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少年家不來,我們的節慶怎麼辦?”:年輕人愛藝文棄文化‧我們的節慶還能撐多久?

  • 印度人的節慶,華人也會來插一腳。你的身影中有我,我的也有你,這是馬來西亞跨文化的特色,也是最吸引遊人的地方之一。(圖:星洲日報)

    ' g1 Y: ~% K4 H: t
  • 宗教節慶總能感召更多人的參與,因為信仰是每天都要面對的事。(圖:星洲日報)

    5.39.217.76& ]7 M3 d$ _! [
  • 老外的小朋友來本地參加中秋晚會時,對提燈籠這玩意感到興趣不已。但,為何我們的年輕朋友卻對文化節慶提不起勁來?(圖:星洲日報)


    " X$ v0 @7 n# w9 a9 x7 I, O0 ]) B5.39.217.76
  • 檳城節慶特別多,單單宗教上的節慶就已經數不盡了,再加上文化的、藝術的……喜歡感受熱鬧氣氛的朋友,來到檳城總有參加不完的派對!(圖:星洲日報)


    / {- L, {$ r+ I5.39.217.76

; e! c$ @! J' h3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l- f! B5 O6 `% r  }5.39.217.765.39.217.76: m. l4 H2 V9 E( b( M% T

3 _# N# W9 \5 s5.39.217.76
: Q3 o2 ]9 d; O2 l  w6 v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J3 R# g6 p' i
公仔箱論壇0 Y8 M4 b5 E- K" {, `2 p
檳城節慶特別多,喜歡感受熱鬧氣氛的朋友,來到檳城總有參加不完的派對。
/ L: H& E  Y- |, n. U) `tvb now,tvbnow,bttvb今天與華人在古蹟區的大型廟會中同慶新春,明天參加印裔同胞的大寶森節擲椰儀式,後天又可以在開齋節的開放門戶上品嚐馬來糕點;接著還有喬治市節慶、中元鬼節、九皇大帝誕辰、日本盆舞節、聖誕節狂歡,跨年倒數、品味果王季節的飄香……一個接一個,歡樂得不得了。
- T6 L( Q+ P7 I2 X5.39.217.76拜歷史條件所賜,檳城既有多元民族的習俗文化,同時也是一個國際化程度極高的城市。每一年除了歡慶各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宗教節慶外,國際間許多重大節日在檳城也都會有各自的慶祝活動,豐富的文化底蘊,讓各個節慶的魅力渾然天成。3 }/ t4 K( }% L/ A
“真正的亞洲”(Truly Asia,馬來西亞旅遊局宣傳標語),形容的,大概就是檳城這幅熱鬧的景象。在這裡,整座城市彷彿是在舉辦一個長達365天的嘉年華會,遊客愛參與齊盛,人民也理所當然的看待一切。& i# m  Y3 {& `" O1 V( ?  C
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十年過去了,所謂的“嘉年華”不厭其煩、周而復始地被“複製”再“貼上”,相同的節慶年年上演,遊客好像依然喜愛,一切美好如昔。tvb now,tvbnow,bttvb/ ~; M! p6 O) C  t+ U
只是,當所有的東西看似沒有改變、一切都很正常的時候,巨大的危機,往往已經潛藏在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I" s- [0 j: I" Z% V
我們委實不能再“自我感覺良好”下去。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X9 ?$ q5 H( Z
缺乏興趣不參與9 ^- r$ D' R1 O4 T
節慶少了年輕人怎傳承
* M4 _9 v7 r3 T! v
去年9月19日,檳州華人大會堂舉辦年度的“中秋晚會”時,發生活動才進行至中途,就出現一半參與者落跑的窘事。偌大的禮堂原本擠了400人,竟然在繪畫比賽進行頒獎後,驟減到不及200人,場面之尷尬可想而知。(為何中秋晚會居然有“繪畫比賽”?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檳華堂文教組主任陳森才當時接受媒體訪問時的解釋是:由於如今中秋節慶典趨向普遍,許多地方都有舉行慶中秋活動,因此分散人群。
' P  t/ `9 f# R0 f3 j- ^5.39.217.76可是,這是單一個案嗎?除了中秋節,社團在舉辦元宵節、端午節、冬至等等的慶典時,會不會也出現參與人數逐年下滑的跡象?
/ ~4 ^7 o9 |) T1 M社團青黃不接問題嚴重tvb now,tvbnow,bttvb1 A/ _9 V2 P1 d4 g! x# o
這一點,年長的社團負責人絕對會了然於胸。否則,這幾年地方新聞的版面上,就不會常常出現他們在致詞時感嘆社團青黃不接,年輕人不愛參與的報導了!
( v8 }$ t: |' `  F公仔箱論壇網絡世代對傳統文化節慶、對血緣性地緣性的社團缺乏興趣已是不爭的事實,它似乎也是全世界的共同現象。中國有之、歐美有之,檳城亦一樣難逃命運的安排。
  k9 [. Y9 W8 ?" p- u5.39.217.76組織沒新血永續經營夢碎
