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麗灣運動愈演愈烈,看在眼裏,心中有兩個感觸:一、遺憾它不是發生在八年前,當縣府還在招商或動工前;二、反對的人對事件究竟了解多少? 站在主管機關的立場,我們的作為都必須有法律依據,有人主張不得再做環評、立即拆除,問題是法院並沒有這樣的判決。有心人士刻意曲解判決內容,企圖透過媒體誤導民眾,環保署長沈世宏多次針對這些言論予以駁斥、說明。如果你是縣長,會單憑部分反對人士意見,就下令強行拆除,讓已經夠窮的台東來承擔法律責任和巨額賠償後果嗎? 擁有好山好水的台東也是全國所得、壽命最低,低收入、身障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長期以來人口嚴重流失,許多孩子最大的盼望,是出外謀生的父母親能夠回來陪伴他們。你真正關心過存在台東貧困、亟須就業的現狀嗎? 為了追求環境和經濟的永續發展,今年率先各縣市通過「景觀管理自治條例」,在現行法律之外,增設了為台東生態景觀把關機制。我們有決心確保未來在台東的開發,都是環境與經濟兼顧的案例,讓「美麗灣一旦通過,花東海岸就會淪陷」無從發生。 現在,應該給環評委員們不受干擾的空間,讓會議回歸專業。縣府一定保持中立,至於那些情緒性的表達立場、以及自以為是的「個人意見」,真的於事無補,也大可不必了。 5.39.217.76+ u/ j7 ~2 I9 p$ s9 p
5.39.217.76, r8 u3 s0 N7 R6 _( u" j7 G! j
【2012/12/14 聯合報】
1 v5 G: J: u f N9 j x( h5 k; h6 Wtvb now,tvbnow,bttvb
7 ]# ^' a) x0 L- n公仔箱論壇
; J1 Q, p8 O# U7 r, Q o5.39.21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