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電/法國和比利時科學家在今年1月期的《地球物理通訊》上發表一篇論文,通過衛星觀測數據指出,中國華北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氣和硫酸銨氣溶膠等,根本沒有提到有放射性物質。這個研究結果直接反駁了近來網上所謂“核霧染”的謠言。
1 W2 ?1 f4 N Z2 X- J) I5 b; \公仔箱論壇( R4 g9 I, x& i& _
新華社報道,一些人輕信“核霧染”謠言,但從科學常識、邏輯和情理上推敲就應該知道其不靠譜。“核霧染”謠言稱含鈾煤礦燃燒後的放射性粉塵導致霧霾,這已被專家辟謠。中國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陳曉秋指出,沒有科學實驗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tvb now,tvbnow,bttvb( o4 H7 L: J" C+ v
) ] D8 |6 C6 h. D2 e( F( P! T/ {5.39.217.76 此外,目前環境觀測衛星等監測大氣污染物的手段很多,因為氣流的原因,一定條件下大氣污染物還可能跨境輸送。可以說,中國大氣污染物的成分對全世界都是公開的,不可能“遮遮掩掩”。歐洲科學家在《地球物理通訊》上發表的論文,依據的就是衛星觀測結果,若真有放射性污染早就傳遍世界了,根本不用一個不知真假的博客來“揭露真相”。
9 @9 b0 f% h- o) A' _3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 g% Q, X6 D! o( P1 t4 [0 x 既然如此,為什麼謠言還能被一些人輕信呢?究其原因,恐怕首先還是近來霧霾等空氣污染嚴重,而霧霾等污染的危害還有很多未知之處,公眾不免擔憂。另外,謠言中堆砌“威爾遜雲室效應”等貌似專業的名詞,會讓一些人“不明覺厲”——看不明白但覺得很厲害的樣子,看見有個貌似專業者寫了好長一篇博客,常常就先信了幾成。 ) Y, F% K! {5 G: y
% Z. c8 K% K/ |" Ktvb now,tvbnow,bttvb “核霧染”謠言並非初次發生,也不是個案。前幾年就有“高鐵魔盒”和“秋褲陰謀”等類似的網絡謠言。 tvb now,tvbnow,bttvb$ w1 b* J# u! e
- H; ? J0 B1 O: K8 ]% t6 s' U 比如,某篇博客杜撰專家“張拾邁教授”,編造“夏爾謝夫力”、“史蒂芬金效應”等子虛烏有的名詞,聲稱高鐵是帶來災難的“魔盒”,引得一些人信以為真。“秋褲陰謀”則引用上世紀蘇聯李森科的“環境導致基因改變”論,宣稱秋褲是發明出來弱化中國人體質的陰謀,荒謬得無以復加,但也有一些人輕信、傳播。
& O& q4 N& Y& E# l) _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U3 |! b8 [8 h4 w8 N* m& V
如何對付這些謠言?首先需要公眾提高科學素養,能夠辨識一些基本的科學常識。進一步來說,還要有理性的思維方式,能夠辨識真正的專家觀點和網上編造謠言的“磚家”。 tvb now,tvbnow,bttvb: L; `6 J) A: @- H7 [6 Q7 v& K
s9 H1 [# M9 u8 Q1 ]+ ~! _/ f: Y* u0 k& _
對於故意炮製“偽科普”謠言的網文作者,不論目的到底如何,都應該根據所造成的危害而處理。網絡時代,信息快速傳播可能帶來嚴重影響,即便是在號稱“網絡言論自由”的西方國家,在網上發言“要炸了某地”、“要殺了某人”以及編造謠言的,被拘捕和判刑的例子比比皆是。
1 ?) V; Q* v, q/ o! k
/ e! }4 Y/ @7 k& T9 y; A 當然,面對這些貌似科普的謠言,權威機構也應該迅速辟謠,不能因為在業內專家看來極為荒謬而置之不理,導致謠言坐大。打擊“偽科普”、傳播正能量,應該是一個各方共同參與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