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1日 04:10# @7 {! ]0 @5 B5 c* t7 u4 f
小字型中字型大字型# L9 i6 d) h- o" r8 H9 }9 o
公仔箱論壇8 K4 E) ?5 v) \3 m" n
! `8 J$ b( ~7 @4 Ftvb now,tvbnow,bttvb經濟部指出,網路瘋傳的「黑箱服貿懶人包」有多處謬誤。(圖取自經濟部網站)2 l) y6 `! _+ {* }0 ~" M8 L- u, @1 T
$ k% B# n: u# u6 X7 D: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 u( i* [$ F+ X6 V4 x' R
網路上瘋傳的「懶人包」來了解服貿,這些懶人包多數根據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的一系列「黑箱服貿自救寶典」濃縮而成,由於內容有不少錯誤詮釋,致許多人被「黑箱服貿懶人包」錯誤引導而不自知。(圖片取自YouTube)0 ~! B. m- F; Z( \/ q" c! F
5 T3 f3 n. X: r1 _- S反服貿學生及民眾18日起占據立法院議場,一時反服貿成了青年「夯」話題,但你可能不清楚,在這場學運背後,不少人是透過網路上瘋傳的「懶人包」來了解服貿,而這些懶人包多數根據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的一系列「黑箱服貿自救寶典」濃縮而成,由於內容有不少錯誤詮釋,致許多人被「黑箱服貿懶人包」錯誤引導而不自知。
* J+ Y$ v8 V$ _4 ^tvb now,tvbnow,bttvb
% E( w: X5 L$ o: h7 m目前在網路上流傳的反服貿懶人包,多半基於鄭秀玲的3個「反服貿自救寶典」簡報檔內容製作而成,但經濟部卻指出鄭秀玲等黑箱服貿懶人包十大謊言,扭曲事實,抹黑服貿。據了解,打著台大經濟系教授認證,肯定有毒,來誇大服貿的可怕,是導演出這次學運的幕後黑手。
. W! f/ S! o" U: h) W5 v* {5 H' q7 ]1 q) Q& M: {$ G0 m
懶人包 經部列10謬誤5.39.217.76. x/ y% a: F$ A# G0 X
5.39.217.76& g9 G- ~' c/ e. G4 K
這些懶人包像是公民覺醒聯盟製作的「黑箱服貿懶人包」、以及網友killbonra做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筆記」等;這樣的懶人包雖然號稱3分鐘可以了解《服貿協議》,卻也演繹了不少錯誤詮釋。而謬誤之處,不是危言聳聽,就是過度誇大服貿開放衝擊,也難怪馬總統忍不住曾痛批她是造謠者,而經濟部更指出其十大謬誤。以下舉出數點最明顯的錯誤。
" w* `, S k' w6 G: L# o4 u. q+ n- ^+ Z+ u) }5 x
第一,懶人包強調《服貿協議》兩岸開放不對等,甚至宣稱大陸對台開放比秘魯、巴基斯坦還要低,但完全忽略WTO會員國的談判開放幅度,都必須與WTO承諾對照比較。兩岸在WTO的開放標準不一樣,「超WTO」的開放數目是否對等才是關鍵。而在《服貿協議》中,台灣的超WTO待遇僅19項,大陸對台卻有80項,很明顯是大陸對台開放程度較高。0 T+ e' H* L) C% ^
$ A& I/ @$ b9 Y5.39.217.76第二,開放生活產業,恐被陸資攻占。懶人包認為舉凡雜貨、小吃、麵包、眼鏡、金飾等上千種行業都會被陸資取代;但這些批發零售行業,台灣在4年前就已對陸資開放,由於台灣市場小,儘管早就開放,並沒有「遍地陸資」的情形;同時「恐陸」卻不恐日、美,顯然有特定歧視大陸意識形態。
. N1 K% r/ O* V5 n$ U9 D. K5.39.217.76( U: [6 O# t" m4 _5 n) @
大灌水 恐嚇台灣人tvb now,tvbnow,bttvb2 r! n7 {; L5 Z. u
: X, g6 _' r2 S# R& ]第三,懶人包也引述鄭秀玲說法表示,政府騙民眾只開放64項行業,實際上卻有上千種行業,並宣稱有500萬人將受影響、工作被陸勞取代。但這64「項」本來就是國際經貿協議都使用的CPC行業分類號,每一項涵括一類「產業」,換算成行業自然變多,但也並非上千項。同時,服貿根本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台,而把所有開放產業的勞動人口加總得到「500萬」,等於宣稱所有開放產業員工通通都會被陸勞取代,根本是不可能的情形。
6 f8 t: ]$ K2 D9 d5.39.217.766 Y5 f& w% @+ U( Z
第四,對於開放項目,懶人包沒有指出還有許多限制,過度誇大開放範圍,繼而引發不符比例原則的國安焦慮。例如港埠業與橋樑隧道管理只能合資,而且比例須低於50%,而且不適用政府採購,在這些條件下,台灣幾乎沒有可資開放的項目;而航空貨運集散站,則限定合資比例不得超過10%,說要掌控物流,實在太過誇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