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發表於 2010-2-16 05:32 AM
| 只看該作者
【本報消息】鄭家大屋昨全日有一千五百多人次參觀,是大宅對外開放至今最多觀賞人次的一天,參觀者仍以本地居民為主。不少居民以前曾租住鄭宅,今故地重遊,大宅的前後變化令他們耳目一新,亦感慨萬千。對於居民及遊客希望當局安排導賞員介紹大宅,以及在每個廳、房、走廊等位置增加標示增遊興等建議,文化局文化財產廳長張鵲橋表示,局方會總結訪客意見和建議,逐步改善配套服務,包括在適當位置加設標示說明,亦考慮增設定時定點導賞服務。 昨日年初二,參觀鄭家大屋的居民及遊客絡繹不絕,全日共一千五百三十人次,本澳居民佔多,共有一千○六十四人次,其餘訪客包括香港、內地、台灣、歐洲、日本及東南亞遊客,他們讚賞鄭宅的規模及建築特色,認為古舊建築物能秉持“修舊如舊”非常難得。美中不足是大宅內還有許多空間未能對外開放,室內擺設、佈置單薄,未能讓遊客充分了解大宅主人的生平、日常起居及治學等背景和成就,期望當局增加人性化、生活化的擺設,以及多發掘一些鄭觀應的事跡展現人前,或將大宅闢作鄭觀應文化研究基地,活化大宅。
6 D5 U7 T+ N( w# n% {, W" U5 F 鄭家大屋開放至今,參觀者仍以本地居民為主,原因是大宅曾有段“七十二家房客”的出租屋歷史,不少居民在大宅中度過苦樂參半的童年,故對大宅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加上大宅出租期間有逾千租客,但大部分人根本從未看清大宅真貌,如今經八年修復重見天日,不少舊租客聞訊特別前來參觀,一睹大宅真面目及緬懷過去點滴;亦有居民慕名而至,了解歷時八年的修復成果。對於修復成果,參觀居民普遍認同。
" ~& U5 h3 s4 o+ x 為收集參觀者的回饋,文化局特別於大宅門道“榮祿第”處擺設留言冊,供遊客留下意見和建議。文化局文化財產廳長張鵲橋表示,局方重視遊客的回饋意見和建議,並會總結意見,逐步改善相應的服務配套,隨在大宅廳、房等適當位置加設文字說明標示外,亦會考慮增加定時定點導賞服務。為保護大宅的結構及遊人安全,二樓“積善堂”及“餘慶堂”均控制參觀人流,以策安全。
; I1 k* H1 r I; S | 鄭家大屋昨錄得開放以來最多 參觀人次 |
|  | 鄭家大屋吸引不少本地居民參觀,懷舊一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