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經濟迭遭困境,經建會年初還樂觀期待今年可望出現經濟成長率4%以上、失業率4%以下的「黃金交叉」,但實際情形卻每下愈況,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遭國內外機構連番調降,主計總處5月及8月兩度調降預測值至2.31%,11月恐將持續下修;亞洲開發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本月亦相繼大幅調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2.3%及2.2%,在亞洲主要國家中墊底。 經濟成長率從4%的樂觀期待落到只能力拚保2,固然是受到全球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的影響,但日本、南韓甚至中國大陸近月在政府努力下,經濟成長率紛紛上修,顯見面對國際大環境不佳,政府角色尤為重要。兩年多來,台灣經濟遲遲不見起色,追根究柢,馬政府拚經濟未能對症下藥,恐才是癥結所在。 從總體經濟的觀點,當前國內經濟面臨的是需求不足的困境,台灣經濟成長高度依賴以資通訊(ICT)產品為支柱、「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代工出口產銷模式,但近年此一模式遭遇到兩大因素衝擊:一是全球經濟大幅減速,需求明顯趨緩;二是全球ICT產業供應鏈出現劇烈變化,台灣業者面臨生存競爭的嚴酷挑戰;尤其後者嚴重削弱台灣ICT產業競爭力,從而短期國際景氣即使好轉,過去出口榮景亦難重現。換言之,多年來依賴國外需求的經濟成長模式已不足恃,若不盡速轉型,將難以突破低成長困境。 在國內需求方面,近年民間具規模的投資仍是以資通訊產業為主,在出口前景看淡又無其他投資機會下,民間投資自是低迷不振。民間消費則因人民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加上「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導致就業機會不足及實質薪資水準倒退,致民間消費亦欲振乏力。政府則因財政困難、債台高築,增加支出更是難上加難。是以,國內需求難以提振亦是經濟成長停滯的另一重要原因。 面對出口及內需兩皆不足的迫切問題,馬政府所下處方卻明顯緩不濟急,甚至是畫餅充饑。例如馬總統在今年國慶演說中強調必須參與全球競爭,吸引全球投資,拓展商品和服務輸出的市場,讓台灣成為「自由經濟島」。從經濟大戰略角度,台灣為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區域經濟整合,朝向建設「自由經濟島」目標努力,固為正確方向,但這牽涉到兩岸政治因素,短期內出現重大突破的可能性極微,相對上,ICT產品出口競爭力急速下滑,代工出口模式瀕臨危機,是須立即因應、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此時只談「自由經濟島」願景無助舒緩危機,反讓人質疑政府是否和現實脫節。 再如江內閣現正全力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冀望其成為催化台灣經濟轉型升級、邁向「自由經濟島」的關鍵推力,業界及地方政府也寄予很高期待。但此一計畫最大問題是在虛多於實,從計畫醞釀到推出已近兩年,但迄今為止,主事單位提不出任何一件具高度示範意義、有規模、短期可以實現的新增投資個案,只是且戰且走,將問題推給尚須修法才能進行。如此打高空的計畫若不大刀闊斧調整,在三、五年之內,頂多就是吸引一些為享受租稅優惠的移轉性投資,難以改變既有經濟格局,但試問,台灣還能有幾個三、五年? 類似問題皆出現在馬政府推動的各種振興經濟及產業的措施或方案,一言蔽之,就是「形式重於實質」,只有表面功夫而已。有鑑於此,我們呼籲馬政府須對當前經濟問題開出正確處方,擬定立竿見影的行動方案,任何重大措施都應有可供檢驗的具體案例或指標,實實在在地做幾件讓人民刮目相看的政績,才能突破困境,擺脫拚經濟不力的陰影。這也是馬政府振衰起敝的唯一機會。 公仔箱論壇, y; D, C) a4 _7 C ]
# l) R) Z* f j# h) e& J- K0 \
4 {( D3 p+ h; S5.39.217.76
7 p0 Y% s+ f2 x' w; v/ Z: B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