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王健壯:別跨過盧比孔河

兩岸簽署和平協議雖是大陸之所願,卻是台灣之所懼;馬政府對北京促談促簽的因應策略應是冷處理,能不被動回應則不回應,當然,更不應主動挑起這個話題。 但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卻採取了相反的策略。他在國民黨中常會報告「中共十八大後兩岸關係發展」時,講了這樣一段話:「兩岸和平協議…要以什麼方式呈現,包含什麼內容,大陸必須先提出更具體的說法」,這段話無異承認和平協議的必要性,祇是方式與內容仍有待商議;而且,王郁琦要求大陸先提出更具體說法,表面看是給北京出難題,實質上卻等於把主導權拱手讓人,大錯特錯。) s: \7 A9 T% _+ H" I! M2 J! {: k' T
去年底總統大選期間,馬英九拋出簽署和平協議的議題後,不僅在野黨強烈反對,輿論也多所質疑,一度影響到他的選情,也逼得他不得不一再澄清,提出「一個架構,兩個前提,三個原則與四個確保」的所謂「十大保證」,並強調絕對會以公投方式決定應否簽署和平協議。
( H- ?9 a& I2 t$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由此可知,兩岸和平協議不僅是選舉的負面因素,也是政治的負面因素。而它之所以是負面因素,又不僅因為它是個缺乏共識的爭議話題,更因為它是個讓許多人疑慮的敏感話題;稍微有點政治判斷力的人都應該從去年選舉學到一個教訓:和平協議是個碰不得的禁忌,一碰就後果難料也難以收拾。
9 D1 a# X- K9 w1 M8 @/ L5.39.217.76即使胡錦濤在十八大重提兩岸和平協議,馬英九在接受《亞洲週刊》訪問被動回應時,也語帶保留說「和平協議不是最優先的」,甚至認為「是否需要此一形式仍有商榷餘地」,不但直接否認了簽署和平協議的急迫性,也間接否認了它的必要性。
# I6 S7 O& o( y8 q8 |0 Y但馬英九刻意冷處理和平協議的效果,卻被王郁琦的報告輕易破功。王郁琦犯的錯誤是:其一,他可以不提和平協議,卻主動挑起了這個話題;其二,他要求大陸提出更具體說法,等於是出題目讓北京有作文章的機會;但等到哪天大陸若真提出具體說法,豈非逼得馬政府屆時非接招回應不可,但接招回應的結果可想見一定是爭議四起,這不是自找麻煩又是什麼?8 N1 W3 B- U. Y" j! e
熟知談判技巧的人都知道,對自己不利的議題,應採取能避則避或能緩則緩的策略,甘迺迪在古巴飛彈危機時對赫魯雪夫電報的回應就是經典案例;馬英九對胡錦濤○八年底提出的「胡六點」,至今僅做選擇性回應,也是在實踐這種談判策略。至於在協商談判過程中,主動提出對自己不利的議題,則是聞所未聞,王郁琦可謂這項紀錄的第一人。
3 K9 \" v7 S; _$ O5 o' Ctvb now,tvbnow,bttvb台灣有些人的邏輯是:不簽和平協議,則不足以制度化保障兩岸和平發展;統派人士甚至更進一步衍申,把「和平協議/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當成了兩岸關係的三一律。但這些人卻忽略了兩岸關係是歷史特例,因而太過強調和平協議的不可或缺性;再退一步說,即使多數人都同意和平協議有其必要,但站在風險評估與利益選擇的角度來看,緩談緩簽比速談速簽,對台灣當然也是風險較小與利益較大;更何況,如果要在北京的音樂裡起舞,台灣多數民眾怎麼可能點頭答應?
1 l- U, c5 w  F9 k4 A&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英文有句諺語Don't cross the Rubicon river(別跨過盧比孔河),和平協議就是兩岸之間的那條盧比孔河,一旦跨過了這條河,兩岸,尤其是台灣,就走上了不歸路;站在河邊的王郁琦千萬不能再有冒然渡河之想。& C/ t3 j6 {. k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 q3 Y, [7 I- L6 j

* R0 C7 ~) C. y4 Q5.39.217.76【2012/12/09 聯合報】5.39.217.76* y) h( n6 x1 q: n! C1 H" R, F
& x0 R# [. s' W, Q8 }

4 m* S1 y' z+ l, Jtvb now,tvbnow,bttv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