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陳景祥: 中港融合是出路還是死路 ?

陳景祥: 中港融合是出路還是死路 ?
1 h! m, {' E$ I5 s
5 j8 [3 j) H, E# |8 g. A2 C2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A2 n7 r9 b4 T6 H2 X/ C
中港融合,對香港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從反對大陸孕婦來港產子,到「光復上水」抗拒水貨客,到最近反對國民教育、發展新界東北觸發連番抗爭,「中港融合」成為「政治沙士」,從政者一觸即死,生人勿近;奇就奇在特首梁振英不但沒有為此降溫,反而在政策上刻意要顯露跟大陸隔離(如港人港地),或不願大陸人來港「搞亂檔」(叫停深圳一簽多行),之所以如此,是他知道民情趨向,抗中、拒融合、香港主體,是當前最有市場的政治口號,反其道而行,只會落得個「賣港」名聲。
3 H4 \- [6 o& M+ I3 M公仔箱論壇

4 g+ h) E5 v* Z" c% q5 R然而,中港融合是關乎香港未來發展榮枯的大政,屬於所謂策略性的政策,本地的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基建規劃,以至房屋、安老、福利等連串政策,莫不與此有關;進一步融入大陸(主要是跟廣東),還是要劃清楚河漢界,以「立國」心態處理未來的各項施政,已經成為特區政府和各政黨要認真思考的課題,一念之差,足以扭轉香港的命運。
# z/ A/ D9 @" T$ [

2 `  A! F: w, I7 E公仔箱論壇很可惜,不論政黨、智庫或學界,至今都沒有就此作深入的探討,反而近日收到由青年協會寄來的《青年研究學報》(2012年7月),內有以〈兩地經濟融 合為香港帶來的挑戰〉為題的專輯,收錄8篇文章,涵蓋兩地經濟融合、人口政策、高等教育、人才計劃、跨境學童、社會服務等課題,算是近期對中港融合最全面、最認真的一次探討。
+ Y# t3 o! o*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7 f3 U. T/ V7 o
什麼是「融合」?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歐盟就是成功融合的最佳例子—有人批評諾獎主辦單位不知所謂,在歐債危機仍然水深火熱之際,卻頒獎給歐盟,顯然是「玩嘢」;卻其實,歐洲各國之間互相征戰凡幾百年,近世兩次大戰亦由歐洲而起,如今歐盟成立逾六十載,歐洲再無大戰,德法不再是世仇,連東歐鐵幕也走入歷史,整個歐洲再沒重燃戰火的根基,而從中把歐洲各國進一步「捆綁」起來的,正是新世紀誕生的歐羅,這種新貨幣把歐洲各國搞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都不願見對方出大問題,原因是要保住大局,防止因一個國家出事而引發骨牌效應。tvb now,tvbnow,bttvb" K& h5 V( L2 b9 H7 ~0 n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z: X0 r6 K! r: O2 q% A
歐羅面世,有深刻的歷史和政治考量,是歐洲政治家人為地打造出來的「政治貨幣」;明乎此,對所謂歐債危機會導致歐羅瓦解之說就毋須過慮,因為政治產物自有政治手段解決,現在頒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給歐盟,是為歐洲統一打打氣。鬥而不破,歐盟在,歐羅又怎會瓦解?由此觀之,歐羅最大的風險其實已經過去。公仔箱論壇  r# G6 [: X5 ]+ I% k- {( W# D. t7 f
公仔箱論壇/ u# ], m6 @7 U# A
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組織等,也是「融合」例子,主要是國與國之間的融合;內地省市地方之間的融合就更多,如遼寧沿海城市經濟聯合體,四川的自貢、瀘州、內江、宜賓「一體化發展」,都屬於此類模式。英治時期,香港和大陸理論上分割成一邊一地,以深圳河為界,中國政府無法越界實施管治,然而在經貿往來、民間交流等方面,大陸香港從未分隔,香港的發展軌迹,仍處處受到大陸左右(如67暴動、78年改革開放),雖無「融合」機制,但香港其實深受大陸的影響。tvb now,tvbnow,bttvb1 {/ e) r; i6 a(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j$ G% [6 ^1 m3 I
事實上,即使沒有九七回歸之後官方刻意安排的融合大計,內地和香港之間的關係也因為經貿連繫而密不可分,在2003年簽訂的CEPA,只是進一步把這 種緊密關係深化—內地打開大門,讓香港貿易及服務業能加快進入大陸,扭轉過去單向的香港錢、貨、人向北流,而內地錢、貨、人卻沒有南下的不對等狀態。tvb now,tvbnow,bttvb* Q9 y; R. g,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G' T4 ]( {0 D, @' U% \
兩地融合,除了體現在經貿、金融等領域,社會層面上也衍生了不少融合的新現象,如青協「專題」中一篇文章〈香港與內地融合對香港社會發展的影響〉所揭示,兩地融合掀起了本地的族群矛盾、階級矛盾,香港的富裕階層享受了各種實質經濟利益,卻毋須為其經濟活動帶來的社會代價負上更大責任,基層市民除了無法分享經濟成長的紅利,還得在爭奪有限的福利資源中掙扎。
2 N( [" z/ `5 o2 k# D. m3 ~# @, d: o5.39.217.76
公仔箱論壇- Q; N" ~' c0 Q/ X- Y6 n7 f
在這個融合過程中,弱勢社群除了低收入、低學歷階層,還有大批本地年輕人,他們除了在傳統的考試淘汰賽中互相競逐,還要在升學、擇業時應付內地同齡人的競爭;內地來港讀書和工作的年輕人,大多是經過重重篩選、較優異的一批,但社會輿論卻經常把他們和平均的香港年輕人比,結論則是「香港學生好唔掂」、大陸學生則樣樣皆能,個個尖子;可以說,近十多年來香港年輕人是集體被看扁、被邊緣化的一群;然而,在年輕一輩眼中,內地充斥着的是貪污腐敗、弄虛作假、黑暗落後,兩地比較,香港才是文明的一方,我們自有不可取代而且大陸所無的核心價值……。觀乎近幾年本地社運最抗拒大陸、要跟內地切割呼聲最強的,其實是年輕一輩,逆反心理在他們的集體情意結中成為一股強大的凝聚力,他們眼中的融合不是希望,反而是香港的墮落。
  l* J0 U$ ?, z" V+ M2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9 z) H- c3 d) G* [% \* @
中港融合的贏家,主要是大財團,有關係的專業人士、廠家等等,即使不屬上述類別,受惠者也大多是九七前已經進入職場的人士,他們享受了自78年急速膨脹的本地經濟帶來的好處(搵工易、加薪升職快),中港進一步融合,在這班人看來是出路,而且是唯一生路。  o$ @' ]7 M* W

