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1歲的蔣小姐在上海唸書,她來上海三年了,仍然基本聽不懂上海話,讓她說家鄉話長沙話,她也說不利索,只能說帶長沙口音的普通話,“沒辦法啊,從小在學校講普通話講慣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 |9 r9 d9 e" h* W' B' \9 L
# F2 D, K2 H+ h( q中國有著極其豐富的語言多樣性,然而,隨著政府在學校和公共機構強制推行普通話,方言的生存空間似乎越來越小。比如在上海,很多年輕一代已經不能準確地講出祖輩的老上海話,而這種現象在各地方言中也普遍存在。公仔箱論壇3 ]+ f! O8 [6 V; r( s" _# \! L* q
' Z. ?* Q9 T. C( Y* Z不過,這次針對這種現象而“做點什麼”的,卻是兩個美國人。柯祎藍(Kellen Parker)和司圓直(Steve Hansen)在2009年開始辦一個旨在記錄中國“正在消逝的方言”的網站“鄉音苑”(Phonemica)。' ~! T9 \4 Y5 n/ v+ |, B
0 m6 _) j/ \" g- C柯祎藍是台灣清華大學的語言學研究生,主要研究中文方言的歷史發展。在台灣之前他住在中國長江流域,那裏成了他對中文語言環境最早熟悉的地方;司圓直是中文語言學部落格Sinoglot的共同創辦人。司圓直通曉多種語言,包括中文、西班牙語、韓語和拉脫維亞語。在北京住了好幾年,他憑藉個人關係,組織了很多“鄉音苑”的採訪。他認為北京人普遍缺少對中國其他方言的意識。“北京人就像紐約人,”他曾開玩笑地說,“他們覺得他們就是世界中心。”所以,他們對其他方言都不熟悉。司圓直說,他們總是把其他地區的人說的帶方言口音的普通話當作“方言”。
0 S$ B6 ^9 L! R6 K) q$ e5.39.217.76
$ s9 X# R3 ]" w$ Z/ C, o0 K5.39.217.76“鄉音苑”的最大特色是做了一個“方言地圖”,即在一張地圖上,在特定區域提供一段當地方言的音頻。點擊地圖上的圖標,便可播放收聽這段音頻,並獲取相關資訊,包括講述人的姓名、年齡、籍貫和所講方言的所屬片區。這些音頻大多是當地人用方言講述的一個小故事,時長在5分鐘左右。這個網站于2013年4月正式上線,現已有85段錄音,話題從年輕人談論他們最愛的中國明星到祖父輩回憶“文革”時期下鄉勞作的往昔。5 m6 h. n# }" v. g7 D9 \' y5 E
& j, {# G2 F+ X$ e% k" i來自台灣屏東縣的61歲的謝先生就用四縣客家話講述了一個故事。柯祎藍說,母語為客家話的人口超過3000萬,但說四縣方言的人就少得多了,他們大部分都生活在台灣西北部。來自湖北房縣50歲的宋宏成用房縣方言講了一個故事,房縣話是中原官話的一個分支,目前有30萬人在說著這種方言。網站是開放式的,正在徵集志願者上傳方言音頻。最近一週,網站陸續收到了來自陜西寶雞、湖南新化和山西高平的幾段錄音。( D" Q2 U0 ?" @( Z) Q$ ?
5.39.217.76; C. y: i4 S- T% x E3 x
這個網站的原型是由弗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創建的語言口音檔案(Speech Accent Archive),該檔案記錄了幾百名說英語的人用不同的口音——從布魯克林人到德裔賓夕法尼亞州人所說的各式口音——朗讀同一段英語文章的情形。但柯藍祎和司圓直認為,以“故事團”(Story Corps)的方式將家族故事記錄下來也很有意義。“故事團”是一個檔案庫,包含了美國民眾口口相傳的45000個故事。0 D* P9 w# p4 G ~
* R6 P6 \5 d* b1 t2 f1 H
現在“鄉音苑”的運作很大程度上依靠著社交網路的支援,它通過社交網站招募志願者。志願者把徵集到的故事分門別類、重新編輯。司圓直預測,“鄉音苑”未來的受訪者可能會包括一些從未在中國生活過的移民社群(海外華人)。事實上,“網站首頁那張沒有明確標明中國國界的地圖已經向我們展現了‘鄉音苑’對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人如何說中文的興趣。”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錄音條目都來自中國沿海地區,但在未來,司圓直說,不僅是中國內陸地區,甚至新加坡、蒙古等地的中文使用者也有可能將他們的故事講述出來。5.39.217.76$ }- w6 k( T y ]# u: S# E
% h: c: ?% d3 c; m' X9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據了解,我國也有許多方言相關的網站和論壇,但大多數網站以文字資料為主,成體系地收集聲音文獻資料的較少,而且多作專業研究之用。而“鄉音苑”更多是在收集普通人的方言故事。“從根本上說,我們是在記錄中國人在家裏說的話。然後,我們去分析他們的錄音,嘗試最終建立一個可以被動態展示出來的方言數據庫。”通過要求被訪者講述一個自己的故事,柯祎藍說,“在記錄方言的同時,我們也在做亞洲的口述史。”在每段小故事的錄音旁邊,“鄉音苑”都會附上錄音者相關的民族志背景,如照片、家鄉、學歷等,這就使得它的界面比大多數專業的學術研究網站更加親切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