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彭博商業周刊: 金融海嘯五周年(一)

彭博商業周刊:金融海嘯五周年(一)
3 o! w8 E1 H; w! ^% K* D
( p  M0 P( k$ ~7 I9 B
8 R( v8 T% L/ |$ h3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x- S! m" A: V3 N7 k: c「請為我祈禱」保爾森追憶危機時刻tvb now,tvbnow,bttvb! V% s7 O% D) x0 _) P1 w
▶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為美國史上最大破產案
% z1 |2 s+ v+ v+ c  m% H
2006年7月,布殊總統在大衛營會見他的經濟事務團隊。之前他要求我講述福利改革,但我請總統允許我談經濟中某些離譜的現象,因為它們令我憂慮,而我認為在我擔任財長、他擔任總統之際,很可能會發生金融危機。我談到場外衍生工具市場及其透明度不足的問題。當我們的談話結束時,總統說:「漢克,什麼事會導致金融危機?」我說:「我不知道。但待它發生之後,一切就會一清二楚。」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J( w/ n. G" s. R' ^8 T+ S! q
我到華盛頓一年後,可能觸發金融危機的因素開始浮現。法國最大的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旗下的基金持有次級按揭相關債券。三隻基金遭到凍結。客戶要求贖回,引發流動性危機。這引起整個歐洲的普遍憂慮。從那時起我們就提高了警惕。
7 w$ X5 ^9 ~. p4 K7 p6 i,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I) ]% D+ T% g6 _3 Ttvb now,tvbnow,bttvb進入2008年,美國一些金融機構倒閉了。最大的按揭公司全國金融(Countrywide Financial)由美國銀行以股權投資的方式拯救下來。花旗、美林、雷曼兄弟與摩根士丹利的按揭證券投資都遇到麻煩。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K! X% c; \/ s8 X. a
公仔箱論壇3 E5 e8 `: ~5 w0 |" V5 W4 Z
3月13日,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告訴我們,如果得不到援助,他們第二天就會破產。他們上一年因為不良按揭資產投資損失了24億美元。我覺得美國必須有部門獲得緊急應變的權力,以防止投資銀行進入一般破產程序。但是,聯儲局當時無權擔保投資銀行的債務或注入資本。財政部也無權這樣做。我們需要一個買家。5.39.217.76& g# l& c' n; w* G3 s7 v: ^0 |

6 L- Y. x9 J( t1 ]. y公仔箱論壇摩根大通願意介入,提供資本並擔保貝爾斯登的交易業務,但聯儲局必須提供協助,接受以一個流動性不足的按揭資產組合為抵押,提供一筆貸款。最初的協議是貝爾斯登的股東每股得到2美元,最後為了達成交易,他們每股得到10美元。
1 c+ L* y) S! |9 p- N5 E
2 z8 E6 u; o% W; ~9 i" J如果美國必須透過聯儲局提供貸款防止一間銀行破產,為什麼股東應該得到更多錢?伯南克與蓋特納認為,防止貝爾斯登破產是顧全大局。我因此接受那些條款,但一開始我對此非常反感。隨後市場焦點幾乎立即轉向雷曼兄弟,而我則盡力鼓勵富爾德去籌集資本、吸引策略投資者或者賣掉公司。我們需要緊急處置權來防止失敗的投資銀行破產,就像政府對商業銀行擁有的權力那樣。
; m/ Q/ e. _) ^; g$ W公仔箱論壇
1 b, g; l8 l, S- p: X% G' g4 q公仔箱論壇伯南克、蓋特納與我決定在某個星期五將華爾街主要公司的負責人請到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告知他們聯儲局沒有擔保債務或注資的權力,而且政府也不會出手,因為在擠兌中向一間土崩瓦解的投資銀行提供貸款是無用的。我們需要一個買家,而且我們需要這些銀行必要時幫助這個買家。坦白講,那個周末我認為我們將需要兩個買家,因為我強烈意識到無論雷曼是倒閉還是被收購,市場的焦點將立即轉向美林。
" A! V4 A  Q% ^( z8 x$ p: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那個周末完全是在一個接一個的會議中度過,我們與美國銀行和巴克萊銀行會談,希望能為雷曼兄弟找到買主。我們很幸運:美國銀行收購了美林。如果他們收購了雷曼,我相信美林已經破產了。果真如此,後果會更慘烈。
) I0 R$ X% u5 S, E0 ?  M4 z  P: F- a8 N5 _3 }2 A6 J# C
雷曼破產加劇了危機——它是症狀而不是起因。在雷曼的問題上,我不認同「骨牌理論」。我的前同事Ed Lazear說得更貼切:這場危機就像一部巨大的爆谷機;在危機醞釀之際,它已經替栗米粒加熱一年了。雷曼可能是第一個爆的,但那個周末我們知道,美林與美國國際集團(AIG)也會接著爆,而美國與歐洲的很多其他銀行也快將爆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f) s1 I7 _6 |

