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朗天:我們的想像地圖為何繪不成——論國民教育科與獨立思考培育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2-8-21 11:45 AM 編輯
( v% y: |5 q1 J- b4 p1 Z2 K/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2 v1 r. T% [6 t公仔箱論壇朗天:我們的想像地圖為何繪不成——論國民教育科與獨立思考培育tvb now,tvbnow,bttvb0 q6 \- _- r6 h4 n. h

! Q6 ~7 \" n8 \5 p0 G+ n

+ w3 p" \( }8 \% i7 E7 I" T1 ?當局推行國民教育,愛國教育,持論者認為與學子的獨立思考培育並無衝突,聞者譁然。其實想深一層,那些高官及推行者有這種想法不足為怪,除了事不關己(他們的子女多送往外國留學),當然也與他們根本從不了解獨立思考有關。
: D: P  h# H& Y; A6 R& y) I& M

; o0 T9 w- V& N' y* }上一世紀九十年代香港開始說要學生懂得獨立思考以來,獨立思考和通識便從未放在恰當的框架中。就教育當局而言,獨立思考是可以「訓練」出來的,通識和常識的分別也從未搞清楚。
  d; }0 |# u: r- r3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n  T$ ^: x/ h1 c: `5 T
功利意識違背創作本質tvb now,tvbnow,bttvb. {& T. f8 C& x! ]6 e1 s
tvb now,tvbnow,bttvb% X9 }6 Z" V1 {, X4 I$ w
當前三三四學制全面實施,各大學以至中學紛紛推行效果為本的教學模式(所謂OBTL)。效果為本(Outcome-based)本來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劃一使用,並且把它的操作變得機械化(這我想教育前線工作者深有體會,不贅)。效果為本的教學方便評核,利於展示學習方向和社會認受的客觀標準,但明確會助長功利意識,與現時官方強調,推動創意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馳。
- e; ^; D6 R4 i*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I% ]; _: F8 ~  y- Y' |' Y4 n國民教育涉及灌輸未經批判的觀念(例如最受爭議的愛黨愛國、官方版本的歷史敘述等);過程中雖然可能有疑似反思、討論的「訓練」過程,但由於效果為本,學生一早便清楚老師和建制的意圖,很容易被鼓勵配合、適應,換取認可和利益。
' z% A  g# E1 `
' T- |/ l7 Y( L: U* v
況且,功利主義和創作領域很重視的忠誠(忠於藝術本身、忠於創作意圖),實在有太多衝突的部分。/ Q8 Y3 K8 w) w" {4 Y2 L

- O: o5 Q6 @7 a, D人們每每不是基於呼應要求(例如功課,例如市場)去創作,而是因應探索和想像、因應不容已的創作驅力。
( ^- p+ M/ u4 p& D) H公仔箱論壇
% v& b* v+ B6 |& K
近讀美國小說家PeterTurchi的非小說大作《想像地圖》(Maps of the Imagination: The Writeras Cartographer)便獲益良多,深感那些設計教育模式和推行教育政策的高官,真該多讀這類書。
) V2 y- L. w6 X% |3 {  n% C8 i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3 `6 m6 `9 k9 N4 _$ x8 x* _+ }
《想像地圖》的構思很簡單,以地圖跟寫作換喻。兩者都由兩個關鍵過程組成——探索和表達;都有同一個目的——弄清主體何所在,何所去,確立自己在宇宙、人生中的位置。於是,寫作的具體過程(包括構思/主題思考、靈感培養、如何由空白開始、如何尋找適合的詞彙、如何營造小說/戲劇的世界,不一而足),都可以在繪製地圖的平行模式中找到對應、比較,從而得到一定啟示。2 D5 G! F2 j7 K: _: r% M7 |" W

# x% @* V' U( R公仔箱論壇創作的無邊空白被設限$ \; S& S& w6 t7 ]
; R: L: [4 r8 z5 j' K
在關於「空白」的論述中,Turchi如此寫道﹕
, c$ a2 l2 L5 L, c
3 ~" I2 o  J1 g% _「我們始於空白——可能性的世界。[......]一個熟悉的景象:作家坐在打字機前,身旁的垃圾箱,內內外外塞滿了、扔放了無數空白紙團。這是所有作家都曉得的內心掙扎描畫。[......]大地卻從不空白,在某些地方(海洋、沙漠、冰原)容或仿似空白,但其餘大部分,大地均異常充實——被那樹、那山、那石填滿。[......]空白的頁,因而只是一種開始,而與開始相反。」(頁28-29,原文英語,譯責自負)公仔箱論壇3 U! Y) ]% p4 R* O& l; V7 \+ L
; Z) q, c1 ?1 c* i: P5 E3 N
空白,什麼也沒有;創作便是無中生有,但《想像地圖》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那無,只是一種對「開始」的表象。開始,意味之後內容的不斷生成,可能性的實現——可能的變成實然,不可能的變成可能……創作便是空白的產生與填滿。沒有它的產生便沒有之後的填滿。
0 h0 x# {; X2 j8 [# {  e# \9 O5.39.217.76

