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膠紙撲紮製色梗近失傳 多用木頭替代 中山飄色絕技瀕危
香膠紙撲紮製色梗近失傳 多用木頭替代 中山飄色絕技瀕危
& {/ a9 B6 s* o8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a* v# O3 \; C8 J o# E
中山黃圃鎮近日舉辦囊括陸上飄色、水上龍舟、台上粵劇的傳統文化活動。黃圃藝人用報紙紮製飄色,表演「魁星踢鬥」等18版傳統飄色。黃圃飄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蘇照恩表示,用香膠紙撲紮製飄色色梗是黃圃飄色的核心工藝,此項絕技已瀕臨絕蹟,如今又回歸到用木頭製作的色梗上來。tvb now,tvbnow,bttvb0 [9 m; {. [ l9 L. T/ z
" r( V1 G+ I: G$ }6 r, b* q公仔箱論壇《羊城晚報》8日報道,黃圃飄色主要由色櫃、色心、色腳、色梗等組成,講究「小巧、玲瓏、飄逸」。「色」是指色彩艷麗,色心嬌俏,色梗幼細;「飄」則是指講究力學,裝置奇妙,四人扛抬巡遊時步調統一,整版飄色呈現起伏悠揚之狀。隨著巡演的需要,這種「小巧」的飄色逐漸向大型組合飄色轉變,最多時可以在色梗上容納十餘人同時表演。
- u0 e& B: t% _公仔箱論壇: P0 R3 z( o! i
「十一」期間,陸上飄色、水上龍舟、台上粵劇三項傳統文化在黃圃鎮齊登場。伴隨著八音鑼鼓震天的聲音,飄色「魁星踢鬥」率先登場,表演者手執朱筆,腳踢墨鬥,彩袖隨風起舞。除了黃圃傳統的18版飄色外,此次活動還邀請了2版來自吳川的組合飄色「遊湖借傘」、「梁祝化蝶」,黃圃鎮還學習外來組合飄色的長處,創製「八仙過海」、「王將軍點將」2版大型組合飄色。tvb now,tvbnow,bttvb" |* |- h4 z5 ~. n
) w- m' V6 }" q6 O$ Y- B" u公仔箱論壇蘇照恩表示,色梗是一個色版中最為關鍵的部分。色梗由一根細如手指的鋼條製成,既要在如此細小的鋼條上承受色心的重量,還要在鋼條的周身做出各式各樣的形象,每一個形象都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色心、色腳等都必須圍繞色梗中描述的故事進行裝扮和表演。
# z4 a2 ?* t( C- ttvb now,tvbnow,bttvb/ [# C+ E& R% x0 q9 I) A/ `) c
蘇照恩稱,傳統色梗製作工藝多選擇香膠紙撲紮製後繪彩而成。他說,香膠紙撲工藝的好處在於立體感很強,連衣服飄動的褶皺都能做出來,而且繪彩效果也更加逼真,遠勝於木頭、陶瓷等材料,不過工藝十分複雜,僅紮製一件衣服就需要至少五六層紙張用香膠反復黏貼折疊而成。
u" U+ \) \! c+ Y
* P6 A$ |/ _! r5 L5.39.217.76說到紙紮工藝時,蘇照恩不禁惋惜起來,「1987年的時候,隨著最後一個老藝人的離世,紙紮工藝再無傳人。」他一邊拿出50年前的色梗,一邊對照著仿製的新色梗說:「即使老色梗已經殘破不堪但其活靈活現的樣子還能看得出幾分,遠勝於這些仿製的色梗。」
2 y3 Z6 ^- S- c H, C; t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1 `! c7 ~6 o0 O% }0 I! U6 `
由於傳統工藝的失傳,蘇照恩曾跑到寧波、吳川、廣州等地遍訪各地的工藝師,但始終未能如願。束手無策的他,只能考慮引進現代工藝,嘗試用玻璃鋼等現代材料,可效果並不理想。經過多方努力無果後,蘇照恩只能退而求其次,回歸到用木頭來做。
) n! o( d# k- Q) C3 ]2 |" Q7 x; F! F
7 `' p: @7 o! @! T8 m% D' u/ btvb now,tvbnow,bttvb「沒想到的是,飄色流傳至今又回到了呆板的木偶工藝上來了」。不過,蘇照恩表示,會繼續努力尋找藝人,希望能夠找到將香膠紙撲工藝傳承下來的工藝師,將完美的飄色藝術流傳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