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立法會的答問交代,並不足以釋除市民對他隱瞞居所僭建的懷疑,另一方面亦沒有向「倒梁」陣營暴露出任何致命弱點。他的特首寶座不致動搖,但是日後施政,仍要繼續在誠信質疑的糾纏中掙扎。
9 d& v: L) Y# _$ ],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_0 }) f/ [, \1 Q公仔箱論壇 昨日不少議員「批梁」用詞相當狠辣。有議員以其人之「言」還治其人之身,引述梁振英今春在特首選舉論壇上,攻擊對手唐英年隱瞞僭建「公開向市民講大話」的語句,反過來質問梁振英。連唐英年的錄音也出現議事堂,會議中突然響起他今春指梁振英說「你呃人」的「金句」。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9 R" z7 ~3 J. I3 F9 B1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F. D3 M# n: O: @1 H2 O
按照議員發言炮轟梁振英的邏輯,梁振英是透過隱瞞僭建「騙」得特首職位,不能取信於民,不應執政。泛民政黨在會內會外都在進行「倒梁」行動,包括提出不信任動議和醞釀彈劾,以及發起要他辭職下台的街頭行動。tvb now,tvbnow,bttvb4 ]7 I- R; ^) l0 }9 {
5 w" h0 D; b8 ~+ K+ N4 e2 \4 @tvb now,tvbnow,bttvb 公開受凌辱換政治減壓
8 s( v" C; N4 C5 K5 o, [9 k2 a公仔箱論壇
) I. {8 j: |8 A! T1 o公仔箱論壇 梁振英今次上立法會答問,是為勢所逼,不得不接受議員公開質詢,避免予人不瞅不睬的感覺,方便建制派議員日後在不信任動議辯論中力挺他時,不致太難向選民交代。' S t' S3 ?) K0 n. D- g
5.39.217.765 b7 H. A& J% ], w
面對議員的批評、指罵甚至羞辱,梁振英昨日沉氣,以低姿態應對,避免反唇相稽擦出火花四濺。他一開場即就自己處理僭建過程疏忽及曾經交代不清,向市民「鄭重道歉」,願意接受市民批評,並對公務員和問責官員所承受的壓力感到抱歉。
( S9 h3 {$ Q# m& X2 A
5 B* F+ `! F% y$ X! @, q! V4 r. o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他在開場白中,表示希望盡早釋除公眾疑問,重新聚焦政務。儘管他在會上費盡唇舌,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他顧左右而言他,結果和他早前的書面聲明大同小異,市民心中的疑問沒有得到答案。在挽救梁振英誠信形象方面,昨日的答問起不到甚麼明顯作用。
# b& }* M* c9 L- W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d2 Q5 r! c5 K# y# ~2 K9 U5.39.217.76 指「罪不至死」建制會保梁+ a5 y1 ]9 z1 t1 S& c5 w3 @
7 B$ @* O: y, _! h& t8 Z7 K. ptvb now,tvbnow,bttvb 另一方面,從完成「指定動作」、捱過議員質詢大關的角度來看,梁振英昨日「了無新意」的表現是成功的。議員的連番質詢,並未能夠挑出新的問題。梁振英沒有製造新的火花,或者暴露新的弱點,供對手施以致命一擊。梁振英無法反攻得分,至少防守工夫仍然做到十足。在答問大會後,建制口徑以罪不致死來形容事件,反映建制搖擺的板塊有意保他過關,顯示他捱罵忍辱可望得到回報。
) c, E! ~% d k C! e, z+ n, T9 B! |, r! ~% r: s
昨日的答問大會後,不相信他的人,會繼續不相信他,抨擊他的人,會繼續抨擊他。至於支持他的人,雖然不覺得很理直氣壯,卻希望能夠事過境遷,今後再圖敗部復活。- F* W: h' ?6 `
9 x' t8 `, [8 Z# E,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答問大會達不到還梁振英清白的效果,但避過讓「倒梁」議員找到新的攻擊點。基於彈劾特首產生的政治動盪,以及立法會的點票機制,議員不易一下子逼他下台,而梁振英背誠信「原罪」,處處受到議員掣肘,執政不免事倍功半。
0 z" S- g2 J; h8 B6 i3 b/ ]公仔箱論壇
& k; {* X* `) m5 z% q+ \' D公仔箱論壇
% q, Z; P* d) T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G' P/ G F& N7 p( G* \/ {# s
tvb now,tvbnow,bttvb+ z3 ]! b9 ?, z o) t) ~/ z
星島日報社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