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節水 農業成漏網之魚?

報載今年降雨不足,乾旱趨勢明顯,但水利署卻未呼籲國人節約用水,氣象局鄭主任甚至猜測水利單位有「難言之隱」。個人倒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政府宣導經費刪減,節流成效有限,宣導節水其實已到極限。 節水,是一種愛惜資源的生活態度,但有其極限。生活用水固不用說,洗澡、洗衣、沖廁是用水大宗,但過去補助民眾五、六億元購買省水器材,能夠省下多少水? 工業節水事涉廠商成本,若節水符合經濟效益,廠商自會千方百計,不用政府提醒;但用水量最大、超過七成用水量、最該節水的農業用水,反成漏網之魚。 農業難以節水,除了作物種類、耕作方式、農民態度外,還有水權制度。依照水利法,水權取得的用水量是以其事業所必需者為限,但這種「必需」的估算是相當寬鬆的,水利會可把這些多出來的水量「調配」給其他用水,每年都藉此賺上一筆,否則就乾脆讓水白白流失,也不會把水權拱手讓人,完全沒有積極節水的誘因。 而今年起,休耕補助只有一期,農民反而復耕枯水季的一期作,大量的農業用水需求,加速南部水庫見底。 建議水權登記時,用水量計算應更嚴格,杜絕浪費;也要修改水利會組織通則,讓水利會更積極節水,或能補齊這塊缺角。
, e" w  Z  p1 o2 o
5.39.217.76, n" `- y9 O# S1 F$ _" D
【2013/03/07 聯合報】公仔箱論壇0 b+ x: Y) C2 j: f" D
公仔箱論壇) H/ C4 u% `* x4 z/ E; f
! w1 D# J6 t5 D( L% [)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