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戒嚴受害感」與「戒嚴原罪感」

台灣解嚴已二十五年,但民進黨的「戒嚴受害感」與國民黨的「戒嚴原罪感」皆仍存在。眼下所見政治亂局,相當程度皆與上述「兩感」有關,亦即與未能建立「後解嚴時代的政治是非思維」有關。 在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存有諸多不正義,如一黨專政、萬年國會、黨禁報禁、司法不獨立、白色恐怖等等。民進黨自黨外時代開始,即以「戒嚴體制的受害者」及「推翻戒嚴體制的正義者」自命;這兩個角色皆相當程度地受到社會的同情與支持,而民進黨對台灣的民主化工程亦實具貢獻。解嚴後,民進黨又以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將「民主運動」與「台獨革命」糾纏在一起;遂至形成一種「民主即台獨/台獨即民主/台獨即正義/反台獨即不民主、不正義」的政治氛圍,民進黨成了「愛台灣」的獨家代言人,而將國民黨、中華民國的那一邊,說成「賣台」的「外來政權」。一路走來,民進黨以「戒嚴受害者」及「台獨領導人」自命,遂將其一切政治抗爭合理化、正義化。 相對而言,國民黨卻始終未擺脫「戒嚴原罪感」的心態。李登輝執政的後期,在國民黨的選舉場合,甚至不敢舉出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原因之一是受到民進黨滿天綠旗與「台灣國」旗幟的震懾所致。後來到了一九九九年,陳水扁為次年總統大選而推出了接受中華民國國號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向中間靠攏;同一年,李登輝卻竟然提出《兩國論》,想與陳水扁搶台獨票。李登輝所說的「台灣人的悲哀」,及「中華民國已不存在」,正是深沉的皇民後裔之悵惘,加上濃重的「戒嚴原罪感」所致。甚至可說,李登輝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居然竟有「中華民國原罪感」,遂使台獨的氣焰更熾。 整個「戒嚴思維」,最後就形成了「中華民國vs.台灣國」的鬥爭。「中華民國」是迫害者、不義者,「台獨」是受害者、人格者。而既然是要完全否定中華民國,民進黨即反對中華民國的一切,包括反對中華民國憲法、蔣介石、孫中山、國語等等;亦因此,任何反對中華民國的鬥爭,亦皆被合理化、正義化了。因為,既是要推翻中華民國,還有什麼手段是不正義的? 相對而言,中華民國與國民黨在戒嚴時代「欠」民進黨的政治債務,卻好像永遠也還不完。比如說,馬英九年年都要為「二二八血債」道歉,民進黨與台獨則到現在仍以「債權人」自居。但這筆「永遠的債務」卻不只是國民黨在償還,而是整個社會都要陪著一起向「永遠的債權人」還償。問題是:解嚴都已二十五年了,民進黨在其間還統治了中華民國八年之久,民進黨此種「戒嚴受害感」與國民黨的「戒嚴原罪感」,難道要漫無止境地延續下去? 然而,世界在變,兩岸在變,台灣在變,中華民國也在變。民進黨與國民黨的鬥爭,其軸心即在「中華民國vs.台獨」的鬥爭;但是,如今即使從民進黨的政治標準來看,中華民國也已漸從「台灣的加害者」,變成了守護者;而台獨似也從「台灣的拯救者」,變成了徒亂人心、無裨大局的邊緣化角色。由於此一軸心的轉變,這應當是一個建立「後解嚴時代政治是非思維」的時候了。也就是說,今日的民進黨不可再不擇手段卻一切皆以正義自居,而今日的國民黨也應努力修補、擺脫其被妖魔化的形象。 所謂「後解嚴時代的政治是非思維」,就是民進黨不應再以「戒嚴時代」的「台獨思維」來問政,也就是不宜再用「既主張台獨/就要毀了中華民國」的心態來問政,而應在「不要導致無可回復的傷台毀國」的界限之內來問政。國民黨則應慢慢放下那種「戒嚴原罪感」,不要一旦面對政治是非就好像矮人一截,其關鍵即在重建「中華民國」的可信任感、光榮感與正義性,使得政治是非的辯論不再糾纏於「如何毀了中華民國」,而應引導至「如何扶持及改善中華民國」。 當台灣不再「以毀滅中華民國為正義」,或許「後解嚴時代的政治是非思維」始有可能建立。只要存此一念,黨爭即可能節制在「傷台毀國」的紅線之內;否則,恐不止是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兩敗俱傷,而終將步上「傷台毀國」的下場。 公仔箱論壇; q& y' }3 ]9 W
公仔箱論壇! f: U1 T" `' _9 |* R4 X7 ~
【2013/10/25 聯合報】
1 j* v: Z: X  |" X/ g9 K& r3 b公仔箱論壇) H* w& D% x1 E% h; G

# t( h8 X+ K8 [$ ?7 |( W$ H, S,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