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倒閣失敗,黨內檢討聲音四起,立委邱議瑩直言:「整個黨被柯建銘綁架了!」民進黨現在總算看出柯建銘的危險了,但仔細思索,綠營倒閣失敗後立刻宣布關閉朝野協商,如此一來,整個立法院其實仍形同坐困在柯建銘架設的牢籠之中。 關說案發生後,民進黨的表現荒腔走板,一路被柯建銘牽著鼻子走。綠營先是扮演「王金平的親衛隊」,然後又變成「柯建銘的馬前卒」;蘇貞昌親自率領全黨「倒江」、「罷馬」,喊打喊殺,卻忘了回頭看看坐在自己抬的轎子上的大老又是什麼德行。一邊高呼正義,一邊卻簇擁著失德者,如此言行分裂,民進黨如何期待民眾相信它的主張? 如果說馬總統在關說事件中犯了「見獵心喜」的錯誤,那民進黨因見獵心喜而付出的代價不會更小;如果說馬總統為司法關說鍘王金平是不符合比例原則,那民進黨為關說案而發動倒閣倒馬,更是不符比例原則。問題在,民進黨太聰明,太容易抓住別人的弱點;問題也在,民進黨太自以為聰明,因而看不見自己的缺點,甚至以為別人也看不到自己的錯誤。 平情而論,馬英九聽取黃世銘報告的程序正當性如何、特偵組監聽有無浮濫不法,都是可受公評之事,也必須從制度面和實踐面去檢討釐清。而從戰略面看,綠營趁著馬英九民調低迷,一舉將他打倒打趴,以求坐收漁利,也不失為一個好盤算。然而,為了見獵心喜而無限上綱,由於貪功躁進而罔顧事理,兩相加乘而無法就事論事,當然會被看破手腳;失敗的「倒閣」之役便是這樣來的。事實上,這究竟是民進黨遭到柯建銘「綁架」,或是民進黨的好戰與老柯的私心一拍即合,恐已難分難解。 民進黨內部對於倒閣失利的反省主要有幾:一是誤判形勢,二是未經黨內討論程序,三是時機和策略選擇不當。這些意見皆所言不虛,然而,在全黨被蘇貞昌、柯建銘牽著走的時候,為什麼理性的聲音出不來?這除了要歸咎蘇、柯的獨斷外,一個主要的因素是,民進黨內部存在一種虛驕狂妄或至少很不務實的想法:以為馬總統的支持度不到一成,即意味另九成民意是「歸心」綠營;以為有某個民調說七成民眾不支持江揆,倒閣便具正當性或有成功之希望。捧著空氣中不到一千個樣本數的浮泛民調,稱之為「新民意」,對立法院一票票堆砌出來的真實民意卻嗤之以鼻,這就是綠營的驕妄和誤判。 事實上,這種驕妄心態,和民進黨始終無法在反對黨的位置上找到積極角色,卻只是一心想奪回執政權有關。就如蘇貞昌在發動倒閣時說:「什麼都不做,作什麼監督者!」在他的認知中,好像只有窮盡手段阻擋施政進行,才是反對黨的「監督」功能。然而,對預算把關,在國會質詢,就各項決策提出相對方案,對過時的國家制度和法令提出修正法案,乃至向公眾揭發不正當的官員和施政,這些不都是反對黨、監督者可以扮演的角色嗎?如果不想一件一件地解決問題,卻每天只想著杯葛、算總帳、推倒內閣、罷免總統,人民豈有寧日? 倒閣失敗後,蘇貞昌和柯建銘揚言「要讓國民黨加倍奉還」,好戰意味強烈。綠營更有人主張,這是民進黨「議會路線」的失敗,言下之意,必須用「街頭路線」奪回勝利。但這樣的認知,恐怕只會使民進黨越陷越深。試想,馬政府目前面對的政經、社會難題,無一不是台灣長期在內耗中日積月累種下的病灶,皆不是任何神奇祕方可以藥到病除;民進黨一面想著如何奪回政權,同時也得嚴肅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方。否則,光是兩岸關係和經濟發展兩項,民進黨留給人民的慘痛記憶已夠令人反胃,倘若還想靠「街頭路線」贏得選舉,結果恐將適得其反。 民進黨是不是甘願被柯建銘綁架,我們並不關心;但是,如果柯建銘竟一再驅使民進黨來綁架立法院,那就要看台灣人民是否欣賞這樣的演出了。
) P; k' h( J! y. Q2 r& o
: w) p2 z' }" c. p2 X【2013/10/17 聯合報】
t; z8 n4 Q8 l4 r& m( p7 F$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0 ~, S) {0 R5.39.217.76
0 n# A8 w8 E4 w4 r' _5.39.21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