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师生设计出智慧隔油池(grease trap)监督系统,若日后得以完善并推出市场,有望为餐饮业者省下不必要的清理劳工费。 为了防止公共排水管受堵,每升废水当中不能有超过100毫克的食油流入其中,所以全岛各处的餐饮场所都必须设置隔油池。公用事业局资料显示,本地现有超过7000个隔油池。餐饮业者负责监管隔油池运作正常,因此得定期请人清理。清洁费用凭隔油池的大小而定,业者每次清洗得支付50元至100元不等。一般上,隔油池每两周或隔一个月须清理一次。 这样做的问题是,清理时间虽然到了,但隔油池的油量还未达到警戒水平,导致业者花费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新加坡工院电机与电子工程学系高级讲师雷兆国是领导学生研发出智慧隔油池监督系统的灵魂人物之一。雷兆国本身对航空机械有相当的了解,因此他从飞机使用的测油感应器中取得灵感,决定尝试把这个构想移植到隔油池的监督系统中。 电机与电子工程学系和环境建筑学系的9名三年级学生参与了雷兆国和其他四名讲师、科研人员主导的科研小组。经过半年多的实地考察和测试后,研发出智慧隔油池监督系统。 系统的运作构思并不复杂。首先是将感应器置入池中储存油的部分,然后设定警戒标准。只要油量一达标,感应器就会通过手机简讯的方式把信息发送给监督者,提醒他安排清洁工人前来。这群师生也特地制作了可将微型摄像机置入隔油池底部的容器,方便勘查者分辨食物残渣、水分和油的过滤层,以更准确地设定警戒标准。 概念虽简单,但师生为取得成果所付出的努力可不小。比如说,大家起初对隔油池的功能并不理解,所以必须进行多次的实地考察。20岁的许小昭就告诉记者,隔油池盖打开后到处窜出的蟑螂以及扑面而来的食物腐烂味就是令人毕生难忘的情景。 另一名组员加南(Karnan)则说:“回想起半年多来的辛苦,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学会更珍惜身边不起眼的事物。像以前,我们根本都不会想到废水或用过的食油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雷兆国说,这个研发计划2008年由公用事业局发起、资助,新加坡工院环保科技应用中心承办,并汇集校内不同领域的讲师和学生展开跨学科研究。除了这9名毕业生,先前也有一批学生加入研发行列。公仔箱論壇$ q, G+ H* [+ A
* W4 I$ H- S$ u! e$ g1 P8 G) _至于这个系统最终能不能市场化还取决于几个条件。首先,要待公用事业局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再来,新加坡工院的研究小组也必须对系统进行更多的测试,以确保它能在高度腐蚀的环境里持久平稳运作。 " }/ `6 B( N- G4 T0 s
这项计划会在新加坡理工学院毕业展览Spinnovex上展示。Spinnovex是配合该院开放日举行的常年项目。全岛五所工院从今日起将举行三天的开放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