& s* a$ M( a, Z1 f4 y, o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那個星期的經歷是我前所未有的。我們同時處理多方面的問題——需要防止AIG破產,還有許多金融機構也可能瀕臨破產,另外必須防止貨幣市場基金內爆,還要向國會申請緊急權力。我們整個星期都在準備如何向國會申請我們需要的權力,關鍵是向金融機構購買流動性不足的資產。我們討論的是數千億美元的規模。tvb now,tvbnow,bttvb1 @( z5 F. f1 ?$ q5 u7 p9 Y

5 x: z! O9 _. `$ r; A* K2 p公仔箱論壇9月18日星期四傍晚,伯南克和我與國會領袖會面。當時他們有很多人還未看到金融危機,因為這場危機還未波及他們的選民。伯南克和我描繪了金融體系凍結的景象:銀行不再互相借貸,信貸不再正常流動。我能預見失業率飆升至25%,一如大蕭條時的情況。如果我們不立即採取行動,將會面對一場災難。# A8 r/ l9 l& f1 y
1 h3 H1 \7 s: u5 O2 s. E  l2 o# m  p
九天之後,9月27日,星期六,我們看來將得到國會批准,建立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星期一,眾議院否決了TARP。TARP第二次投票終於通過了,但是就在通過前的那個星期,市場情況不斷惡化:美國最大的儲蓄貸款銀行華盛頓互惠(Washington Mutual)破產;第六大銀行美聯銀行(Wachovia)在瀕臨破產時被收購;歐洲各大銀行搖搖欲墜;對金融機構來說,全球信貸市場實質上是停止運作了。10月12日,星期日,我致電九間銀行的CEO,我們請他們在幾小時內簽署接受注資的協議。我們設計的方案不區分健康銀行與財困銀行,我們迅速行動,向幾百間銀行注入資本,鞏固金融系統,恢復市場信心。所有銀行都同意了,我因此鬆了一口氣。
3 g( @3 D4 X9 D8 }+ _公仔箱論壇
! X! k. n/ l: s4 z: o) e* d- j9 Ytvb now,tvbnow,bttvb根據我對民意調查的理解,TARP比酷刑更不受歡迎。我們這個國家不喜歡政府拯救企業。我一直未能說服美國民眾,令他們相信TARP不是為了銀行的利益,而是為了挽救經濟免於巨大災難。一直有人問我:「再發生一次金融危機的機會有多大?」我會先說這是肯定會再發生的。只要我們有市場,只要我們有銀行,無論有怎樣的監管體系,政府的政策總會有缺陷。這些政策將會製造泡沫,會在金融體系中暴露出來,無論這個體系結構如何,監管如何。但關鍵在於我們要有工具與政治意志,用強而有力的行動控制危機。充裕的資本是防止銀行破產的最佳方法。4 v/ C1 S# \1 u6 g# p1 B/ u

1 B' L, b3 S0 u' L5 I' Jtvb now,tvbnow,bttvb文:保爾森向Joe Berlinger及Josh Tyrangiel口述;譯 魏群& A& ?. u! r3 s- w

# D( G8 t1 j# K$ S2 \' t* X公仔箱論壇原文刊於《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3期
  
彭博商業周刊: 金融海嘯五周年(二)$ `) R* c/ K, G" G! ]
4 q. L; _5 J1 I4 y* l( e

! G/ y0 \* R: _$ E( w4 rtvb now,tvbnow,bttvb
* H( t; g# ^; c「世界毀滅者之一」 馬斯特斯 毫無歉意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G! X& W. h: ]; \
▶ CNBC電視台將Blythe Masters稱為「製造金融業大殺傷力武器的女人」
8 R( _1 z- s3 E/ U& g# Q1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馬斯特斯(Blythe Masters)是華爾街最知名的女性—可能也是韌性最強的一位。她現年44歲,掌管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旗下最大的商品交易業務。1990年代中期,她開發並推銷信貸衍生工具,這種產品很快便成為大規模複雜金融交易的新奇跡。按照信貸衍生工具的交易規則,賣方同意,一旦發生合約指定的債務違約問題,賣方將賠償買方的損失。這種產品理論上有助分散風險並刺激信貸。它們確實有這種作用,但落在不顧後果的交易者手上,則可能導致巨大損失。《名利場》(Vanity Fair)雜誌2009年9月列出全球經濟亂局的「100名罪魁禍首」,馬斯特斯名列第65位,緊隨龐氏騙局主腦馬多夫(Bernard Madoff)之後。公仔箱論壇* H+ f/ O. W" t+ s$ w  b
5.39.217.76) X. g7 B8 j: _% _
馬斯特斯並未因為這種惡名而卻步。2010年她再次遇到麻煩:她領導的團隊在一宗煤交易中遭受重大損失。但馬斯特斯再度挺了過來;她鼓勵下屬,稱讚他們勇氣十足,並嘲笑競爭對手畏首畏尾。(清脆的BBC腔使她的「垃圾談話」聽上去更有味道。)不過,度過煤交易挫折的馬斯特斯發現自己又成為博客的攻擊目標:博客罵她是「惡毒的女巫」、「搶錢的賤人」,並指控她操控貴金屬價格—這指控未經證實,馬斯特斯則矢口否認。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E. J' y( r) L5 ^4 C

