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身亡屆滿50年,命案真相仍隱於深處,陰謀論甚囂塵上。他曾沈著解決古巴危機,拍板登月計畫,是一個受人民歡迎、具英雄形象的總統,卻仍死於非命;再早近百年,林肯總統已寫下這個悲劇的原型。甘迺迪竟是美國歷史上第四個遇刺身亡的總統。 放眼全球的刺殺案例,狂熱份子廁身其間,世界偉人如印度聖雄甘地,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都是狂熱者的槍下亡魂。台灣也有過對領導者的刺殺活動,從早年蔣經國在美國遇刺,到319槍擊案,很諷刺地留下各種不同的詮釋和社會傷痕。如今對蔣經國懷念之人反而更多;319槍擊案則被指為「笑話」,很多人覺得不堪一談。 值得警惕的是,社會如果對立氣氛強烈,甚至把煽動仇恨視為合理手段,則引爆更激烈衝突的危機就會升高。馬英九在人民厭倦貪腐政治之後,以李登輝所謂的「新台灣人」角色當選總統,本是弭平社會傷痕的最佳橋樑。但近年來因社會經濟景氣不佳,貧富差距拉大,甚至「不公義」事件增加,社會不安氣氛增強,甚至總統本人成為人民洩怒對象,近來的「丟鞋」事件即為表徵。 「丟鞋」舉動被各種抗議者複製,未必得到社會認同,反而「丟再多鞋,台灣也不會進步」的評論獲得不少共鳴。但另方面,馬政府疲於奔命回應各式議題,卻似渾然不解,這一再捲來的抗爭怒潮並非無端而起。台灣因貧富對比所生的階級仇恨,其中摻雜了公權力涉入「政商勾結」、「包庇財團」的質疑和怒火。近來的劉政池占國有土地蓋別墅事件,頂新魏家以99%貸款購帝寶事件,乃至從台東美麗灣到宜蘭外澳都發生了財團在海岸線圈地開發而致居民抗議事件,人民質疑是政府帶頭創造階級仇恨,寧非事出有因? 鞋子和子彈不能相比,但人民的怒氣或只是一紙之隔。甘地為信念付出生命卻成為永世的英雄,陳水扁的兩顆子彈到蓋棺論定時都會是議論話題,而馬總統能否扭轉「被丟鞋」的形象和評價?政治人物應戰戰兢兢,畢竟「歷史評價」是自己的治績寫下來的! 5.39.217.76& I" {6 s5 k5 A& @. [' C B
tvb now,tvbnow,bttvb9 C! W. U# W& V) |' r( ~: s3 u
6 s! K4 N6 G: \ Z0 ^6 P& k$ btvb now,tvbnow,bttvb
: {8 }+ o$ ^6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