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出核四公投,馬英九大約始料未及,掌聲竟然這般稀薄,罵聲倒是不少。現在倒好,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康納曼也不賞臉,受邀來台跟馬英九對談,對核四公投亦不假詞色,認為公投題目容易操作,溝通比公投重要。 核四存廢喧囂多年,馬英九思前想後,決定以公投止紛,畢功於一役。其中諒亦有深意:以公投決定爭議政策,若能奏功,誰說不是一次成功的民主實驗?但眾口紛紛,公投三兩下就被炒作成政治陰謀,反核團體更吆喝:逕自停建即可,不必公投。 康納曼不談反核、擁核,卻顯然認為公投是個餿主意。靠心理學理論拿到諾貝爾經濟獎,群眾心理無疑是他的絕活,他向馬英九直言:某些議題無法靠公投作成理性決策,核電廠就是其一。因為發生核災機率很低,但一旦發生後果卻很嚴重,而群眾根本無法衡量千分之一或億萬分之一在「機率」上的意義。亦即,理性在此派不上用場。 康納曼新書「快思慢想」全台暢銷。現在看來,公投倒像是當初馬英九「快思」的結果;而康納曼的含蓄反對,則像是「慢想」的答案。馬英九愷陳他必須「兩害相權取其輕」,但這句老祖宗的話,尤其充滿著「快思」的逸趣。 馬英九既心意已決,康納曼縱是心理大師,其見解亦已無關宏旨。這時唯一的路徑,就只剩下馬英九自己所說的:在公投以前政府讓所有資訊公開、透明,讓民眾在盡可能趨近理性的情境下作出抉擇。 這時,馬英九不妨用用過去智利老獨裁者皮諾契的辦法。最近有部小眾電影NO,描述當年皮諾契受內外壓力,同意讓人民公投,決定要他下台結束獨裁統治或者再幹八年。當時,以YES與NO代表正反兩個陣營,每晚各以15分鐘的均等廣告時間,在電視上宣傳觀點。最後,NO陣營在恐怖陰影下成功說服人民,讓皮諾契下台。 馬英九既力陳核電不該放棄,透過這種對等宣傳的辦法,至少可讓許多科學數據得到陳述的機會,不因反核浪潮而屈居弱勢。若最終多數人投下反對票,馬英九接受並執行廢核四,亦無憾矣。
1 n6 Z( \# [) v8 k# |/ R& z8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8 A% ]& Z" l' |6 X# i/ B
【2013/04/04 聯合晚報】
+ k: s. n0 s3 a8 _5 M/ L- Jtvb now,tvbnow,bttvb
5 A2 Y6 a i: |7 Btvb now,tvbnow,bttvb
( w7 d: m$ y6 k0 T7 p& v1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