5 \% _& R8 F9 v/ {4 {) s5.39.217.76但是,對馬斯特斯來說,2013年才是最艱難的一年。據《紐約時報》今春的報道,一份機密備忘錄顯示,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的調查人員指控馬斯特斯在就電力交易不當行為調查作證時,作出「虛假及誤導陳述」。這份FERC的備忘錄描述了馬斯特斯下屬制定的「操縱計劃」。據稱,因為這些計劃,加州與密歇根州電力用戶有8300萬美元落入了摩根大通的口袋。據一位了解銀行內情的人士表示,馬斯特斯強力反擊,在公司內部及與FERC的討論中都堅稱,她與其團隊沒有任何不當行為。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支持馬斯特斯。7月30日,摩根大通支付了4.1億美元,了結FERC的調查,未承認也未否認行為不當。在此四天前,在聯邦監管機構加強審查華爾街收購電廠、金屬倉庫及其他實物商品業務的交易之際,摩根大通宣佈,將出售馬斯特斯負責的大部份業務。馬斯特斯拒絕對本文置評。戴蒙則透過公司發言人表示:「馬斯特斯是傑出人士,多年來在我們公司工作表現優異。」5 z+ p8 |" m; j6 B+ R8 e
; c" }; g; r/ S$ O5 Z4 M% f& q* J( b
馬斯特斯的許多崇拜者表示,馬斯特斯受到不公平的針對與批評。「FERC的調查成為關注焦點的唯一原因,是調查涉及馬斯特斯,」Paul Hastings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曾在摩根大通從事債券業務的法利(Richard Farley)說。但實情不全是這樣。能源交易調查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是因為這是目前進行中、針對摩根大通涉嫌行為不當的數項調查之一。不過,法利的另一觀點則有一定道理:有些人喜歡將馬斯特斯妖魔化,因為她是個男人世界中富魅力的女性—而且還因為她在2008年銀行危機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5.39.217.764 v) k4 B" b1 K2 q*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j9 p8 N5 G4 ^/ W
馬斯特斯在英格蘭東南部富田園風味的肯特郡長大。她就讀名校,數學成績優異。她愛騎馬,並展現了早熟的職業熱情。1987年,當許多畢業生在阿爾卑斯山地區旅行時,馬斯特斯暫時放下學業,到摩根大通倫敦辦公室工作了一年。在劍橋大學讀書期間,她又到摩根大通兼職工作,並在獲得經濟學學位後,於1991年成為該行全職僱員。在2009年出版的有關摩根大通的著作《瘋狂的金錢》(Fool's Gold)中,《金融時報》專欄作者邰蒂(Gillian Tett)寫道,馬斯特斯不僅是勤奮好學,「她金髮碧眼,身材苗條,面容姣好」,非常引人注目。邰蒂在書中還提到,馬斯特斯與一位年輕的銀行業同行結婚,23歲便懷孕時,許多人預計她將離開銀行。但是馬斯特斯沒有辭職,雖然她對朋友說,當母親其實「比人們想像的難得多」。2 n( k3 v  m# A' Y

: O$ H* ?5 b9 l1990年代中期,馬斯特斯調到紐約,加入一群二三十歲金融精英組成的團隊;該團隊將信貸衍生工具開發到極致。馬斯特斯及其合作者透過證券化方式,將衍生產品打包。一般情況下,放款人是藉由證券化將貸款賣給投資銀行,後者將貸款打包並分割成許多部份,賣給投資者。隨著其發展,證券化信貸衍生工具產生了近乎神奇的光環。「五年後,評論家回顧歷史,將視信用衍生工具市場的誕生為具分水嶺意義的事件,」馬斯特斯1997年在《衍生工具策略》(Derivatives Strategy)雜誌上撰文宣稱。
7 |! p1 W7 J2 f6 j: R9 Y: v* e, G公仔箱論壇5 j: B0 E6 ]! E- P+ P
摩根大通及其他金融機構將信用衍生工具與次級按揭混合在一起後,這些產品就具有致命的潛在風險。2006至2007年美國住宅市場崩盤後,與違約按揭掛鈎的衍生工具價值一落千丈。曾經看似有益的分散風險的作為,頓時變成一場危及全球金融機構的瘟疫。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Q/ Z' B- G, R# X; _* ?

