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5 n( o; S, ?) Q公仔箱論壇《評晉劇「三上桃峰」》,1974年2月28日《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
+ p E! a' [& K% Y. G. k6 b3 p5.39.217.765.39.217.76 c5 H+ b) \/ `/ H2 ?* z
: d/ H. v) Q' \1 p" W9 jtvb now,tvbnow,bttvb1974年2月28日,人民日報刊登「初瀾」文章《評晉劇「三上桃峰」》
* o' N. A, Z2 N' l- B! o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V/ t$ q [3 t8 P5 _4 g$ n" F
不僅是打「死老虎」,只要有武松提點,「活老虎」也能打。在文革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運動「反擊右傾翻案風」中,鄧小平成了攻擊對象。北京寫作組是這次運動的批判主力。
* q* d& M/ O: r r" e9 Q* f# n' l「梁效」和「初瀾」輪番發表批判文章,指鄧小平「懷著瘋狂的仇恨心理,采取卑劣的鬼蜮伎倆,封鎖、歪曲和偽造毛主席指示,妄圖把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革命旗幟砍倒」。
3 X& j, m; l9 u1976年1月,梁效出爐文章《回擊科技界的右傾翻案風》,緊接著3月份,初瀾發表《堅持文藝革命,反擊右傾翻案風》,自問自答:
% H9 s5 s- A i" |" T
+ \5 P# P+ u) Wtvb now,tvbnow,bttvb——「文藝界的這股黑風又是從哪裏刮出來的?」5.39.217.76) o* ~0 g1 c: i: x
公仔箱論壇 s# v# x" d, s: z1 V2 {7 }' \
——「現在很清楚,風源還是出自那個黨內不肯改悔的走資派。」
0 e6 W" s3 F% v5.39.217.76
0 ?' h* P+ A! L c* e! u5 u7 M: [批鄧,是毛澤東對鄧小平提出把「發展經濟」作為首要戰略、試圖脫離文革邏輯的反擊。在領袖的絕對權威下,鄧雖不是「死老虎」,卻已無反擊之力。
. n* }. e( _- P1 Ttvb now,tvbnow,bttvb「梁效」寫作組的組長范達人記錄下這一戲劇性的轉折,他曾「對鄧小平有好感」,但出於對偉大領袖的無條件信任,他對鄧的態度也「隨毛對鄧的態度而起伏」。公仔箱論壇) H" u2 S8 q4 z2 m( z3 B
老虎怎麼「打」,是寫作組們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而「打」誰,寫作組既沒有決斷的能力,也不具決斷的意願,只有絕對的服從。tvb now,tvbnow,bttvb2 X7 B M5 v4 j6 v& d: y
tvb now,tvbnow,bttvb9 A$ g7 {# T. j# K, T
「指哪兒打哪兒」的寫作,还要配合第三套本領 ,「吹」毛澤東思想的「法螺」,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中央黨校的「唐曉文」在《讀幾本哲學史》一文中希望哲學史工作者們「遵照毛主席的教導」,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批判總結中國的和歐洲的哲學遺產;
b3 [& F( k! X$ L5 A8 |
v* k7 O" q4 J& i( ]'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解放軍的「解勝文」於1966年的建軍節發表萬字文章《毛澤東思想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借用幾十個戰士的名號寫頌歌,組成「大合唱」。
2 Y+ x% k3 ^4 @& K7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學習毛主席,歌頌文革中出現的新鮮事物,是非中央直接領導的寫作組的「日常」。此外,認真學習中央寫作組的文章,跟上思想步調,研發「同題作文」,也是這些寫作組成員們的「硬功課」。
9 H1 T4 k) \* n0 h4 C( `9 qtvb now,tvbnow,bttvb「解勝文」曾經的成員吳潤生回憶,當時寫作分「六步走」,第一步就是「吃透上級精神」──這個上級不是軍隊領導,而是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解放日報、文匯報這些中央大報的編輯。他們間「經常電話不斷」,還邀請編輯們「親臨指導」。
1 [+ f& p/ H9 Z5.39.217.762 G+ `( L- Z/ x, c$ [7 Y2 @
此外,政治文學創作也是寫作組的副業。曾加入上海市委寫作組的復旦中文系學生龔斌回憶稱,他在寫作組的主要任務是依據「樣板戲」標準,寫作歌頌地質隊尋找地下水的電影劇本《珍泉》。
, S. U, C& N3 W @* R- n5.39.217.76( Z' s9 L3 S( T) E, y" J ^# T/ k4 q
強大與軟弱不管是「青出於藍」,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似乎都暗示著寫作組中執筆的,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果真如此嗎?
