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去中國化的元凶是政府 - 張秀賢

 ,  描述: 蘋果日報
當國教科爭議隨着國教科指引擱置而寂靜下來,但問題依然未解決。過去十五年來,教育當局都不斷改變教育政策,取消中史必修、陰乾中國文學等科目,導致以認識「國家」為名的國民教育科乘勢推行。如何根治國教科後遺症,如何令學生全面認識國情,而不會接受任何偏頗資訊,就是將來的討論重點。; [4 A# N3 o! o. z$ j# h

+ B2 Q" Z. ^8 B% H# N9 d( v$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_$ e, F! ?
回歸後,董建華政府雖然調整教學語言政策,推行「母語教學」、「普教中」等改革,意圖帶領香港下一代「人心回歸」,可是劣迹斑斑,最後以失敗告終。董建華政府亦於二○○○年以「校本發展」為名,推行科目重組合併,最後令初中中國歷史先被取消初中必修科資格,之後與歷史科、地理科等科目合併成「綜合人文科」,雖則原意是希望令學生可以更有興趣學習歷史,但最後形成「科不成科」的局面,令學生學不到真正需要認識的歷史知識。tvb now,tvbnow,bttvb! Y$ ^, ?) e3 i& L6 s5 e
tvb now,tvbnow,bttvb/ Q% M! F$ a* I+ q/ e
tvb now,tvbnow,bttvb, @6 O5 D5 _% q. x: _' l/ I
其次,中國文學科亦由以往較受歡迎的科目,變成現在的「夕陽科目」,只有百餘間中學(不足一半中學)開設中國文學科作高中選修科。這亦因為政府及教育當局一直撥出大資源至一些實用科目,忽視人文科目所致。此外,昔日中學高考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亦在新高中改革時,變成中國語文科,文化部份則只成為課程中的選修單元。筆者為一文憑試考生,發覺能夠在中文科獲取的文化知識很少,與高考中化科相比,真的相差太遠,課程完全銜接不了。再者,從數據而言,首次報考中史科的考生比率由一九九九年的百分之三十八點五(會考)急跌至去年的百分之十六點四(中學文憑試),而報考中國文學的考生人數亦由以往高考的近四千人,下跌至文憑試的三千人,亦反映到中史及中國文學在政府的教育政策下逐漸衰落。tvb now,tvbnow,bttvb* C( O6 B8 t/ x* ~+ x

% L$ s( n/ ~% A4 O0 n) t, A: ^% F& A公仔箱論壇
1 T& J  z  q2 L* S: stvb now,tvbnow,bttvb最近,經常有人批評反國教者,如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學民思潮及教協的意圖是「去中國化」,不讓下一代認識中國。但大家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就是政府才是製造「去中國化」的元凶。認識中國,不代表要認識政權。指摘我們「去中國化」者,請向現屆政府要求提供更多資源推行全面文化及歷史教育,別要再製造「偽命題」,攻擊意見相反之人。
2 J/ U9 a1 I5 U9 v5 L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3 g5 \  W# e, s. k
tvb now,tvbnow,bttvb# o, u9 U* T2 y6 K; |- d* a! Q
tvb now,tvbnow,bttvb3 n- S% V3 w% J# C2 a' U: h

6 p" h! S6 G; [8 Q! Ftvb now,tvbnow,bttvb
. @0 [( i0 }- z' E3 z$ _張秀賢公仔箱論壇$ v0 }: `" u; v. c

& q9 d" q9 g- g3 \5 V0 T4 R) d( W( v公仔箱論壇
: ^4 f% U/ {  ]- {  R( {$ E公仔箱論壇學民思潮發言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