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及骨灰龕供不應求,但港人對海上撒骨灰仍十分抗拒。為催谷骨灰海葬,食物環境衞生署下月下旬起,免費提供海上撒骨灰服務,每次載 10個家庭到東龍洲以東撒骨灰,每周一次。該署又考慮公營骨灰龕加價,並在各區興建多層式大廈的骨灰龕。! P" ~, O. ]# d" c- H
tvb now,tvbnow,bttvb6 @6 g# u- \' J* U$ \2 t
受歡迎即增加服務食環署署長卓永興接受訪問時表示,海上撒骨灰申請,今年截至 12月中有 267宗,較 07年上升約66%,但仍有人想海上撒骨灰卻不知途徑。為推廣骨灰海葬,該署下月 23日起逢星期六會提供免費服務,每次載 10名先人的家庭,每個家庭8人出海。因現時9成以上申請是往東龍洲以東撒骨灰,故會安排家屬於西灣河碼頭上船,往東龍洲以東海域。家屬可在船上進行小型及莊嚴宗教儀式如念經,撒花瓣在海上。服務為期一年,成本 10至20萬元;若受市民歡迎,不排除增加出海次數或延長服務。卓永興指,明年第二季起又會試行免費網上拜祭服務,部份紀念花園、海上撒骨灰、土葬及骨灰龕的先人,會有一個 8至 10頁賬戶;後人可在賬戶內寫文字、畫畫及貼照片等。未來甚至所有土葬及骨灰龕使用者後人亦可網上拜祭。
( B) c8 S& U* I3 E! w. K
: Y/ e' d9 ]4 t8 ]新骨灰龕貌似民居卓永興表示,政府會考慮收取骨灰龕行政費,「現時3,000幾元賣斷嘅模式唔可以持續,係用公帑補貼」。政府會在不同地區或區域找合適位置興建多層式大廈的骨灰龕,包括市區,「唔係要喺中環威靈頓街,但既然市民需要,應每個區都承擔」,市民亦不需到偏遠地區拜祭。大廈外觀像民居或商業大廈,不擔心出現「白色恐怖」。骨灰龕可考慮設置小型燒爐,集體燒衣,該署仍會在屯門其他地方物色合適地點建骨灰龕。香港海葬服務中心註冊社工陳福志表示,現時每月提供一次東龍洲海上撒骨灰服務,平均每次有12位先人,每位 2,000元,可有 4名家屬同行,每個家庭有15分鐘進行宗教儀式。殯儀業商會永遠會長吳耀堂認為當局以免費措施催谷,效果有限,他相信需求不大,現時海上撒骨灰主要是無依靠長者,由社署付費。9 t8 A6 r8 p0 w
- u& q m3 u! E, N$ A gtvb now,tvbnow,bttvb特稿:周恩來、黃霑海葬先驅
4 s% q- J# t9 j# N+ o: }( q) w 公仔箱論壇1 R- u4 u& s3 X% N
周恩來1 ?1 V. L) |4 d* I" M
, }! G/ t# F1 k/ ` O' y
近年個別社群認同死後海上撒骨灰有上升趨勢,有團體表示,接受此方式的,包括一群祖籍福建的印尼華僑,他們60年代在印尼面對排華及欺壓,在中共已故總理周恩來協助下,才能保住性命回國,之後再移居香港,「佢哋話周恩來死後喺海上撒骨灰,所以要跟住做。」另外,音樂人黃霑 04年逝世後,其家人也將他部份骨灰撒到大海。tvb now,tvbnow,bttvb7 Q" E, I& N! |: R
tvb now,tvbnow,bttvb0 p3 r% F* w$ B3 t3 x9 {6 S* l; l
民欲「以海為家」香港海葬服務中心註冊社工陳福志表示,願意死後海上撒骨灰的人主要有三類,包括天主教及基督教徒,曾有牧師要後人將自己骨灰撒在大海;一群原籍福建的印尼華僑,60年代獲周恩來從排華及動亂中拯救,安全回國;為表達對周恩來的感激,所有人仿效周恩來死後海上撒骨灰,「公公爺爺爸爸媽媽,全部都撒晒落海。」漁民生前以海為家,死後亦想回歸大海。聖雅各福群會後顧無憂規劃服務社工岑智榮表示,半年前訪問 400名不同年齡人士,願意將骨灰撒在大海及紀念花園各佔25%,其餘一半人想安葬在骨灰位或土葬。該會只為受助長者提供海上撒骨灰服務,他們均是無依無靠,「覺得無人無物,唔需要個位。」8 Z* w- ] x9 @8 h
tvb now,tvbnow,bttvb( Y( ~# H" C L" p, b# k
tvb now,tvbnow,bttvb4 x4 T# I7 i# d
為推廣海葬,食環署將推出免費海上撒骨灰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