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朱敬一/台灣往何處去?

一九六八年,長沙高中高一生楊曦光寫了一篇「中國往何處去」的文章,被以「反革命機會主義」之罪名下獄十年。曦光出獄改名楊小凱,赴美留學後成為知名經濟學家,也是我的好友。他生前好幾次來台灣,都向我感慨:台灣社會欠缺前瞻的、國際的見解,也太注重內部政治,容易形成國家發展的危機。 的確,今天的台灣政壇與媒體,真的缺乏「台灣往何處去」的宏觀思考與探討。台灣社會對「往何處去」討論最多的,當屬統獨議題,而且這些討論多為分析性、主觀期待性。然而絕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會同意,我們的政治未來要由台灣人民選擇決定;故個別人物的主觀期待或分析,頂多只是遊說人民的劇本。台灣的政治領袖也許太在意自己的政治劇本擴散給多少現在的選民,而忽略了「未來世代的人民是否還有比現在更寬廣的政治選擇的實力」。 前段論述,其實是政治上的「永續」選擇論。在環境與經濟上的永續概念,是要擴大或不減損後世子孫的選項。例如因環保與經濟兩邊各有利害,故永續理念遂主張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且以不減損後世選項為前提。但如何讓我們的「政治」走向維持永續選擇的能力,我認為更是重要。 台灣許多人都說要拚經濟,但是如果我們的經濟還是這樣悶下去、還是走卅年來的簡單代工老路線、還是不加強創新研發的能量、還是以「減稅嘉惠人民」去糊弄社會、還是在吃李國鼎與孫運璿時代留下來的老本,那麼我們的經濟實力必將逐年流失,而後代子孫的政治選項也必然受到限縮。因此,拚經濟其實是為了維繫後世子孫政治上的永續選項。 然而拚政治與拚經濟有些根本的不同。政治是一個國家的內部邏輯,少涉他國。有沒有司法關說、立法院運作有沒有效率、監聽是否濫權、特偵組該不該廢、抗告有沒有駁回,這些政治議題雖然有其內部重要性,但是大致而言都與世界趨勢無關。但是在全球化時代,拚經濟幾乎必然是世界性的、外觀性的,與前述內政邏輯截然不同。卅年前孫運璿院長主政時,韓、越、中、印都不足為觀,那時候台灣只要做對事就會成功。但是現在韓越中印都相繼甦醒、大步向前,故台灣不只要做對、還得要做得比競爭國要好、要快,才可能成功;這就是拚經濟的必然外觀性。 每一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當我們花了大比例的能量在內部議題、內在邏輯,我們又何嘗有餘力跟上世界競爭的邏輯?英國人大力反GMO(基因改造作物),台灣社會有些人向英看齊,也是一股腦地反基改。德國人強力保障個人資料隱私,台灣向德看齊更加青出於藍,訂出全球最嚴的個資法。全球各國反核不反核立場各異,台灣不少人有堅定的反核立場,絕不妥協。每個國家多少都有環保爭議,但是台灣卻訂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環評否決立法與審查。全球許多國家在做租稅競爭,台灣降稅更是天下第一勇。以上每一項,都是台灣的內政抉擇。從內部邏輯來看,每個爭議都有理由要動員抗爭,但是點點滴滴的內部邏輯加起來,我們還剩下多少外部競爭力?台灣後世子孫還剩下多少政治選擇空間?  台灣需要改變,需要快速、勇敢、果決的改變。若是只關注內部邏輯,很可能贏了某些抗爭,卻減損了台灣在政治選擇上的永續實力。每當我想起已經逝世的楊小凱,就想起他一九六八年那篇文章,也想問問我所摰愛的台灣土地人民:「台灣往何處去?」 (作者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