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本帖最後由 vandas 於 2013-3-31 02:27 AM 編輯

紅脈熊蟬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別名:脈赤熊蟬、黑蚱蟬、蚱蟬。

分類:同翅目(Homoptera)、頸喙亞目(Auchenorrhyncha)、蟬科(Cicadidae) 。

形態:大型蟬,雄蟲體長約37-40公釐,雌蟲體長約36-39公釐,含翅長約 6公分,身體黑色,平滑,具金屬光澤,有少許的金色鱗毛。頭部短寬,較中胸背板基部稍寬,複眼與觸角間具紅褐色斑紋,觸角短,鞭狀,褐眼暗褐色;內有許多 小黑斑。口器刺吸式。前胸背板有許多細刻,中胸背板發達隆起。腹部側緣具紅褐色邊紋,腹瓣橢圓形,黑色,側緣紅褐色。足黑色,中後足的基節、腿節、脛節、 跗節具不同程度的淡褐色斑紋,其中後足脛節斑紋最長。翅透明,上翅基部至一半處的翅脈為橙紅色或橙黃色。腹瓣黑色,外緣橙紅色。

生態:本種廣範分布於台灣、日本、香港、中國大陸地區。在台灣常出現於平原間的都市公園、校園、庭院、行道樹、郊樹、海邊及低海拔山區等地,數量多,成蟲 喜歡棲息於高大喬木樹幹,如苦楝(Melia azedarach L.)、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inn.)Vent.)、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大葉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nlla)、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菩提樹(Ficus religiosa)等平地常見樹種,常會群聚在一起會集體鳴叫,但也會和高砂熊蟬混雜在一起棲息。成蟲期主要出現於6-9月間。本種通常白天鳴叫,城市 中有時到深夜12點還會鳴叫,其原因為路燈太亮的原故。雌蟲會將卵產於樹幹的縫隙間,先以產卵管將樹皮鋸開,再將卵產在縫隙間。若蟲則吸食植物根部,影響 植物水分與養分的吸收。

分布:台灣西部平原廣泛分布亦分布於中國、印度北方、日本、韓國。馬祖地區也有分布。

附記:偶可聽到紅脈熊蟬雄蟲棲停於路旁電線上鳴唱,是一種特殊的景觀。當成蟲大量聚集在樹上,一旦人走過樹下,成蟲會集體噴出排瀉物,稱之為「尿尿」,當出現驚擾時,雄蟲也會發出驚擾的叫聲。


(轉自台灣大百科全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