿月之前臥龍的科研人員就開始進行一項前人沒有嘗試過的工作——21#熊貓媽媽的母性培訓。大熊貓的雌獸不是天生就是一個稱職的母親,它也需要學習。科研人員開始採取一系列的步驟積極培訓它的母性行為:首先是將塗抹熊貓寶寶尿液和媽媽奶汁的熊貓模型供它摟抱,同時播放幼仔的錄音——幼仔尿液和母親自己乳汁的氣味有助於21#接受模型,聽覺信號則幫助它克服恐懼心理,讓它習慣和適應幼仔的存在及其活動。這項工作每天上午和下午堅持不斷。


21#竹筍等它喜歡吃的食物,在它興致勃勃品嘗食物當口,將玩具熊貓交給它
   
到公主即將滿月時,21#逐漸熟悉熊貓幼仔的模型及其氣味母性萌發開始出現舐舔、摟抱等育幼行為。工作人員公主放在熊貓媽媽視野可觸及的地方——隔著欄杆,看得到但觸及不到。又是將近一個月,公主出生 58天時21#已經熟悉自己親仔的氣味、聲音和行為。一個人給21#餵食喜愛吃的蘋果,窩頭、竹子,在它安靜地坐著進食的時候,另一個人將幼仔托放在母親的胸部或者腹部。若是母親有異常行為立刻將幼仔拿開,避免幼仔受傷害;如若母親反映正常便將幼仔托到它的嘴邊讓它舔仔刺激幼仔排便,讓21#學習抱仔,幫助幼仔尋找到乳頭、允乳……公主出生72天時21#開始完全接納它親自為它刺激排便,但是還需要人給幼仔餵奶白天讓幼仔與母親在一起,晚上取出人工哺育。在幼仔與母親在一起的最初的日子時時刻刻都有人觀察著21#的一舉一動。



這一系列的培訓以後120天以後,21#完全接受了女兒公主。從狹小的“產房”來到模仿野外環境的諾大空間,四個月大的公主時差不多能夠穩健的行走了,它與媽媽行影不離,母女倆像兩個動作遲緩機械的木偶戲耍。到了5個月公主已經行走自如,到了5個月幼仔已經可以四處走動,生命的危機期度過去了,食量也大多了,用奶瓶飼喂它也覺得太慢了,這時候讓它自己端著盆子喝奶它才過癮,才能吃得飽。它喜歡打滾,喜歡把媽媽的背當滑梯爬上去再滾下來。尤其是雪後熊貓母女在雪地戲耍真是一幅動人的畫面。
   
人工育幼給予熊貓幼仔成長中必須的營養和關照,避免了熊貓幼仔夭折的損失。而母性培訓使得熊貓幼仔能夠享受到母親的關愛撫育

四年培訓,21#成為優秀的母親

1999年它再次生下雙胞胎,對寶寶的叫聲不那麼恐懼了,它有了做母親的意識,也嘗試著用嘴銜起幼仔。可是它動作笨拙,不停地用嘴叼起幼仔,但好不容易抱在懷裏的寶寶很快又掉在地上。科研人員見此情形當機立斷去出熊貓寶寶進行人工育幼。每天白天的將兩個胎兒輪流給21#撫育,但是幼仔對母親乳頭的定位感較差,常常找不到乳頭,需要人在一旁抱著輔助哺乳。直到150天以後4個月大幼仔,科研人員才完全的脫手交母親自己撫幼。



2000年產仔後,21號比1999年又有了進步—— 這一年四川電視臺跟蹤拍攝了21號雌性大熊貓的產仔和育子全過程。在98、99兩年培訓的基礎上,2000年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將人工哺育養到一月的幼仔還給21#,它立刻從地上銜起幼仔,摟抱在胸前為它刺激排便、哺乳……認真地履行母親的責任,不需要人為的輔助。
     
2001年9月28日下午身懷雙胞胎的21號生下第一隻寶寶。21號立刻將寶寶輕輕含起抱在懷裏。想到緊接著第二個生命出世,為了減輕熊貓媽媽的負擔,保證兩個幼仔都能成活,科研人員不得已5分鐘以後從媽媽的懷裏取出寶寶送往育幼室人工哺育。晚上10點21號後產下第二隻寶寶——一個被胎膜完全包裹著不辨首尾的身體,它對這個裹著胎膜不會叫的“小怪物”恐懼到了極點,遠遠躲開。科研人員立即取出寶寶,撕破胎膜,寶寶才開始第一聲哭叫。人工育幼半個月以後,科研人員將雙胞胎輪流交給它哺育。


母子團聚,其樂也融融。2001年10月26日,21#與科研人員共同哺育雙胞胎孩子的紀錄片《度過生命的危機》喜獲“金熊貓”自然環境類最佳創意獎。

2002年9月28日,21號再次生產一個單胎,這一回它順利地用嘴銜起幼仔將它摟抱在懷裏,讓它順利地吃到初乳。……長達四年的培訓可以結束了,21#成為優秀的母親。

母性培訓的意義



對21#母性行為的培訓挽救了兩個雙胞胎和三個單胞胎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它加深了人類對圈養雌性大熊貓撫幼行為的認識:行為是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儘管哺乳動物對後代的關懷、照顧和哺育是先天的,但雌性大熊貓母性行為的表達也需要適當的環境信號—如幼仔存在的刺激才能激發並不斷完善。21#三年培訓使得確信:一些母性行為表現較差、甚至缺乏母性行為的圈養條件下的初產雌性大熊貓是可以在嗅覺、聽覺和視覺信號的刺激下誘發並增強母性行為,逐漸地完善撫幼行為,成功地撫育後代。


經過幾個月的培訓,公主兩個多月時母女相認相歡

21#是個典型的例子:它是一個溫順、可愛雌性大熊貓。雖然它每年都順利地懷孕產仔,但是就是不會帶孩子,而且對尖叫的幼仔恐懼萬分。也許是它的頭部受傷使得它動作失調,在接受培訓一年以後它還不能抱起幼仔,它已經認可自己的親仔,想帶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完成複雜的撫幼動作——它的每一樣撫幼行為都是經過人細緻和重複的培訓獲得的。大多的圈養雌性大熊貓在初產時都或多或少在撫幼時出現這樣那樣的差錯——這不能怪它,初生的熊貓寶寶實在是太小了。

人工育幼挽救了無力養育的幼仔,母性培訓使得雌性大熊貓在產後有了充足的時間學習做母親,而不必以損失幼仔的生命為代價。
好小哦  小熊猫 哈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