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理在獻詞中說,本地華族慶祝農曆新年的方式,反映本地華族建立了獨特的“新加坡華人身份”。這個獨特的新加坡華人身份除了是本地華人所認同的,也獲得其他族群的認可。
* \" m" H4 |" r3 E. s2 ftvb now,tvbnow,bttvb3 ^/ o1 v& b( Q. E. q& O5 b! t
$ z1 H1 W9 O' [$ e' F& G從早期的苦力到今天融入多元種族社會的文化特色,本地華族建立了獨特的身份,這個身份將隨著時代不斷演變,並推動本地華社展現具活力的一面,同時確保我國開放、團結、蓬勃發展。8 f6 U% m6 M: Z ^* {7 y
己亥豬年到來之際,李顯龍總理按慣例發表新春獻詞,為國人捎來祝福。但他今年一改過去幾年深談社會經濟政策的做法,在國家紀念開埠200年之際,把焦點放在本地多元種族特色,鼓勵華社不斷豐富本地獨有的華族身份。1 D- j! v. A& d; |) l4 [9 k3 [
延伸閱讀李總理在長八段、超過1300字的獻詞中說,本地華族慶祝農曆新年的方式,反映本地華族建立了獨特的“新加坡華人身份”,使新加坡華人有別於兩岸三地、東南亞和西方國家等不同地區的華人。
7 J* U! t# G! B"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他說,中國商人雖然早在14世紀元朝時代就已經揚帆南下,來到新加坡經商,但華人大舉過番並且在這裡落戶,其實是在英國人把新加坡開闢為一個自由港後才開始的。
: c! O4 _$ K2 w6 E公仔箱論壇早期華族移民為求生計離鄉背井,到新加坡賺錢養活家鄉的親人。李總理說,這些移民逢年過節沒有足夠積蓄返鄉,他們與其他苦力或同鄉一起在牛車水一帶度過春節,在慶祝春節的當兒也延續了吃年菜、舞獅助興、燃放炮竹等家鄉傳統習俗。
( X$ U7 t" A1 L4 b" E李總理說,有些華人後來選擇回返唐山家鄉,“但多數還是選擇在此成家立業,以新加坡作為安身立命的家園”。
% R0 s( {: H* g4 C; b0 q: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本地華族社群久而久之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新年習俗,如撈魚生和品嚐具土生華人文化特色的黃梨撻和千層糕等糕點。這些特色習俗也同樣“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1 h' }) F: _+ L: y7 t% M&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隨著時間推移,本地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也不再只是華族參與,而是納入其他非華族元素,“蛻變成一個匯聚全國各族,不論年齡、不分種族,同歡共樂的活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y' k8 ?4 J) Z
李總理以1973年開始舉辦的妝藝大遊行為例,指這項年度盛典的節目編排從最初的舞龍舞獅和傳統武術舞蹈表演,逐漸加入馬來族和印度族,及海外不同國家的表演節目。
2 r1 h) P1 U8 s$ @3 Y8 e/ Q公仔箱論壇“各大種族的參與為新春佳節平添一份特殊的喜氣,也展現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文化。這就是我們這個多元文化社會的獨特之處,各族人民共慶彼此的重大節日。”公仔箱論壇5 e3 B* u( q9 j% H* g/ b& p
這並非李總理首次深入論及新加坡獨具特色的華族文化,及它與更廣大的多元種族社會的聯繫。李總理去年在《聯合早報》95週年報慶晚宴上致辭時曾指出,新加坡的華族文化“長期同其他種族文化相互交融後,其實已經具有本土色彩”;本地華族獨特的新加坡華人身份除了是本地華人所認同的,也獲得其他族群的認可。
0 J* `% V; w2 X$ S* I8 t/ J" |: r“新加坡華人”身份不斷演變隨著新一代的華人長大成人,以及新移民的加入,新加坡華人的身份將不斷演變。李總理指出,新移民的加入意味他們將帶來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和新的視角,這些都會使我國的文化遺產更加豐富。
* j6 W/ ~: G$ ^: q0 c+ C公仔箱論壇不過與此同時,李總理也鼓勵新移民嘗試融入,為社會獻力。他說:“我希望他們假以時日,也會像我們先輩一樣入鄉隨俗,接受這裡的社會規範,積極融入本地社會。這樣一來,本地華社將會更有活力,也確保我國在持續開放的同時,保持團結一致,朝氣蓬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