8 O% e% }( P4 W- C  ?% A5.39.217.76摩根大通雖然積極向外兜售次按衍生工具,但自身卻大致上不持有此類資產。這某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該行得以在危機中倖存(作為摩根大通集團的一部份),而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及美林卻未能倖免。不過,一些敏銳的觀察者認為,摩根大通是將華爾街推入衍生工具深淵的幫兇,而馬斯特斯正是代表人物。2008年9月,英國《衛報》的文章指出:「如果大家相信巴菲特所說的『衍生工具是金融業的大殺傷力武器』,那麼馬斯特斯就是世界的毀滅者之一。」5.39.217.76' g+ q9 I( d% o$ r) P4 _
公仔箱論壇9 X- D: D" m' d# v
塔華科莉(Janet Tavakoli)的批評較為微妙。她1990年代中期在美國銀行衍生工具部工作時認識馬斯特斯。「布萊斯是個聰明的女人,她肯定知道她開發的金融產品可能被濫用,」塔華科莉說,「這些產品落在壞人手上,幾乎肯定會產生變態的情況。」她如今掌管芝加哥顧問公司Tavakoli Structured Finance。
* o, w) B1 R- ^. O6 V) t' \tvb now,tvbnow,bttvb
' |: s5 R4 w9 `* w' c7 P* A  A公仔箱論壇馬斯特斯不承認自己有錯,但承認她開發的產品具有潛在危險。「要區分工具與其使用者,這一點很重要,」馬斯特斯在2008年10月講演時稱。當時她是美國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的主席,該組織是華爾街在華府的主要游說團體。「如果主要交易對手不能妥善管理自身的風險,轉移風險的金融工具也可能推高系統風險,」她補充說。她接受CNBC訪問時點明了一名有問題的交易對手:「像美國國際集團(AIG)這樣的公司出現了,成為了主要的市場參與者,但這些企業基本上不受監管,因此就產生了問題。」AIG在倫敦的一家子公司賣出以十億美元計的信貸違約掉期(CDS)合約,錯誤地認定按揭證券不會貶值①。按揭證券出現問題時,AIG便遭受巨大損失,瀕臨破產。這引發了市場恐慌,美國聯邦政府被迫動用納稅人的錢來救市。AIG的倫敦子公司的確是監管系統的漏網之魚。5.39.217.76" u; m- u: e7 U! t

4 C" U; J. L: x0 q但是,馬斯特斯漏講了故事的一個關鍵情節:1999年,正是她本人向AIG倫敦子公司的負責人卡薩諾(Joseph Cassano)推銷信貸衍生工具。「馬斯特斯向卡薩諾提議,AIG透過購買證券,或者簽署能夠免除摩根大通風險的信貸衍生工具合約,承受摩根大通的超優先風險,」邰蒂在《瘋狂的金錢》中寫道,「多年後人們才意識到,正是卡薩諾的交易使AIG走上毀滅之路。」馬斯特斯的發言人祖卡萊利(JenniferZuccarelli)通過電子郵件表示:「AIG 1998年以專業交易對手的身份與我們洽談業務,要求購買高級別公司CDS。鑒於布萊斯從未出售或開發按揭證券產品或與按揭證券掛鈎的產品,將她與導致AIG十年後崩潰的次按證券投資決定聯繫在一起,是極度誇大的說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4 A, k, m( E# w. L/ u( ~2 {: T
5.39.217.76! F5 o# r1 v. O+ Z  O) B2 H
但懷疑者不接受這種辯說。「金融危機爆發後,馬斯特斯及許多華爾街的危機幫兇都試圖擺脫罪責,」民主黨前政治幕僚Jeff Connaughton說,「作為超高風險證券的推銷者,當情況失控時,你不能假裝自己很震驚,尤其是當你及你的銀行在2009年從中獲取巨利時。」他於2012年出版著作《The Payoff: WhyWall Street Always Wins》。( u4 }/ ~7 H8 w3 @& v
9 o( y. G" F# f5 U+ p
但在摩根大通內部,馬斯特斯個人仍有可為。2005年出任CEO的戴蒙2006年提拔馬斯特斯,讓她負責管理該行的全球商品交易業務。摩根大通前國際業務主管米勒(Heidi Miller)表示,戴蒙欣賞馬斯特斯在量化經濟學方面的才幹以及對外交涉能力。米勒說,與華爾街許多其他男性高層不同,「戴蒙與強勢女性相處融洽。」但是,戴蒙的態度並未消除這間擁有26萬員工的銀行的性別歧視問題。「作為女性,做到馬斯特斯這樣的高位需要很多技巧,」米勒補充說,「在摩根大通的很多部門,並沒有多少女性高層。」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X& {% f( c$ B  j" [7 M

) L. G8 m% Y  r5.39.217.76在大宗商品市場,馬斯特斯經歷了大起大落。2010年7月,面對不利局面,她向下屬發表激勵講話。當時,她的部門連續兩季業績不佳,特別是煤交易出現據稱高達2.5億美元的損失。據當時聽到她講話的人稱,馬斯特斯說摩根大通是她有幸工作過最大膽、最勇敢的公司之一。但是,摩根大通其實是她工作過的唯一一間公司。tvb now,tvbnow,bttvb7 T! E. c: e6 p2 M% Q* t

