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下修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到1.74%,完全放棄了「保2」目標。這會是台灣經濟在2008和2009連續兩年創下不到2%的低成長後,再次陷入惡劣的經濟困境。預測機構「環球透視」的最新預測:新加坡成長率為3.5%、香港3.1%、韓國2.7%,因此台灣殿後的1.74%顯得極為難堪,甚至還低於日本的1.8%。主計總長特別點出宏達電出口不振是無法「保2」的主因;然而,宏達電並非今年才出口不振,而且出口不振也只是「結果」,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何在,才是問題的關鍵。 台灣經濟到底出了甚麼問題?為何韓國近年的經濟表現每每超越我國?看看政府對策,「自由經濟示範區」在耗時一年後重新再來,立法進度卻一再延宕;在民間除了宏達電還在奮力突圍,另一品牌代表企業宏碁,也在鉅額虧損之下更換董事長;面板廠則虧損到瀕臨關門的地步;顯然台灣經濟之病已非常嚴重,但各部會似乎除了經濟部和經建會坐困愁城以外,其他部會似乎事不關己,包括引發嚴重食安問題和消費萎縮的衛福部、坐擁70萬件國家文物卻不願活化招客的故宮等。面對此一困局,行政院給外界「無能為力」之感,再加上對照韓國一年通過1,600件法案,我國卻只能通過160件法案的立法院,期待這樣的國家能夠讓經濟變好,似乎過於奢求。 台灣到底還有沒有「起死回生」的機會?我們雖然不甚同意韓國經濟已經超越我國-經「購買力平價」(PPP)調整的人均生產台灣還是領先,但韓國近年的表現的確有其獨特之處;其優點有些是我國完全無法學習的,但還是有不少值得參考。在此景氣低迷、信心無著之際,平心靜氣地深入了解韓國的優點,徹底改革我國的長期積弊,應該也是跳脫泥淖的可行途徑之一。 最近坊間出版了幾本分析韓國崛起的書,一本是由韓國和日本的專家合作,研究韓國是如何改變的。書中認為韓國是一個企圖心極為強烈的民族,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痛定思痛地擬定了國家的市場策略,將全球區分為三大市場-歐美等「成熟市場」、中印東協等「成長市場」、中東中南美及獨立國協等「潛在市場」,然後擬定不同的攻略方針-例如在成長及潛在市場中推出可以上鎖的冰箱來防止女傭偷食;但是都把握了「推出比日本等先進國家產品品質略低的商品,再以便宜的價格在市場獲勝」。由於品質差異不大但價格卻便宜,銷售量就可以擴大;再花費大筆經費在行銷廣告上面來強化競爭優勢,並將利潤大筆投資在研究發展,擴大競爭優勢。 此外,韓國也利用地緣優勢大量雇用日本退休或現職技術人才,甚至在80年代讓周末由日本飛韓國的班機滿坐日本技術人員,讓這股吸納人才形成風潮。另一方面,韓國又以國家力量大力培植文化產業,以韓流文化在國外打前鋒來協助韓國產品出口;媒體集團又大力在海外設立電影院來放映韓國電影,有計畫有步驟的向外拓展文化和產品。 同時,韓國政府大力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來搶得無關稅或低關稅的出口優勢;在全球20個地區設置廠商共用的物流中心;在海外設立延攬人才的支援中心;和民間企業共同努力開發汽車生產的新技術;對海外宣傳費用免徵租稅;支持極少數大企業來壟斷市場以獲取「規模經濟」;投資天文數字的金額改造農業以打造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基礎。由於韓國稅收遠高於台灣,可用資源充沛,政策和措施力道十足且招招見效。 台灣的民族性,固然沒有韓國人強悍,資源也遠遠不如,但是韓國政府執行的魄力,卻是台灣可以學習效法的。執政當局認為對全民整體有利的政策,評估可行,必定全力以赴,使命必達,中途並不會因少數人反對而退縮。單單這點,我們行嗎?
2 \& ~5 R- y7 G5 V+ Qtvb now,tvbnow,bttvb
! _8 C+ ]# H- s* b1 @$ _公仔箱論壇
X" h" V$ y7 }1 V1 X, `9 o8 B: dtvb now,tvbnow,bttvb# \4 i8 ^5 r(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