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來,台灣一直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每當經濟遇到瓶頸必須有所突破時,總是徘徊歧途,遲疑不決,始終上不了正路,常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主政者故步自封,不能勇於突破,固然是重要原因,更大的阻力則來自發言盈庭的學術界,但有見人所未見、足以振衰起敝、開創新猷的主張提出,隨之必有激烈之批判,再好的創見也變得體無完膚;於是一個又一個本足以力挽狂瀾的獨特見解,就淹沒在眾聲喧嘩、是非混淆的混戰之中。 向來落後於我國的勁敵南韓,就是最大的獲利者;只要虎視眈眈地悄悄注視這一場又一場的鬧劇,攫取我們的創意,搶先付諸實施,立即超越前進;高速公路如是、大鋼廠如是、捷運系統亦復如此。我們最新也最巨大的對手,中國大陸,顯然也看出了個中三昧,依樣畫葫蘆;上海自貿區後發先至,短短兩個月即掛牌開張,從落後兩年到超前,就是一個令人汗顏無比的例證。 自由經濟特區的主張從首倡迄今已五年半,經濟部長拍板定為「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名也歷三年,即使從馬總統將之納為「黃金十年」的重要項目算起,亦兩年於茲,但執政當局根本虛應故事,直到最近才大張旗鼓地宣稱此為馬總統上任以來最重要的政策,在國慶演說中並將「自由經濟島」視為台灣經濟努力追求的目標。但窺其實際內容,不能不令人啞然失笑。 目前所規劃的六海一空加一生技園區,不論喊得如何震天價響,號稱「前店後廠」云云,其實與2003年民進黨所提出的「自由貿易港區」加上保稅區、科學園區等所謂特區的規劃幾無二致,頂多稱得上一個虛擬的自由經濟區。十年前首創的「自由貿易港區」,既然歷經兩朝迄無寸進,憑什麼換上一個新的名目再額外加上些許租稅優惠即可大放異彩?兩岸乃至台韓之間的競爭,近年來我們屢戰屢敗,並非其來無自。 即使這樣一個小腳放大的「偉大」政策,當馬政府認真看待、戮力以赴,也立刻招來學者專家四面八方的圍剿。有人高喊,這是「聲東擊西」,表面上為加入TPP未雨綢繆,實際上是暗渡陳倉、讓爭議中的服貿協議藉此偷跑,對岸白、藍領人士堂皇打破重重禁令,長驅而入,對岸資金可將黑手深入台灣攫取寶貴的領先技術。有人怒斥區內給予種種特權,使區外業者居於不利地位,將無以存活。勞工專家更指控這是變相開放外勞與外國人才進來搶奪本國勞工工作,將會使白領、藍領都沒有未來。 不能不令人慨歎這些反對者的見識與勇氣連「摸著石子過河」的鄧小平還不如。因為特區也者,正是為了突破困境、嘗試新觀念、新作法的實驗場,若與區外無別,則全球一切特區,包括南韓的仁川,對岸的上海乃至日本的東京試驗區,都將其蠢無比。 台灣目前深困於對手挾相對自由、優惠的地位攫奪市場的不公平處境之中;而且與對岸的「貨貿協議」最快年底即將簽訂;我們正處於即使不要自由,自由也將撲面而來的緊迫關頭。同時台灣投資環境日劣,在國際市場節節敗退,唯有加緊自由開放的腳步,效法星、港,才能獲取無比巨大的商機。 因而特區之議,不在靜態地搶餅吃,而是要動態地擴大商機、爭取外人投資、開創嶄新局面,讓整個台灣由見其利而去除對開放的恐懼,進而建立港、星無法比擬的強大優勢。我們曾舉例,此猶如上天大發慈悲,將數個新加坡送給台灣比鄰而居;若謂因此我們的產業就會被淘空、勞工會走投無路、台灣將被陸資陸企所攫奪,豈不是睜眼說瞎話? 政府認為政策是對台灣整體有利的,就要勇於去落實,不必在乎一些不入流的反對人士的愚見,如果任何政策都要符合全民期待,滿足所有人的利益,碰到些許相反意見就退縮,那台灣就只有再繼續落後韓國、中國下去了。 5.39.217.764 V: l( F' a( X+ ~+ l$ e
* N+ L6 ]; q* z* L
9 B0 u/ p1 ~; G2 \: {9 u5 O' p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4 u8 X, ~2 ~* P1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