: O- j: k3 n* z' ntvb now,tvbnow,bttvb馬斯特斯及她的第二任丈夫埃文斯(Gareth Evans)住在曼哈頓翠貝卡區的別墅,面積6800平方呎,有六間睡房。埃文斯是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銀行Hermitage Capital Management的高層。馬斯特斯在佛羅里達養有參加馬術比賽的馬匹,並在那裡練騎。2009年,她從馬上跌下來,腿部骨折,但痊癒後馬上又開始參加馬術比賽。她懂得結合社交與慈善活動,每年替乳癌治療籌集數十萬美元的善款。她的母親罹患乳癌。
4 l9 p0 a! o9 ptvb now,tvbnow,bttvb摩根大通26歲的天然氣交易員奧圖(Idara Otu)看到馬斯特斯慷慨大方的一面。兩年前聽過馬斯特斯的演講後,奧圖拜她為師。去年10月,紐約遭颶風桑迪吹襲,馬斯特斯得知住在布魯克林卡納希社區的奧圖母親因受災而無家可歸。「請你媽媽來和我一起住,」馬斯特斯對奧圖說。奧圖的母親搬進馬斯特斯的別墅,在那裡住了六個月。7 X: N) ]. V+ R, J, m( k&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 K$ T: c! |- I/ Z( Z' e. y
這樣一位樂善好施的女主人,很難與遍佈互聯網的馬斯特斯的諷刺畫聯繫在一起。去年,針對摩根大通操縱白銀價格的指控甚囂塵上,因此2012年4月接受CNBC訪問時,馬斯特斯談到這問題。她表示,摩根大通只是代客交易。「價格漲跌不涉及我們的利益,」她否認存在任何不當行為。「那不屬於我們的業務模式。那樣做是錯的,我們因此不做這種事。」
. c. w3 N/ d9 W6 K# J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u& B2 x+ H4 o+ |1 E  _( G  X
最近FERC針對摩根大通的調查對馬斯特斯構成較嚴重的威脅。調查2012年曝光,當時FERC為獲得摩根大通的內部電子郵件而訴諸法院。據《紐約時報》報道,在2013年3月寄給摩根大通的一份長達70頁的保密通知中,FERC表示,就摩根大通2008年接管貝爾斯登資產時取得的侯斯頓電力交易部門,FERC工作人員打算建議有關方面採取強制執行措施。FERC在通知中威脅追究馬斯特斯及她監督的交易員個人責任,因為他們在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間的八項交易計劃中行為不當。FERC指控摩根大通的交易員誤報能源價格,導致加州及密歇根州當局向摩根大通多付了8300萬美元。②「這一指控令人想起安然(Enron)2000至2001年期間的不當行為,」前高盛員工、現任研究機構Demos高級研究員的Wallace Turbeville說。FERC的調查人員認為,馬斯特斯可能負有「系統性掩飾」的責任。他們表示,調查期間馬斯特斯於宣誓下作證時,否認她知道相關問題,而這是虛假陳述。) D, `# Q1 n3 e1 n
2 i$ e8 c& b+ O& j- Q( G
7月30日的和解協議顯示,FERC決定不追究相關問題,而摩根大通則同意支付2.85億美元的民事罰款,並歸還1.25億美元的不當所得。「我們很高興這問題得到解決,」摩根大通發言人Brian Marchiony在事先準備的聲明中表示。此次和解正值摩根大通試圖全面化解監管調查困境之際。該行面臨的調查涉及樓市泡沫時期的行為,以及美國司法部與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2012年「倫敦鯨」事件的調查─該事件導致摩根大通62億美元的衍生工具交易損失,不涉及馬斯特斯,但使另一位該行女高層Ina Drew深陷其中。tvb now,tvbnow,bttvb1 N) ~3 V# O' b
5.39.217.76  m) ]) ~* q& H$ i- ]" {7 }6 u# J* k
7月26日,摩根大通宣佈將出售馬斯特斯建立的實物商品交易業務,其中包括陷入麻煩的能源交易部門。這是戴蒙為了安撫監管部門的又一努力。就在此消息傳出前三天,美國國會就大型銀行是否利用手中的原材料操縱市場召開聽證會。摩根大通強調,計劃保留商品部門的金融衍生工具業務,因為尋求對沖匯率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風險的客戶有相關服務需求。馬斯特斯的發言人祖卡萊利表示,該行有2200多個大宗商品客戶,超過80%購買該行的金融衍生工具服務。
- p$ A+ z( Z$ [( B#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0 j* R) M7 [% n4 Z: [7 h, R
在達成和解後,摩根大通發出支持馬斯特斯的訊息。「她在壓力下表現非常好,」摩根大通企業與投資銀行部門聯席行政總裁Michael Cavanagh說。不過,一段適當時間之後(一年或半年),如果作為摩根大通洗心革面的又一信號,馬斯特斯被免職,那也不是什麼令人震驚的事。5.39.217.760 k& l4 T% S8 n; C) Y5 C

- S( v3 U5 K" ]& Utvb now,tvbnow,bttvb康地穀物公司(Continental Grain)是摩根大通的客戶,該公司行政總裁Paul Fribourg稱,他依然信任馬斯特斯。他說:「我們每天都與徘徊法律邊緣、甚至是越線的人打交道,馬斯特斯與這種人恰恰相反。」他表示,如有機會,他會毫不猶豫地聘請馬斯特斯。「告訴她,如果她想找工作,她是我們的首選。」. G6 o! ?. _1 u0 O# D2 |
5.39.217.76" O. K0 D/ z# X& k9 ~2 q% S
文:Paul M. Barrett;譯: 一毫
% u; p+ k2 Z)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l: v; S. F$ ]/ L" y
原文刊於《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3期
! m& {' f3 K1 d* ~- d" m/ T- `, ptvb now,tvbnow,bttvb
) F/ r4 F0 D9 h3 W" M! Y; d公仔箱論壇- K4 C! ^9 O1 ]
注:① 華爾街及其他商業銀行發行的住宅按揭證券數量近來持續增加,但目前仍僅為2007年規模的3%。如今該市場由美國政府所有的按揭巨頭房利美及房地美主導
. h2 H! L+ R, \公仔箱論壇: V7 x+ S0 y& k3 d! }& `  O
② FERC表示,摩根大通扭曲了相關規則。該行交易員在「遠期市場」提出以較低的價格提供電力,然後又在現貨市場以較高價格出售電力。這一操作手法導致電網營運商不會選擇摩根大通提供某些服務,但該行仍尋求並收取了一些款項,作為提供供電能力的啟動成本之部份補償。
1

