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順清 繪 在乳業專家王丁棉關于“中國乳業標準全球最差”的觀點引起軒然大波後,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成為首個站出來公開支持該觀點的企業家代表,然而郭言甫出,即被光明乳業代其收回;而王丁棉本人7月10日也向記者表示,自己最近備受各方壓力和“公關”。(7月11日《京華時報》)5.39.217.76- b# b# p- M8 _
如果《皇帝的新裝》有續集,說真話的孩子遲早也會“倍感壓力”,最後落得個在微博上發發“鄭重聲明”:看到皇帝裸體純屬幻覺,其實皇帝穿的是“新款阿瑪尼”。按此邏輯,我們就不難理解:好不容易乳企有個站出來說真話的主,孰料真話尚未捂熱就被扔進了“回收站”。光明乳業的遭遇,或者王丁棉的尷尬,只不過再次印證了乳業新國標的不堪與曖昧。& l; w) u, W( w
回頭看看,郭本恒先生說了些啥?7月3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經營論壇上,郭先生稱“我們的生奶標準幾乎是全世界最差”“垃圾生產出來的就是垃圾”;他還說,很多乳企在忽悠消費者,“你看它做的廣告是風吹草低現牛羊,實際上是沙塵暴的發源地”。這些話嚇人嗎?或者說,這些話有沒有超越公眾的常識邏輯?“三聚奶”之後,乳業上的一切“傳奇”皆為凡俗,還有什麼能刺激消費者早就強韌的心理?
& `5 q, O) M4 U* M( p公仔箱論壇 乳業亂象無休無止,顯然不可能是“局部潰壞”的症結。十年來,中國乳業歷經“阜陽劣質奶粉”、“回爐奶”、“還原奶”、“三聚氰胺風波”、“學生奶標準質疑”等種種公共事件,其行業公信早已不堪一擊。乳業新國標爆出“全球最差”醜聞之後,公眾看到的只是一場消費者利益缺席的商業爭鬥:專家在閒言碎語,企業在旁敲側擊,協會在聲東擊西,市場在風雲際會……“國標”上的諸多質疑,竟然聽不到絲毫正面的回音。這個時候,誰也不提“國際慣例”——反倒是打起了“煽情牌”,將無辜的奶農推至幕前——“標準為奶農利益而降”,這是市場年代最缺乏“笑點”的笑話。9 p: T6 Q0 G# ]/ u1 y
“國標”不堪,制定“國標”的程序“今安在”?真正的問題其實倒不僅僅在于這個乳業新國標究竟是不是低到火星去了,而是在這一輪是非之爭中衍生的諸多懸疑:一者,我們的行業標準究竟是怎麼出來的?為什麼大企業可以左右“國標”的命運?行業協會在“國標”的出爐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二者,除了這個乳業新國標,其他行業的國標會不會也是“大同小異”?主導行業標準的職能部門有權利對公眾質疑作壁上觀?
/ n( `2 T; S/ g# e0 C. C 當乳業新國標的爭論漸漸模糊了“是非”,而背後博弈的力量越來越“和稀泥”,它折射出標準之下“水深幾許”。于市場正義而言,黑幕或暴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屏蔽聲音的力量——如果乳業新國標的“是與非”注定是一部看不到頭的肥皂劇,就不要奢談什麼社會責任、價值規律,更無須怨婦般眼饞洋奶粉數錢數到手軟。(鄧海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