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安倍豪賭弱日圓 全球付代價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逼央行推弱日圓政策救經濟,令日圓兌美元跌至近兩年半低位。且炒家乘勢玩套息交易多踩一腳,日圓年內料將跌至100日圓兌1美元。惟日圓愈弱,環球經濟風險亦愈高,安倍豪賭弱日圓,全球無奈陪玩。
% [9 Q$ u  u  Etvb now,tvbnow,bttvb
0 @) t8 y+ z# P! X6 W)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逼央行印鈔 一箭三鵰救經濟公仔箱論壇0 a  C. l, }9 x$ P, a6 t'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 G' T2 f: e
自安倍去年9月底問鼎首相後,日圓滙價已累跌12%,昨更跌至1美元兌88.34日圓的近兩年半低位,底因是安倍推弱日圓政策,前天更硬壓日本央行落實2%通脹目標,將無限印鈔、推低日圓行動合理化,圖一箭三鵰振經濟。
' R! i2 l& A. c5.39.217.7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 ~5 q& n7 N, B" w2 _; M. F
一是振出口,藉弱日圓振日貨出口競爭力,尤其要重振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日本出口跌幅,自去年10月起已連續兩月收窄。tvb now,tvbnow,bttvb0 A8 m; r9 ?* v! ?" u8 {& ?  s! ?

! K$ L$ ^; E6 [- x3 t2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二是振消費,通縮困擾日本二十多年,打擊消費市道,故安倍欲藉通脹目標及印鈔行動催谷民間消費力。去年11月日本家庭消費支出,是3個月來首現增長。
/ A7 q% G- m: q6 z- _/ o: P$ Y5.39.217.76
7 m! |- Q* q/ ]" x3 y三是谷資產價格,藉無限印鈔水淹市場,催谷樓市股市,製造財富效應助經濟復甦。而日股自去年第四季起反彈,至今累升近兩成,表現冠全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N6 X" B$ a  a  Z
0 t8 t5 h; Q6 e. u1 i
食髓知味的安倍自然續力壓日圓,去年底1美元兌84日圓時,安倍便指理想的滙價應在85至90日圓間,此目標不但迅即達至,更可能超額完成。
1 s& ^- E% c- Z9 E! `/ U4 O5.39.217.76 公仔箱論壇, A# q3 S- M  |$ T. t2 U
此因日圓曾是對冲基金鍾愛的套息貨幣,如2007年日圓套息交易最盛時,全球累計有近萬億美元的日圓沽盤。如今日圓再弱勢,已惹炒家再大舉借日圓、沽日圓、投機其他高息貨幣與資產,此將對日圓多踩一腳,日圓兌美元年內有可能低見100,惟此卻令全球面臨三大風險。
8 x) |9 e  E  m+ b  {$ }
& d+ }7 H: x: \- K2 J* i3 Q其一,催谷新興市場資產泡沫。炒家猛借日圓再投機環球高息貨幣與資產,數額龐大以千億美元計,洶湧情況較美歐央行印鈔猶甚,此將令熱錢濫上加濫,首當其衝的將是新興市場,包括中港股市樓市,資產泡沫勢加劇。
( z9 @* {6 o: F6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j2 n0 B' Y5 p
其二,觸發貨幣戰爭。弱日圓將削弱其他新興國競爭力,尤其日本的主要對手南韓必急如鍋上螞蟻,很可能出手壓滙價。其他新興國為免本國貨幣被挾升,亦很可能貶值謀自保,觸發貨幣戰。
' W% O1 y4 v! E0 ~4 e7 C9 i" R公仔箱論壇 6 C4 H1 A0 e+ p# r! e
其三,點燃日債危機。外資持日債的比例已達9.1%,主要是看中日圓升值,惟弱日圓恐打擊外資對日債的信心。若外資狠沽日債,日本國內又因儲蓄率低而未能吸納,那將令日債現崩潰危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D0 ?, l( A0 a  j$ F  n
5.39.217.769 M6 D$ m5 R! g% C
恐釀三危機 新興國最大輸家% w4 l/ S- b  v# P: v; R( r
0 M2 [+ n1 o# M2 \: c
故安倍推弱日圓實際上是一場豪賭,圖損人以利己,因安倍賭贏,新興國因熱錢氾濫受損,若他賭輸,全球所付代價格會更巨。5.39.217.76+ Q# l5 U# c) Q# G! y, k7 R
5.39.217.763 X# g# F. C1 K& o' o) m
香港經濟日報社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