評分次數

  • aa00

  
金融海嘯五周年(三)公仔箱論壇7 T+ N, ~6 ^% g- ]0 F5 z$ r

! e4 e, F" y9 G  c
「我近年曾預期十次衰退,但實際只發生了三次。」
  K8 `( M9 o* n, D7 Y! c8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拯救高盛的風險管控專家,高盛行政總裁出席參議院聽證會公仔箱論壇4 a! Z$ ]4 F; F+ o, l: c
tvb now,tvbnow,bttvb# o6 f$ e: ?! n6 G# _7 h
2010年4月27日下午,在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出席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委員會聽證會的3小時28分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刻,是來自密歇根州的民主黨參議員萊文(Carl Levin)出示一封電子郵件—該郵件他已經出示過無數次,它寫於大約三年前,發信人是高盛(Goldman Sachs)兩名最資深的交易員。在郵件中,他們將高盛承銷的一隻債務抵押債券(CDO)形容為「最差勁的產品」。在這漫長的一天接近尾聲,萊文沖著貝蘭克梵質問的時候,他很想知道,自己的交易員認為很差的產品,高盛還去推銷,並且還為了自己的盈利押注這些證券將貶值,這麼做合乎道德嗎?
" j& X5 \  g7 y* t4 k. Q) a
4 F9 ~2 ~1 }, v貝蘭克梵臉部肌肉抽搐,重重複複,解釋又解釋,看上去有點不舒服。最後,他無力地為高盛的行為辯護:「就做莊(market-making)的角度而言,這樣做並無衝突。我們向他們出售產品,理論上就是向他們提供他們想要的風險。」萊文聽到這裡先是一臉困惑;然後貝蘭克梵堅稱,高盛怎麼看一筆交易並不重要,「客戶來找我們,並不是來體現我們的觀點,」萊文這時惱怒了。
  e! j% _/ m, X# S! C8 v- i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g( G# z" n, e' d
就公關的角度而言,貝蘭克梵的表現有點參差,但是情況其實可以壞得多—如果萊文從當天公佈的900頁高盛文件中挖出三年前另一封電子郵件的話。這封郵件的發信人是波特力(Craig Broderick)─高盛的風險總監①、貝蘭克梵最重要的副手之一,時間是2007年5月11日。在這封郵件中,波特力以簡潔冷靜的文字,揭示了在許多其他銀行紛紛重創之際,高盛如何計劃從一些交易中獲利。他指出,高盛減記CDO與合成CDO等衍生工具投資組合價值的決定,「可能造成重大的盈虧影響,不僅是我們自己,也包括我們的客戶⋯⋯我們需要調查我們的客戶,盡可能了解哪些客戶最脆弱,推測可能產生的影響,諸如此類。此事眼下在公司30樓已受到很大關注。」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I: ]( x* R9 k! _) o3 t  ?

& R- d4 X% A% l1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有一點波特力在郵件中沒有提到,那就是到2007年5月時,高盛在按揭產品市場上已經是淨短倉(net-short)狀態;通過減記資產負債表上難以估價的產品,以及交易冷淡時按揭及其相關產品的價值,來達到獲利的目的—這在華爾街公司中是絕無僅有的。高盛隨後證明他們對這些證券的估價是正確的—這些證券的價值遠沒有多數華爾街公司所說的那麼高。但一如波特力的郵件顯示,高盛大幅減記這些產品價值的決定在競爭對手中引發了一連串事件,一年之後加速了它們的消亡,而高盛則漁翁得利。高盛的做法是合法的,即使有人會認為這是不道德的。
8 N* Y) y' T1 L1 r' `5 ]tvb now,tvbnow,bttvb
1 G( z' E) ]1 h8 @: W( i! I華爾街有句老話:「成功可以有許多父親,而失敗卻是孤兒。」此話對於在瘋狂獲利中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高盛十分適用。高盛安然過關固然有許多因素,但有一點毋庸置疑:54歲的波特力是高盛得以避免爆煲的主力人物,過去如是,現今依然。在得到貝蘭克梵(當時剛出任CEO六個月)與長期擔任財務總監的維尼亞(David Viniar)首肯之後,高盛開始執行波特力等人2006年下半年開始制定的策略;他們那時判斷,按揭市場將有大麻煩,並據此押下大賭注(高盛自己喜歡用「對沖」的說法)。結果2007年高盛盈利創新高,稅前盈利達176億美元,其中40億來自這宗「對沖」。2009年,在多數同行苟延殘喘之際,高盛風頭更勁,稅前盈利將近200億美元。
3 s, H6 Y4 l: v# J- h
/ P3 I1 H1 l( }4 `& i* \使高盛先知先覺的波特力,並不是英雄漫畫中超人死對頭盧瑟(Lex Luthor)那樣的角色。他熱愛運動,外表整潔,是一名懂得自嘲的威廉瑪麗學院畢業生。他在該校結識妻子卡米爾。波特力夫婦均畢業於1981年,他讀經濟學,卡米爾讀生物。兩人有兩名十多歲的兒子:馬克與西恩。他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特殊的預測能力。「作為負責風險管控的人,我近年曾預期十次衰退,但實際只發生了三次,」波特力說。現在回顧2006年的市場,他仍難以相信「當時市場是那麼樂觀,波動那麼小,信貸息差那麼窄,貸款條款那麼大膽,以及整個系統透過各種方式累積了那麼多槓桿交易」。tvb now,tvbnow,bttvb/ T/ X" g8 Y: z( H8 k+ G- ]0 Y