6 G9 D- @  m! m$ n6 v2 \  |- b$ S公仔箱論壇然而,中港融合踏入二千年開始,即出現實質性的變化,生產北移製造的財富效應已漸走下坡,大陸本身冒起一批企業家,開始和港商競爭,單靠「前店後廠」的模式逐漸無以為繼,中港融合必須轉型,方能產生另一波的紅利。結果,特區政府選定以四大支柱—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服務 (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作為轉型的方向和具體項目;四大支柱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為內地的經濟發展提供服務,包括為企業融資、「服侍」大陸的旅客、貿易和其他行業。& t" g! R0 N9 N- u- p! L8 ^
5.39.217.763 D( ]" m% k, {5 C2 X+ i
從數字上看,四大支柱行業佔本地GDP比例從2000年的48.9%,到2010年升至58%,成為推動本地經濟增長的主力,然而這個增長過程產生的工作崗位大部分屬低薪工種—香港失業率從2003年高峰的8.7%下降至現在僅得3.2%,表面上看近乎全面就業,但現在領最低工資的工人為數達三十一萬(佔全港僱員11.3% ),且工資中位數停滯不前,四大支柱產業產生的財富效應,顯然不能惠及大部分受薪階層。tvb now,tvbnow,bttvb; g1 e2 b0 P( N0 J: u& ^7 d
tvb now,tvbnow,bttvb* _3 l& T8 ?8 V5 J
此外,四大支柱要求提供大量土地建旅遊景點、酒店、商場(零售業)、貨倉等等,香港土地珍貴,然而上述需要土地的行業卻是低增值、低邊際利潤行業,錯配現象十分明顯;到了曾蔭權政府再進一步,希望發展教育樞紐、醫療樞紐,這些產業需要的土地更多,以香港的情況,試問地從何來?到底應該先建公屋、居屋,還是大建學校、醫院?
) |) v2 `) G' i" {$ A
5.39.217.766 _% a; s5 p' A/ J
「正常」的融合,應該互通有無、公平競爭,現在中港融合,北上開拓的港人能不能得到公平對待,能否在平等競爭的環境中找到創業、求職、發揮專長的門路?我們經常抱怨年輕人無膽北上找尋機會,然而到底大陸又能夠提供多少空間給香港年輕人發展?
( S# ~9 E/ b  p. {公仔箱論壇

: U# e( d) l1 P( y" i+ X公仔箱論壇中港融合,在不少人口中念念有辭,成為「不可逆轉」的必由之路,但如果走不出一條新路,找不出一個大部分港人都得蒙其利的新模式,「融合」只會成為本地年輕一代反建制、拒大陸的催化劑。公仔箱論壇  B9 ]8 x7 _: a- Y

+ }& n  N+ w  [. f1 v1 t( I4 u  b) G6 p5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