& f& Y1 G3 |4 M8 p2 \  E" O% }# u公仔箱論壇更重要的是,即使畫家在空白的畫布上畫出了線條,抹上了色彩,作家在空白的紙頁碼上數十行字,在創作的邊緣,在其外,以至其內,仍會留下空白,甚至是因所創作者而新出現的空白。誠如作者所說﹕「地圖由其所包括的內容界定,但其所排拒的,往往更能揭示其何所是。」(同上)
. j$ H% [5 i- J% }公仔箱論壇
" f% j' v6 k, e3 O7 [8 K
Turchi舉的例子是為單車手繪製的路線圖。實際為他們而設的地圖不會把沿路餐廳位置、狗隻或馬匹在路上出現的可能等資訊標明——儘管對部分車手來說,這些資訊絕對實用。那也是主觀的心靈地點與為客觀需要而製成的官方地圖迥異的地方。看了這例子,回到我們推行國民教育和效果為本教學模式的現實,大抵一切已明白不過。tvb now,tvbnow,bttvb3 L5 G) z, b6 a: P9 }

; D" x4 N- m: a& n% Y效果為本教學模式的致命所在,不是有其他的模式比它優勝,而是它的推行勢必帶來自我推翻。教學希望帶來良好效果——例如什麼全人教育、獨立思考、提升創意……但好的效果往往不能由功利思維導生。功利催生平庸、被控制(通過利誘、利益交換),也是專制統治最後歡迎的效果。國民教育和效果為本不歡迎空白,總希望排除空白。我們的教育缺乏的正是創作之源,創作所不可缺少的空白。
7 ^) Y- B; U+ e8 n) U0 x公仔箱論壇
, P3 h* E) l* x
有創作,便不會空白,空白伴隨難產的焦慮和恐懼。我們的教育政策制定和執行者看到的,便只是這空白作為創作的反面,而不去/不能確認其以反面作為創作的推動和條件。作品中的留白,必要的留白,創作過程中的空白,必要的空白……統統在功利意識主導的教學模式中闕如。公仔箱論壇' t4 u. ?' ~+ w6 o- V9 j

& S9 Q% i; `. ~* G: \8 _tvb now,tvbnow,bttvb想像地圖只能自製不能被自製tvb now,tvbnow,bttvb8 X% j( _  K& w

8 P: J/ K6 E  d, K5.39.217.76國民教育會培養出怎麼樣的學生呢?以下的情可以設想得到:老師在課堂上循循善誘,指出空白的重要性,在課程綱要上,(須)明明白白地寫道﹕課程結束,學生該懂得空白在藝術創作中的功能,並在創作中表現適當的留白。然後,老師在學期末收到一份關於空白的功課,學生甚至在適當位置上,標示(你所需要的)「空白」便在這裏……
0 d9 C" q- @/ _6 M: g3 K% \$ ktvb now,tvbnow,bttvb

6 j- U) @1 E9 T. i! d) s' E公仔箱論壇國民教育之所以奪取我們下一代的前途,不在於強迫他們對某些問題給出指定的答案,表明指定的態度,而在於訓練他們進行所謂「獨立思考」,待他們均獨自思考、衡量、選取之後,自動給出建制欲求的答案,表明統治者希望的態度。空白作為一種操作(不是在效果為本底下灌輸的觀念),創作的條件,被遺忘,被誤置,被不斷的觀念填塞所取代。公仔箱論壇/ t1 p9 x/ }% \: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t+ v( k# |; y2 n
想像的地圖之所以繪不成,是因為我們早忘記了自己該是各自心靈地圖製作者,而非拿着街道圖去大城市消費的遊客。
- c+ I% k4 ]3 P公仔箱論壇9 U7 p# A3 d0 ?6 M4 l