% r5 O6 @+ f0 s- _9 S( ?波特力並不是忽然間意識到市場將會爆煲。他說,這其實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他逐漸感覺到,市場參與者正累聚越來越多風險,但卻沒有得到適當的補償。2006年12月,曼哈頓布羅德街85號的高盛前總部,在維尼亞位於30樓的會議室,包括波特力在內的一批高盛交易員及管理人員決定採取行動,設計一系列複雜的交易,大幅減少高盛在按揭市場的長倉,在六個月內將高盛的頭寸轉為淨短倉。( ^8 d/ Z1 W  U9 \9 T" e% U
5.39.217.768 {9 i4 n$ N- P0 w- j
如此一來,一旦按揭市場崩盤,高盛將從中得益。這步棋相當奏效。例如在2007年7月25日,高盛的短倉使公司一天就賺了5100萬美元。維尼亞在當天給貝蘭克梵與高盛總裁Gary Cohn的電子郵件裡說:「你可以想到手上沒有大筆短倉的人情況如何。」
  f! M% r+ p, I% K. Y/ M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o3 I/ O' P0 U$ Z" j
在危機加劇之際,高盛還有其他一些有效的保護措施。其中一項便是「市價計值」(mark-to-market)制度,其他公司很少這麼做。在該制度下,交易員必須根據市價評估其交易的盈虧,而不是根據某種金融模型或個人猜測。
  `/ H0 l3 c$ y0 a" ]) v* s2 |公仔箱論壇) g; t- [2 l& J! q" ?0 l8 }2 z
高盛也避免使用帳外投資工具,這一點與花旗集團不同。高盛累積了500億至600億美元的流動資產儲備,大部份是靠高成本的長期資本融資,只有少量是靠短期融資。高盛認為這些資金有助該行應付難以避免的擠兌。(目前這種儲備已接近1600億至1800億美元,遠高於法定的資本要求。)波特力說:「事實證明,這種儲備是絕對必要的。它們不但幫助我們安然度過這場危機,也使我們得以維持做莊以及客戶絕對需要的其他服務。」1 j2 h9 U5 L8 s: L, g
公仔箱論壇" {) t2 a2 S% d1 }1 S/ j: s; c
高盛當年是否也可能落到雷曼或美林的境地?時至今日,這仍是人們熱烈辯論的話題。高盛至今仍表示,2008年10月美國財長保爾森(Hank Paulson)向該行提供的100億美元注資,高盛其實不需要也不想要。不過事實是,聯儲局2008年9月21日允許高盛與摩根士丹利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當局先前拒絕了雷曼的申請),高盛在三天後籌集到100億美元股權資本,其中從公開市場籌集到50億美元,另外50億來自投資家巴菲特。
; o6 p" S3 H* y/ f: w0 R- l* ^; D' A. y4 O. V3 V; \
波特力在2008年無法高枕無憂。「我對我此前的決定感到自責,希望我們當時有不同做法,」他說,「如果我滿意這個時期整個業界的風險管理做法,我會是一名不稱職的風險管理者。」波特力沒有像貝蘭克梵及其他七位高盛高層那樣,被要求接受萊文質詢,眾議院對金融業高層的調查也沒有找他。不過,他出席了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他在聽證會上表示,由於高盛長期重視風險管理,將相關作業提升至與賺錢業務同等重要的地位,高盛因此得以安全度過危機。他說:「我們是金融市場的中介機構,因此自願承擔這些風險,但這一切必須是基於審慎管控風險的基本原則。」
1 q* T9 ?1 H  u2 Z: m7 }+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f2 M  t; @" c% s: [# }- w
有人將波特力2007年5月11日的電子郵件解讀為:高盛壓低多種流動性不足且難定價的按揭證券的價格(那時高盛已經在執行它的「大短倉」行動),進而針對那些持風險頭寸的人下手。高盛的同行如貝爾斯登及美國國際集團(AIG)後來聲稱,高盛從2007年開始操縱這些低流動性證券的價格,深知因為自己將憑藉短倉獨享大利。
- f$ ?9 R8 g$ ]0 `$ r- b8 L4 g5.39.217.760 ~% _$ X  ?' B4 Z' S
波特力被問及5月11日的那封郵件時,表示不大記得具體內容。「我們經常期望在證券或產品或交易的市場價格上,不要欺騙自己或客戶,」他說,「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自己痛苦,客戶也痛苦。但是及時的調整或認列盈虧,或其他由此產生的信號機制或行動,這絕對符合市場總體的最佳利益。相反,如果裝作市場沒有變動,不去認列虧損,或不針對抵押上的虧損要客戶追加保證金,這些做法最終只會更有害。」
+ y: z0 [  u* z% g) k5.39.217.76
/ q$ w7 h/ N' {3 W1 F公仔箱論壇波特力對陰謀論非常不以為然,但他很清楚這種論調的存在。「我們按市價計值,是受我們的相關部門監控的,」他說,「我們必須根據可以實際交易的價格來評估。如果目前你只能以這個價位買賣,那麼這就是所謂的市價。」鑒於高盛在風險管控上投入大量資源(用貝蘭克梵的話來說,他是「98%的時間花在擔心那些只有2%機率的事情上」),波特力本應不必那麼擔心。不過他做不到。他說:「總是有更多風險。」
  t- P# ]! s5 b' B' a6 [5.39.217.76
& P, ~- n! C, u2 P- G
4 o- H# R; n" t  w) Y: ctvb now,tvbnow,bttvb文:William D. Cohan;譯:許諾: }. Z& d( h" C/ u/ v
原文刊於《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3期
1

