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當大廠也是受害者…

從工業革命後,大量製造成了王道,同時也宰制了我們的消費關係及生產模式。 追求最低成本與最高效率,非洲的雨林、中美洲的蕉園、東南亞的橡膠產品,都有可能掛上知名品牌的閃亮標籤。許多大廠,甚至沒有生產線,原料來自四面八方,最後組裝,有的還是委託其他廠商,然後烙上品牌;這個標記,是商業競爭中品質保證的最後堡壘,更重要的是,它是對消費者的承諾。 一部B牌車子若因為委託A廠生產的剎車皮出了問題,大概不會向消費者雙手一攤地叫屈,「我也是受害者」。而是扛起品牌責任,對消費者負責,事後再往前追討受託與委託者的賠償。 企業的招牌建立難如登天,崩塌毀壞卻可能在一夕的疏忽間。要維護這塊招牌,廠商有較一般人更高的能力約束上游供應商、透過委託製造、採購合約的規範。業者有各種工具與責任,去定期或不定期檢驗供應商的原物料,了解上上層廠商的原料來源,以避免採購到違規的原物料。 個別的消費者因為沒有能力可以執行專業檢核,所以付出了較高出的價格,購買一個安心、一個信賴。我們不能苛求所有廠商都能保證產品百分之百不出事;但廠商卻應盡其所能,盡力保證產品的合格與信賴,這是企業責任的體現。愈知名廠商的防護網,當然應該愈嚴密。跨國企業與隔壁小麵攤當然應該善盡不同嚴密層次的保證責任。 在消費者意識抬頭、大企業縱橫市場的時代裡,這已不是業者自我追求的高標準,而更該是最基本的責任。當大廠進貨都和市井小民差不多,「都是無辜的受害者」時,才真是後混油時代的國安危機了。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h' Z" \- t1 E# ?# d$ Q8 L

6 l2 P- j8 @- t2 A3 r9 \
) l. U2 V/ X6 {) Q3 U. O5.39.217.765.39.217.76# g1 I' p4 q, i/ S) E  D; z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