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看見台灣」不該只有視覺反省

導演齊柏林高空鳥瞰福爾摩沙的作品「看見台灣」得獎並引起轟動,觀賞過的人,心動、感動之餘都想化為行動。企業、民間有心人紛紛斥資包場,想擴大這部片子傳遞的愛台灣訊息,各級政府以此為環境教育的教材,行政院長江宜樺更指示成立專案小組,針對片子裡破毀台灣「教導的功課」跨部會協商,限期改善。 觀賞「看見台灣」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感動,源於大家對台灣山川人文的陌生。山地佔了島嶼面積的七成,但長期的山地管制,阻隔了人們與壯麗山巒的親近;雖自詡海洋國家,但戒嚴時期長期的海岸管制,雖為黑潮擁抱,卻無黑潮文明,始終只有地方產業開發的導向。民眾對山、海的美麗與哀愁,雖置身其中,卻有著難以言喻的距離,愛護卻未能付諸行動,關心也始終慢半拍。 高處著眼,小處著手,江揆的作法應予肯定,但台灣的國土破壞、不當開發及汙染問題絕不僅止片中鳥瞰呈現的部分,山林、都會等鳥瞰未及的藏汙納垢,官商沆瀣助長不法恐危害更大。救台灣必須治本,儘速完成國土計畫法立法並展開國土普查,全面關懷、環環落實才是正道。 現行國土計畫體系中,從上而下,分別有「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區域計畫」、「直轄市、縣(市)綜合發展計畫」,之後才是執行面的縣市都市計畫與非都市土地利用等。但最上位的國土計畫沒有法源,由上至下的各項管制即留下許多人為操作的空間;這正是長久以來高談永續卻無法推動的關鍵。 從《國土復育條例》到《國土計畫法》,近二十年的立法院進進出出,至今仍置之冷凍庫,關鍵原因是對原住民生活所在的山林定位,不管是劃設自治區,或者是設定中央山脈主軸區的想法,都難達成共識。 其實,原住民對山林的保育角色若無法確認,國土計畫法即不啻奢談。原住民與山林是一體的,瞭解山林,山在人在,山亡人亡,就保育的角度來看,永遠是第一線的尖兵;因此,無須平地人在辦公室為原住民設想該怎麼生活,原住民敬山、惜山,對山林資源自有一套生生不息的永續道理。 曾有一位致力推動原住民山林定位的首長灰心辭官,他直言,「對山林,原住民是以祖靈地的虔誠守護,比誰都愛惜山林。」認為現下各部會指導的引進高山農業、高山觀光……等政策,才是破壞台灣百分之七十山區的關鍵,「原住民山、人一體,這必須給予尊重;將相關預算的尾數用來聘用原住民為巡山員、高山守護者,山區一定比平地人的規劃健康且永續。」 因為原住民在國土計畫的定位遲遲無法獲得合理的認可,導致國土計畫法形同遭立法院冷凍,因而之後的國土全面普查計畫也無法推動。賀伯颱風以迄九二一地震、八八風災的連番天災帶來的慘痛教訓,雖使國人驚覺須改進與大自然相處之道,但政策上始終缺乏一套國土永續與管制開發規劃。 江揆「看見台灣」之後的警惕,必須落實為開發導向山、海政策的改變,例如為了衝觀光,明明不該開路、不應容許大型遊覽車上山的區域,仍然拍板放行;農業上山的冷氣房政策,夾帶平地人的資金挺進,原住民雖知道這些均屬不宜,卻無能阻擋。 國土是一體的,台灣是島嶼生態系,從山川源頭以迄出海口,即便只為防災,也必須有通盤計畫。如今,國土計畫、國土普查推不動的情況下,沒有上下游環環相扣的國土永續規劃,僅剩一個個下位的分區開發計畫,讓政商穿梭其間得以有染指獲利的空間,美好河山如何維護?尤其,行政院會剛又通過六百億治水特別預算,若水系從源頭到出海口仍是被分割處理,不肯停止錯誤,怎可能會有效果? 「看見台灣」是從空中鳥瞰,若是「顯微台灣」近距離的放大,看到各地破碎、失序環節,恐將令人不忍卒睹。江揆的感動是面對問題的深自反省,但處理問題必須治本、斷根,否則專案小組僅就「看見台灣」作了回報,開會討論後卻無法持之以恆地追蹤關注,對後續病變、惡化開不出對症下藥之方,那豈不是「觀影治國」?
, ^1 P  v( F' c7 p3 C2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9 n- W! v) m0 |
【2013/11/28 聯合報】
9 e9 m. B! t+ w4 f3 I+ `1 @, Q! C! b3 X# K

; p0 F- N* v0 h. x! Q公仔箱論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