評分次數

  • aa00

  
金融海嘯五周年(四)
. E. v7 X/ g1 W' D- d% l9 n1 ^1 u5.39.217.765.39.217.76: ?4 ]; ?6 I8 e% W0 E$ ]" p' U7 C- g$ Z

( s* h& n' c4 r' F佔領中環 香港的嘗試公仔箱論壇. b* t* M5 e* l5 I, k& G
本質上我們無法脫離資本主義灌輸給我們的生活方式tvb now,tvbnow,bttvb. u* s0 p% X+ x6 L- P1 p
— 運動的活躍份子Tiv9 h# e* J# w" S* |
. P! U# Q0 G2 l
2011年10月15日,一群具左翼色彩的團體及金融海嘯下的苦主,響應「佔領華爾街」運動「我們都是99%」的號召,發起「佔領中環」,試圖將「一個被資本壟斷的空間,據為公有」,高峰時吸引了逾兩百人的參與。% s/ _: G$ k4 q  T; T% }
在這個暫時構建的公共平台,雷曼苦主、外籍勞工及工會提出各自具體的訴求,露宿者、全球的背包客在這處隨意居住。一個叫Mark的美國青年每日帶來大量超市、食肆丟棄的食品,分發給人們,直接促成了一個關心剩食的NGO組織「豐剩」的誕生。而一群無政府主義色彩濃重的年輕人,則建立起「組織鬆散而關係密切的部落」。他們通過協商解決所有的事情,小到「反對資本主義」的橫額到底是用花布還是白底黑字,大到在滙豐向法院申請清場後,開一場名為「點收科」(粵語,意為「如何結束」)的研討會,邀請所有人對十月佔領行動進行反思。) t7 u6 Q) H0 y  c
" u8 Q( b; I! [! ]8 _* y* }
然後當「反對資本主義」的口號落實到佔領時的具體生活時,困惑產生了。比如發電機被搬走後,一些人離開了。「我也很渴望自給自足,但我們習慣了電腦和網絡,」運動的活躍份子Tiv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說。「本質上我們無法脫離資本主義灌輸給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習慣了便利,」在佔領現場生活了3個月的梁葉漢在一次訪問中表示。
- m+ \7 m( @/ O/ b) B公仔箱論壇5.39.217.76" v0 H' p" G$ n' W' B' P
「你們到底要改變什麼? 」佔領中環看上去的無目的性受到不少疑問。「我不知道,」參與佔領行動的學生Toto在一次論壇中回答,「也許是嘗試建立或者實踐一些另類的生活,資本主義以外的一些替代。」8 b" M( M; P( _! l! R$ ]
& G6 [) s6 e5 A! D3 X9 B* ?
不過研究者許煜卻並不因「未知」而感到虛無。他在一本為「佔領中環」而寫的書《佔領論》中寫:「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巨大的轉變,而下一步應該怎樣,其實現在並不需要,也不可能知道。(但重要的是)佔領中斷了我們固有的操作手法,並開拓了一個新的思考空間。」2012年9月11日,中環滙豐銀行總部地面一角,十餘個年輕人大呼「反對資本主義」的口號,近8小時後,年輕人被一一抬走,持續逾十個月的「佔領中環」暫告一段落。這也是「佔領華爾街」引爆的全球佔領行動中,持續時間最長的行動。
; r. H2 O; C3 `$ s
持續逾十個月的佔中運動是全球佔領行動中時間最長的tvb now,tvbnow,bttvb; s5 B2 @8 s9 T' n! K' l$ \1 S

3 J2 y4 O1 Z+ j$ [1 dtvb now,tvbnow,bttvb文:呂陽公仔箱論壇& I0 I$ g# F/ ^
原文刊於《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3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