. K2 x8 u& a9 ]) e3 ]" V) X" btvb now,tvbnow,bttvb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尹師傅:教育局,你到底想我教什麼?——80後通識科教師的自白5.39.217.76; X. g* I+ X- H  |. F: E
- F  b9 ~8 X; x5 Q8 {
tvb now,tvbnow,bttvb0 v: N" R2 ]0 t1 x8 K  K* O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下稱「國教科」)的爭議之聲起伏不斷,縱有社會廣泛討論,唯憑教育專業而發聲的同工卻不多,退後深究這教育政策發展至如今田地者則更少。筆者先申明推行國教科是出師無名,預期目標更是反教育。由此,本文會針對國教科之原來目的:講述始於十年前開始鼓吹的「國民身分認同」,揭示其與教育本質之相違,並考慮香港社會與教學情景下,論述國民身分認同為既定教學產生是既不可欲、亦不合理,以探討國教科出現問題的根底原因。4 D8 R, h& q9 `, ?/ J$ A

- w+ H6 o/ y& K( g, P追溯國教科尚未萌芽之際,教育局於回歸第五年即乘教改之勢,開展有關培養對祖國認識和歸屬感的教育工程。當年《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表明,「國民身分認同」是五種首要培養的價值觀和態度之一,並說明「回歸祖國後,學生有需要更深入地認識祖國的歷史和文化,並加強對國民身分的認同……以培養他們對祖國的歸屬感」。另外,參閱教育局網頁,推行「國民教育」有以下理由:「自回歸祖國以來,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及國民身分認同,便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既定政策和首要任務……」
' P* W3 \! l: _9 V
; n% C8 t1 H3 C1 C, z/ H. q( y: I& X, ], `
所謂國民身分認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2 e) c( d6 ^! \% {

# P4 d" h2 e9 h' h( s1 P! l公仔箱論壇歸納兩段官方資料,推行國民教育及強調國民身分認同,前設均是「香港主權已回歸祖國」。考究主權更替與推行國民教育是否有必然關係的邏輯前,官方已自揭這是政治範疇上的必然工作:「既定政策」、「首要任務」。即是說,國民教育不是從教育本身、學生本身的切身需要而考慮,而是站在當權者,憑長官意志,自認為學生市民需要適應新政治環境而強加諸身上;此舉實為霸道,更重要是欠缺提供學理上的專業理據去支持,不論是進行師資培訓與教研的教授,還是前線拚搏的校長教師,也不為之所說服。8 _, r4 }9 R8 Z9 H& }
tvb now,tvbnow,bttvb' p! e3 }2 q. Q
至於國民身分認同十分重視「培養他們對祖國的歸屬感」,實質希望學生市民對祖國有正面情意。正面情意源自對政權滿意,當然也源自秀麗山河、奧運佳績、航天偉績。如果只有預設正面情意的教育產生,教學內容唯有多多拜託,為祖國隱惡揚善,其他的例如對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最多止於認識,評價也容不下,莫說創進。
; f- L" p: T2 ~  y6 ~/ O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x# U$ x  b! J* _# p
政治事件誰功誰過?連認識的一分也沒有(十年後今天的課程文件白紙黑字,反轉看也找不到)。無他,因教育指令是培養國民身分認同,不是「國民身分抗拒」,任何有機會產生負面看法的,通通不敢提。然而認同與抗拒,是一個光譜,是程度多少之異,取決因素也隨客體國家的人事物變化而改變,也隨主體自我成長而不斷更新。現今預設一極之端的固定教學成果,是反教育的,有違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願望自決,談不上是以人為本的教育。tvb now,tvbnow,bttvb/ E$ n4 b3 T2 s5 R; L, z
- d* g+ L* @* J5 l2 i0 Q. t' l
回顧國民身分認同出現於文件之初被推崇為幾項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對比其他的品德例如堅毅、關愛、誠信等,實屬怪異且格格不入。說它是傳統品格美德?不是。說它是普世價值?更不入流。自上文論證可見:確立國民身分認同這種單極化的教學成果是一個荒謬,也可說在課程學上,設計源頭已經失誤,故此醞釀十年而成的國教科,今天被廣泛駁斥。6 \8 Y1 V. v# p( O0 |5 V- c- X. [

