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三中全會的誤判、驚訝與懸念

中共18大三中全會,廣受海內外注意,因此也有許多誤判、驚訝與懸念,現在會議閉幕一週了,值得回頭重新檢視。 首先,此刻大陸的經改、政改問題盤根錯節,沒有大開大闔的改革,問題解決不了,外界所提到許許多多的問題,中共的領導人其實非常清楚。 在三中全會上,習近平自己說: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 這次三中全會的意義,事先宣傳可上比鄧小平開始改革的11屆三中,所以《公報》發布後,海內外普遍感覺「雷聲大雨點小」,自由派失望,認為講的都是空話、套話,保守派則額手稱慶,認為習近平不過如此。 但真正厲害的在後面,周五晚公佈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兩萬餘字全文,果然印證了之前人民日報所放風的,「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讓所有之前的評論都顯得可笑,要丟進垃圾桶。 改革幅度大 自由派都驚訝 誤判還是小事,大家對改革幅度如此之大,驚訝不已,即使是大陸的自由派都擬不出這樣超前的改革方案,許多觀念更是首度出現在官方文件中:市場在資源配置的作用,提昇到空前的「決定性」,也一針見血的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提出將「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的具體改革方案。 為了反貪腐,實施紀委一條鞭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務統一管理,對幹部用車、用房嚴格限制,甚至建國以來,幾十年不變的政策,都可以一夕變動,像是放寬計畫生育、廢除勞教制度、農村土地買賣鬆綁等等。 太子黨把持的國有企業,原本以為習近平不敢碰,結果先是割國企的肉,徵收盈利的30%,還富於民,再放開價格管制,除了少數戰略性產業,大部分私人投資,無須國家審批,鼓勵私營企業加入競爭。 中央收權 形成「習核心」 但改革矛盾的是,要推動如此艱鉅的轉型,就必須加大中央權力,希望以自上而下的壓力,壓倒來自利益集團、部門利益與地方利益可能的阻力與惰性,如此權力集中,就實際上形成了「習核心」權力結構。 這其實並不是各方對18大的權力妥協安排,習近平在短短不到一年,就把七常委的集體領導,經由三中全會新成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與深化改革小組,將權力重新解構與翻轉,選擇自己的人掌握要津,江胡都插不上手。 許多人提到了,習近平正在模仿普亭的強人模式,習近平出任中國國家主席之後,首訪俄羅斯,在與普亭會談時的一句話「我覺得,我和您的性格很相似」,更被大家反覆解讀。 大陸許多人並不反對,甚至有所期待新強人出現,主導改革者需要打破既定利益格局,過去江澤民與胡錦濤都沒有辦法做到,這種時候,鄧小平般的權威出現,也許成為可能的出路。 虛位主席變實權總統 但是中國不是俄羅斯,社經發展程度不同,政治文化差異尤其大,改革方向與其說學習普亭,還不如說是把虛位的國家主席制,改為實權的總統制。 總統是當然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並且是當然的三軍統帥,這自然而然解決了黨指揮槍,以及納入負責維穩的政法委;而深化改革小組,既是總統制,就不可能是習李體制,在李克強沒有列入文件起草組之後,事實上已經不可能領導,應該還是由習近平領導。 權力既已集中,也許這是推動改革必須的,但誰來監督習核心呢?誰能防止最高權力者濫權呢?這是未來的懸念。 9 d6 ]% X" n8 ]8 k- H: u. N; i

: x* T. a7 p' l
( b& P0 O1 V3 }( H, r$ p' {9 d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