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今年的「雙十一」(11月11日,又稱光棍節),在阿里巴巴的造勢下再度引爆網路購物狂潮,一天成交額近人民幣350億元(約新台幣1,750億元),將近去年的兩倍,也創下全球網路購物單日銷售的新紀錄,相當於台灣2012年6,000億網購市場的三分之一,展現大陸民眾驚人的消費力。 為了延續這股熱潮,在12月12日又啟動以協助900萬小商家為主的「雙十二」購物節促銷活動,希望能成就100萬個年銷售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新台幣485萬元)的淘寶店家。不過,整體銷售實績並不如雙十一,甚至有部分產品是雙十一時網友衝動購買而到雙十二時拿來轉賣。雖然雙十二沒有預期中成功,但電子商務發燒引發的後續影響與議題,更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電子商務發展之勢沛然莫之能禦,已成兵家必爭之地。根據研究指出,今年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約成長17%,達1.22兆美元,預估2014年將再成長18%、達1.44兆美元,其中以亞太區域成長幅度最高。尤其是大陸,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 2008年到2012年大陸B2C市場年平均成長率高達68%,C2C成長率亦達66%,2013年整體線上交易規模將突破人民幣1.7兆元。而其帶動相關商品、物流、金融等行業發展,為擴大內需挹注了相當的能量。 其次,電子商務市場健全發展有賴良好的基礎建設與環境,而這也建構了進入障礙與壟斷的門檻。據了解,雙十一當天,阿里巴巴內部二萬多部雲端伺服器待命,國家郵政局發布監測資訊指出,11日共產生訂單快遞物流量約1.8億件,動用超過100萬名快遞人員,100多架飛機,若沒有完善的資訊流、金流及物流的配合,恐難做到令消費者滿意的服務。 尤其是物流體系,大陸幅員廣大,加上各種天氣型態變化不定,若期望如台灣網路購物一般能在24小時將商品送達客戶手中,是一大挑戰。這也是為何阿里巴巴馬雲準備投入3,000億人民幣,希望在五至八年內打造一個遍布全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建立一個能支撐日均300億人民幣網路零售額的智慧骨幹網路。 最後,如何帶領廣大的中小企業走出去,是中國電子商務的策略企圖與最大的挑戰,也是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基本上,阿里巴巴已成為一個超級平台,把許多實體中小企業都容納進去。阿里巴巴目前雖已是大陸電子商務市場領頭羊,但其更積極展現國際化的企圖心,其目標是讓「南美的商人採購非洲的商品時會想到用阿里巴巴」。為此,其逐步在全球設立營銷網絡和服務機構,希望讓全球商人都能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做生意。 不過,從另外的角度來思考,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整體社會也並非都無衝擊。首先,網路購物已逐漸造成實體通路的成長停滯,根據中國商務部指出,2015年大陸網路消費將達整體零售額的10%,2020年預估可能達20%。而這大部分都來自傳統的零售通路,這也將導致其營收大幅下滑,甚至倒閉,未來可能造成的失業問題恐怕比想像中嚴重。 其次,雙十一熱潮,也引發許多後遺症。包括客訴率、退款率及退貨率大幅提升,物流速度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客戶延遲及集中購買而影響未來消費,及金融支付的安全問題等等。而跨省、跨境銷售帶來的稅務問題,網路購物糾紛的管轄與處理,也引發許多的討論,這都是未來電子商務發展需處理的課題。 最後,當台灣還在討論第三方支付如何合法上路時,大陸電子商務已在構築其核心能耐及生態體系,不僅已形成進入障礙,更打下進入國際市場的基礎,在參考學習其策略發展及創新模式之餘,應思考如何協助台灣電子商務產業國際化,更進一步將台灣廣大的中小企業帶向全球市場。 tvb now,tvbnow,bttvb8 ^0 d# C! F# m; q7 V# ?3 a2 T
: k+ d% k( R7 \) H
8 e. x' c" _( Q9 {
; T8 r* p6 F) E(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