: _$ R* C. {" {+ [
2 e; V$ w" @1 ?, Q" O( F現存資料中,除了中央寫作組的作者姓名履歷尚屬可知,許多更低層級的寫作組成員則湮沒無聞,在回憶文章中也僅以「成員程」、「成員李」等代指。但從回憶錄和史料照片中可以看到,寫作組的主力大部分處於中青年,處於人生中最該鬥志昂揚的歲月。5.39.217.769 F0 A4 @* v4 E+ g4 g
7 S9 T! |- b" ]2 [! T
以「梁效」為例,成員以北大和清華的教員為主,其中范達人擔任寫作組組長時年僅38歲; 被江青稱為「女狀元」的清華大學教員王世敏年齡在40歲上下;而最年輕的政工組幹部龍協濤年僅28歲。
6 B0 @! _% E4 Ftvb now,tvbnow,bttvb
7 t9 h0 m: X0 Y( r6 G+ @0 v- Z- r公仔箱論壇當然也有老人。年近古稀的馮友蘭,在1972年接受了「梁效」的顧問頭銜。他賦詩一首:「為有東風勤著力,朽株也要綠成蔭」。寫作組的主要領導,也都是摸爬滾打多年的政治人物。) O9 t& M% k2 j! M
與文革後期的其他革命組織一樣, 寫作組雖是「文人天下」,卻不能成為知識分子的自留地。當時有「摻沙子」的說法, 即派軍宣隊、工宣隊、農宣隊到學校、科研院所、文化部門進行領導,以改變「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統治」的局面。8 M2 k6 [& i" v2 l) Z& c& M0 o
( _6 F' v; q0 R; C) l+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梁效」 就「摻」進一個清華電影放映員盧振義,作為工人代表,不負責寫作,卻是黨支部成員。黨支部書記李家寬則是軍宣隊代表。0 M: D/ k _1 |0 o- J# n3 d
參加寫作組的文人,有不少之前曾是「牛鬼蛇神」的一份子 。加入寫作組,一定程度上成為他們躲避下一波政治災難的庇護所。然而也是寫作組,將他們捲入更深的政治漩渦。
+ S8 s# p5 d3 X% U- @* Q1 ~漩渦的威力,在文化部寫作組負責人于會泳的經歷里展現無遺。于會泳1966年6月被上海音樂學院定為「三反分子」,經歷揪斗和抄家。之後他似乎「洗心革面」,第一個提出了文藝創作「三突出」的原則。
" ]- W$ \& ~( a
. g) k( e9 p: g$ s) l) B$ ]tvb now,tvbnow,bttvb此後他一路晉升至文化部,主持「樣板戲」,并開始負責文化部寫作組「初瀾」的工作。他組織撰寫的批判《三上桃峰》文章,曾直接導致山西省委改組,無數官員下台。
7 O3 Y3 c1 w! h% s& c5.39.217.76然而1976年四人幫倒台后,于會泳被免去一切職務,開除黨籍,并遭審查逮捕,定性為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重要骨幹、死黨。1977年,他服來蘇水自殺,經搶救無效身亡。
4 E& E- |9 ^& J5 y( E政治掛帥的年代,個體生命的尊嚴如此脆弱,連政治話語的炮製者也概莫能外。隨著四人幫勢力的終結,各大寫作組的頭目也隨之遭整肅。「梁效」的黨委書記遲群和上海市委寫作組的負責人徐景賢,文革結束后均獲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tvb now,tvbnow,bttvb9 C, A. O7 _4 U I I3 {6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e! L& K# R; z) N% o
也有一部分人,以組長或成員身份處在寫作組非核心位置,在政治清算中受影響較小。他們中的一部分之後在學術上仍有所成。2012年去世的復旦歷史系教授朱維錚,被尊為「復旦學術的一面旗幟」,他曾是上海市委寫作組歷史組的一員。2014年去世的北大哲學教授、國學大師湯一介,也曾是「梁效」的一員。
: r# \- z! ?9 }7 b+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地方寫作組成員的命運則更令人唏噓。影響頗大的江蘇解放軍27軍「解勝文」寫作小組,其成員或因才能遭妒遭開除軍籍,只能回家務農務工;或陷入「筆桿子」的角色無法自拔,文革后繼續以領導代筆人的身份工作;也有人仍熱愛文學與歷史,投身文革史研究。: K2 W$ J q& f; m1 J9 f
- c: B+ z1 i9 u% d'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回頭看,進入寫作組,是當時這些知識分子無法拒絕的命運。他們或真心投入,或只為權宜,回頭卻發現曾經花費大量精力投入的這場「戰鬥」,實質上只起到了「顛倒是非,擾亂人心」的作用。他們引以為傲的筆墨功夫,原本可以發揮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卻成為政治虛言的裝飾品。
. i+ U6 _$ ]7 U5.39.217.76公仔箱論壇5 F/ ?7 ?0 N( K3 P1 e9 R' W* w- @% n
1978年3月21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刊登中共北京大學委員會的文章《論梁效》,批判梁效是「四人幫」的「反革命別動隊」。文中點名了各個寫作組,稱「四人幫’為了「建立他們的『新天朝』,豢養了一批所謂輿論班子,除梁效之外,還有什麼羅思鼎、唐曉文、程越、初瀾、任明......」文章用文革式的語言批道:「梁效三年的短命歷史,就是充當『四人幫』反黨集團篡黨奪權急先鋒的罪惡史。」
' a0 u7 d8 |/ i0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n( q- U& g+ N: q, T* d
. I0 p8 o! u6 ?0 V: a
《論梁效》,1978年3月21日《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
* v( X( f) i/ G' g8 } o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a0 `' v* v. R: D
# P* ~& B! ~; d/ R; }! k公仔箱論壇錢理群曾說,文革是以文革的方式結束的。《論梁效》則讓我們看到,寫作組如何以写作組的方式終結。「小報抄大報,大報抄梁效」,寫作組原本引以為傲的口號,成了定罪的鐵證。組長范達人表達工作決心時曾說,「我們不能在這裡吃乾飯」,一句話,也成了他的罪狀。5.39.217.76% t$ j) }# s5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1 y: G! y' c* j; R4 D; y
文革五十週年之際,「寫作組」這一組織方式并未消失,更有擴張之勢。今天黨報上的諸多評論文章的署名,如「鄭青原」(正本清源)、「任仲平」(人民日報重要評論),一望即知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取名的方式也與過去如出一轍。5.39.217.760 h: p8 ~' F ?4 m$ W
+ [: ^% i8 ^! f) ]* Y$ {4 W4 @網絡時代的黨媒「寫作組」 形態則更為多樣。《人民日報》旗下的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和「學習小組」,何嘗不是WEB3.0時代的新型寫作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