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回家過年不是“文化苦旅”

沈海濤/畫

  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六大城市的人群進行過年回家的調查,探尋很多人不願回家或是不想回家過年的原因。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近70%的受訪者表示“為春節回家而煩惱”,煩惱集中在車票、人情消費壓力、路途遙遠等客觀因素上(1月15日《北京晨報》)。
$ H2 N4 D) @4 W2 \; q5 N0 J% J8 M5.39.217.76  雖說春節的主題是親人團聚、親情交融,但在親情至上、孝字當先的傳統文化熏陶之下,春節從某個角度來說已逐漸變異為“禮數節”,諸如長輩禮數、朋友禮數、同事禮數、鄉情禮數,以及著眼于現實利益糾葛的“公關禮數”等。因此,人們“為春節回家而煩惱”,實際上是在選擇逃避。
7 G* @* e3 a4 K9 }公仔箱論壇  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主義文化的大行其道,是造成人們“為春節回家而煩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消費文化背後的“面子文化”,恐怕是一個重要動因。除此之外,傳統的禮數對大眾行為的潛在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必須看到,某些經久不衰的陳舊陋習,一旦搭上了泛物質化、貨幣化的便車,就很難讓人們再淡泊與理智下去了,面子、形象與“感情搭售”、禮數公關,宛如是自我膨脹的文化氣球,在節日的天空中負重掙扎,于是本應是主宰禮數、儀禮文化的人們,反倒成其奴役了。可見,人們“為春節回家而煩惱”,實際上也是一種減壓的方式。& s4 o; r) h$ r% X, c2 B
  我們中的許多人之所以淪為消費“節奴”、文化“節奴”,可能恰恰是因為那些本應純凈、淳樸、雅趣的民俗、節儀、文化母語,被庸俗而功利的現實俘獲和“奴化”了。# r8 ~7 E! n3 Y1 W$ q
  春節這一世界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萬分珍視。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人文傳統,將伴隨我們永遠走下去,如何延續好這一傳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如何過好春節,如何更文明更輕松地過春節,更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我們不但應該考慮怎樣摒棄春節傳統中包含的不適合現代人們生活現狀的成分,更應該考慮如何避免當下很多陋習污染春節這一美好的傳統。只有保持文明節儉的光榮傳統,春節才能一年比一年更輕松,一年比一年更人性化;回家過年,才會成為快樂和文明的一次回歸,而不是一次“文化苦旅”。(張西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