$ I. F$ ~6 C1 z8 N0 ^/ X/ H/ a2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沒有年輕人的參與,等於沒有了生命力的挹注,一個沒有新血的活動與組織,怎能成長,怎能永續經營?
4 q: X: a7 P0 m; k  g7 L# _我們擔心,往後還有沒有人透過舉辦種種的節慶達到製造歡樂、提昇觀光產值、發展周邊產業、帶動城市行銷、增進地方居民光榮感,進而培養文化生活的工作?0 N$ h; c2 F3 `# _3 u
我們更憂慮,到最後,這城市的文化該如何傳承?對於一個十分依賴文化產業的世遺老城來說,這是不得不思考的大哉問!tvb now,tvbnow,bttvb( |* N/ n" V. i' z1 k: [
可惜的是,不管是本地的政府部門、學術單位或者是民間組織,至今都沒有一份科學的研究和資料,告訴大家年輕人是如何的與傳統文化節慶漸行漸遠,更別談怎樣做出全盤檢討,找出解決之道了。
: I- N& b& v$ V. P* Z公仔箱論壇如中秋晚會端午節……5.39.217.76# ^' w% |8 x+ D
僅22%青年一年響應1次
& h* G0 N$ c  ?
去年年底開始,《大北馬》進行了一項民調,走訪了203名14至20歲的檳城年輕華裔,其中,女性佔56%,男性則佔44%,抽樣誤差在正負4個百分點之間。希望透過較為科學的方式,嘗試瞭解時下年輕人對節慶的一些觀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9 r- x: V5 T" |4 R: a! t
經過去年10月至12月的調查,蒐集的有效樣本為202份,分析後得到一些的結論:82%的的年輕人,在沒有家人的帶領下,會主動於一年內會參與至少一次的宗教節慶(形式包括遊行集會、根據宗教習慣進行一些集體的儀式等),諸如衛塞節、大寶森節、聖誕節、九皇大帝誕辰、中元節等。兩次以上者為10%、三次以上者為4%、五次以上是1%,,零次為3%左右。' {! H1 v$ d, A2 J- M1 D$ u
卻僅有22%的年輕朋友會在一年至少出席一次傳統的種族文化節慶,如中秋晚會、端午節、冬至等慶典。零次者達72%。
7 j/ t( v  R  W9 t" W年輕人選擇出席宗教節慶多於文化節慶的理由,在於38%為本身的信仰所趨、46%受朋友的影響、16%的受詢人士則認為宗教節慶好玩有趣得多。
. t; D7 B* S  b3 }( M5.39.217.7674%人希望參與藝文活動tvb now,tvbnow,bttvb! y" |! ?+ E% {2 o4 h
受訪者當中,高達74%的年輕人表示,如果下個月檳州政府決定承辦一個新節慶,他們最希望見到的的節慶是有關藝文的活動。民眾在開放式的問卷上舉例:電影節、音樂節、舞蹈節、表演藝術節、文學節等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 b1 r+ C0 @* Y/ N
經過交叉分析以後,男性又比女性更踴躍出席節慶活動,一年至少出現一次宗教節慶的男性達78%,較女性高出10餘個百分點。
$ A9 }' z) }( G! X+ w3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活動無聊重量不重質”
3 N# {; g  ?8 \. ]+ N棄文化原因“沒新意”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A, ^* v8 s) D
年輕民眾棄文化,選擇宗教節慶的理由林林總總,重複最多的原因是:“沒新意”。% x) G5 _+ J- \! A4 E* F& v  C1 ^5 T
20歲的大學生譚偉健告訴記者:“我不去參加民間社團或政府舉辦的文化節慶,主要是因為太無聊了,不是吃吃喝喝,就是甚麼歌唱跳舞表演,再不然就是兒童才藝、繪畫比賽,看起來好像都是為辦活動而辦活動,大家都只重量不重質。”tvb now,tvbnow,bttvb# @8 N% r6 q7 }4 }5 |1 v4 j
“我參加完了以後,會對中秋節、端午節……有更深刻的瞭解嗎?我會對華人文化本質更認識嗎?你知道的,完全沒有。”$ i0 A5 S% y2 N4 U8 T/ Y4 u' @2 H- x) ~
省思問題解開困境" O+ O9 E; P9 W; B
勿讓節慶淪為有外表沒內涵
/ Y/ F% h4 ^; y( W0 j7 N  ^$ S
《大北馬》的這份民調,非想證明年輕人不愛參與文化節慶,而是藉由這方式去省思目前檳城所面對的一些問題,期許拋磚引玉,讓全民一起思考如何做到“既有節慶活動,又有文化深度”,而不是讓年度的節慶淪為“只有外表形式,沒有文化內涵”。
1 \' j2 E- [1 C, X3 A: S5 X. u9 j, Y4 L% @0 \而接下來的幾天當中,記者除了會針對民調繼續做出分析以外,也會邀請文化評論員、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等共同探悉這個事關檳州旅遊命脈的重大命題,剖析州內節慶的困境與反省。這個努力,我們需要大家的參與。
1

評分次數

  • civicboy196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