/ h7 R2 |4 J2 V5 ~$ o- e  z認同國民身分是好事嗎?
9 Z3 ^5 |, {6 C
' {7 ^# v$ G) @5 u  _$ u5.39.217.76以下再配合實際香港情景分析多兩點,分別是其可欲性和合理性。教育之目的與人生之目的一致才顯其價值。人生之目的不外是追求幸福與成就美好人生,故教育之目的應是促進學生幸福為依歸,賦予他們成就美好人生的條件。考察過去五十年代的公民科乃至八十年代到回歸前的公民教育宗旨,官方的需求是維持社會安定和平穩,教授的也以公民權責與義務為主。雖然這亦是港英殖民政府的一種管治手段,但一般香港人也受落,無重大異議,因這與港人的欲望與人生追求的理想生活,是無重大衝突,並且提供了達成個人安穩生活的條件和保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7 s9 O+ ~/ a2 _2 {8 d0 I2 H
) t8 P8 c8 C6 \# j
反觀回歸後特區政府着意追求市民對國家的歸屬感、國民身分的認同感,這或許與市民所欲出現分歧。雖然筆者無從稽考社會每人之人生目的和願望,但市民不欲看見的社會情大概是共通,如戰爭、天災、人禍。對於培養國民的身分認同(莫問這也是否算人禍),它本質上與形成安穩生活的條件和保障是完全沒有關係和貢獻。而且,部分市民對祖國、中共存有負面評價和恐懼,若公民教育的方向是鼓吹愛國情懷、認同和歸屬於包括政權的國家及國情,這種透過教育強加於內化香港市民的思想及情感,不禁令市民不寒而慄。如今更明刀明槍捨公民以「正名」為國民教育科,前所未有的反響足以引證本人所言不虛。
+ B4 l- `. {4 [! ~
1 J% W; h" V" q$ }
鼓吹國民意識後又如何?
! c" H+ s6 ^$ X2 x* a% P' U4 J" vtvb now,tvbnow,bttvb
, {2 o: E8 L( ]. `. ?* [4 _公仔箱論壇學者Giroux曾把國民身分認同闡釋出三個缺一不可的元素,分別是公民感、愛國情操及共同文化。培養公民感源自公民參與。但是,基於香港獨特的一國兩制政治環境,學生以及廣大市民除了極少數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外,難有機會具體地參與國家層面的公民活動,例如直接向中央反映意見、投票決策等。欠缺行動參與而勉強建構香港人的中國公民意識,是水月鏡象。若以共同文化建立香港人的國民身分,那是一場香港人還是中國人的身分形成之角力。香港人長期固有的本土意識和本土歸屬感,促成了港人身分的建立,但香港人的身分形成同時是建立在本地與內地的文化疏離和經濟的優越感之上。雖中港經濟逐步接軌拉近,但港人對內地生活文化則不敢苟同。最少我們對地溝油和強迫墮胎非常反感。故此,港人以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自居,甚至引以自豪,鮮有承認與內地一起擁有共同的生活文化。tvb now,tvbnow,bttvb0 L- k7 ~# R0 w. W; K0 H

2 Z- z. m5 K+ }; p( c. B2 I國民意識比品德更重要?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i$ x+ a4 }2 V; F$ T- c
公仔箱論壇" z7 T9 r; G" y% J) [$ [
如此,這也解釋出為什麼國民身分認同在香港情景下唯有較重視第二愛國情操的正面情意產出,因為強調公民感和共同文化是徒勞無功。但是這樣局部性的國民身分認同培養以及發展成同樣性質的國教科,是不具有認受性或合理性的。只着重感性的產出是危險的,容易令國民走向民族主義,排他情緒亦容易產生。想深一層,香港承載着如此獨特的歷史背景和人文素養,是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而在香港情景下推行整全的國民身分認同所遇到的結構障礙,而促成今天一種避重就輕兼帶有「去香港化」(文化同質化)的國教科,那對香港人與香港前途發展是不合理的,是不公道的。
2 d3 B4 \9 ?, |( E- }公仔箱論壇

; c. R! W3 j* V&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總括而言,全面開放包括認識及評價國情的國民教育本無不妥,但以國民身分認同為宗旨的單極化和預設性教學產出則違背了教育的本質,沒有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自主性;配合切身處地的香港情景分析,此等培育及所引伸的國教科既不可欲、亦不合理。正當建制中人說國教科不是洪水猛獸,但本人認為沒有國教科也不會招致什麼。梁班子吳局長害怕會失面子與管治威信,但撤回國教科才是做好民心所向的實事。請拿出勇氣三思。
  d5 _' P; R$ v/ r+ z7 L, Xtvb now,tvbnow,bttvb

) ^" l3 c( G! t0 n) n  z. t6 E5 N5 y" g1 P6 K* X

0 F( N' U0 d: \) P+ Rtvb now,tvbnow,bttvb(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尋找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之根底問題:論國民身分認同」)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