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立夏養生│二十四節氣立夏養生中醫飲食指南!6大要點要記住

本帖最後由 soforlee 於 2021-5-3 12:30 AM 編輯
' C4 d( n/ ^% s0 k- ^. F
* g/ j( k, d3 ]4 }, U- v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s7 L6 d4 ^5 b/ q4 M6 V
立夏養生│二十四節氣立夏養生中醫飲食指南!6大要點要記住
9 C6 M# U/ q$ {" R9 R+ }9 f9 T7 }# z踏進立夏(夏季的第一個二十四節氣),代表着春天的完結及夏天正式的來臨,氣溫明顯升高,雷雨增多,而每天日照時間增長,變得晝長夜短。隨著氣溫的上升及日照的增加,人體陽氣日漸旺盛起來;而夏季與心氣相通,使人體心陽增加,心氣漸強,但同時易令心火旺盛。中醫認為氣候及節氣影響著人體的健康,那麼我們可以如何順著季節,在立夏養生?又有甚麼飲食的細節需要留意呢?
" b: V$ O8 o5 u0 n' q* N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k# q. f& ~5 R" {! }4 y: K: F7 `
1. 飲食宜清淡,多吃時令蔬果為免陽氣過旺,我們日常飲食中口味宜清淡,適宜多進食時令蔬果。蔬果的性氣多為清涼,而且水分較多,對身體有生津解渴,清熱消暑,清心除煩的作用。相反,辛辣、煎炸及油膩的食物,容易令身體產生內熱及濕熱的情況,夏季應少吃為妙。. \' O* T% I: d8 }

8 F3 W; L2 T0 }8 B( a冬瓜:味甘、淡,性涼,歸肺、小腸、膀胱經。有清熱利水,解暑熱的功效。肥人常食之,可助於減重,但素體虛寒,胃弱易瀉的人士慎吃。
4 B; b) f0 K! W$ }9 L#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w5 |- n0 S1 }0 d0 V5 p& ktvb now,tvbnow,bttvb西瓜:味甘、性寒,歸心、胃、膀胱經。能清暑除煩,生津解渴。需注意西瓜又名寒瓜,屬寒涼食物,多食傷脾助濕。公仔箱論壇! m0 k; P9 m1 O9 t% z, M
2. 曬太陽增陽氣

! v2 O) S" t$ @5.39.217.76曬太陽是補充陽氣的途徑
) F; C) X" `* e/ [中醫角度認為,曬太陽是補充陽氣的途徑,透過日光溫煦身體,針對陽氣虛弱、寒盛的「體虛」及「寒底」人士,能幫助散寒。因人體肩背部的位置陽氣匯聚的位置,適合曬太陽;另外因應各人身體情況,特別怕凍或積寒的位置,也可以曬曬日光。所以需要補陽袪寒的女士們,抽點時間同陽光玩遊戲吧。tvb now,tvbnow,bttvb% o9 M5 X" H$ _. u
3. 適宜「晚睡早起」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醒人們夏季應該「夜卧早起(晚睡早起),無厭於日」,意思是隨著日照時間的增長,人的作息也應該隨之調整,可以增加日間的活動,但並不是叫人捱夜及晚上遲遲不進睡。
, X3 H+ Y$ q4 b) Y5 Q' u$ L9 x4 }4. 保持心境平和進入夏季後人體陽氣增加,同樣亦容易令人「心火」增加,針對陽氣旺盛的「熱底」人士,容易令人感到心煩焦躁、心緒不安。因此夏季養生需要注意養心,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平和,頤養心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O6 C2 h' X; V- X' j
5. 不宜出汗過多隨著夏日氣溫上升,日間活動的時候,需要留意會否出汗過多,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不僅會耗傷津液及氣血。
' _" j% n. F6 b9 n5.39.217.76

* v" ~1 G0 ?8 [; Q, Z1 z# V
建議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補充足夠水分,以補充體液的流失,出汗後亦可飲用生津滋陰的茶飲及湯品補充身體。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r8 J, _' Y/ h9 C- b& {: l
建議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補充足夠水分,以補充體液的流失,出汗後亦可飲用生津滋陰的茶飲及湯品補充身體。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 K! z2 U/ `9 g3 x0 x
6. 提防「冷氣病」天氣熱汗出較多,令人毛孔打開,出現皮膚腠理疏鬆,容易令人體受風受寒。若炎夏畏暑貪涼、不避寒氣,進出冷氣地方時沒有注意加件外套,或習慣喜歡冷風直吹身體,就很容易患「冷氣病」。所以夏日需要特別注意,出汗後及時擦汗,亦需要好好保護頭、頸肩及膝部位置,避免冷氣直吹喇。5.39.217.76* L$ q# _8 n1 i! f. k. Z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