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下个十年由今日开始 关键78国席或定国运

本帖最後由 civicboy1969 於 2011-1-2 04:14 PM 編輯 ; H, A! g' o) }
tvb now,tvbnow,bttvb% X1 z8 J6 N  O5 I
作者/本刊特约黄进发 Jan 01, 2011 08:36:50 pm
- m9 L$ D. a% D: F$ y
# K6 h2 F2 O6 ~$ F$ E6 r! l1 P: {6 ]tvb now,tvbnow,bttvb
4 b1 e% D& v2 k8 Z0 ~2 j&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昨天结束,第二个十年由今天开始。我们在2011年的作为可能决定了下一个十年的国运。" Y: ^& k( G. h9 N7 r! h5 f
过去十年五大变化公仔箱論壇! [$ J0 Z8 v3 u& Z0 g1 w' Q# g
从2001年到2010年的这十年,马来西亚在社会城市化、 人口年轻化、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在政治上出现的相应变化是民主化过程中的五大趋势。5.39.217.768 C. y' E2 z+ E' w. C
第一,巫统霸权没落。上一个十年末期的“烈火莫熄”浪潮动摇了马哈迪的强人统治,逼得他在2003年自动退位。阿都拉的怀柔统治在短期内吸纳了求变的民气,把巫统的支持一下拉回高峰,然而改革无力之后的失望,却催化了308的政治海啸,最终把纳吉推上相位。纳吉的新政虽然成功扭转颓势,却无法振兴巫统借国阵统治全国的霸权结构。这十年间,不但公正党成功打破过去巫统分离政党(splinter parties)凶终隙末的宿命,而且民联已经崛起成为国阵的替代选择,并且累计了三年执政经验。5.39.217.76- n( ?! v6 K, P, m
第二,族教政治(ethno-religious politics)退潮与反扑。2000年代的第一年,马哈迪为了把回教党和替阵逼到墙角,不惜玩弄一教独尊的论述,公开宣布马来西亚为回教国,加剧了宗教社群之间的“零和心态”,为后来的改教争议、拆庙争议、牛头示威、阿拉争议留下伏笔。2004年阿都拉的大胜则鼓励巫统在族群论述上右倾,企图为2010年后继续土著主义政策定调,在308前有巫青团长希山慕丁连续三年的举剑动作为代表,在308后则体现为依布拉欣阿里的“强土”(PERKASA)的外包(outsourced)反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r& `  I0 d3 v
然而,与许多外国媒体和马哈迪主义者所宣称的族群、宗教紧张相反,马来西亚社会其实在经历族教政治的退潮,2007年兴都权利行动党力量(HINDRAF)大示威没有促成马来人的反弹,反而促成兴都教徒与回教党结盟是最好的例子。308之后,朝野的官方论述都在族教政治光谱上趋向中间,而公民社会的跨族群声音越来越大,更说明1998年后高喊入云的跨族教“新政治”正在逐渐成为事实,而此起彼落的族教争议只是反扑。+ k1 Q- I4 Z5 z% a, s& N
第三,贫富矛盾尖锐化。族教政治退潮的主因之一是30年来广义“新经济政策”与私营化政策增加了贫富矛盾,使阶级问题逐渐抬头,逼族群利益退居二线。土著之间的贫富鸿沟,不但是1990年代末“烈火莫熄”浪潮的结构性动力,也让中下层城市土著在2000年继续走上街头,成为2006年后反涨价示威的主力。纳吉新政下方兴未艾的“津贴理性化”政策,继续诱发阶级矛盾。
! @! U* J$ Q+ ^4 \  m第四,公民社会兴起。公民社会的蓬勃成长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政治变迁,阿都拉的改革短命,却为后强人社会提供了更大的民主空间,而308之后的政党竞争与民联执政五州更进一步让非政府组织吸纳取得更多资源。其二是科技进步,网络媒体与公民新闻的兴起让当政者无法再封锁资讯;而部落格的盛行让许多过去不参与政党与非政府组织的公民找到政治参与的空间,在2007年时以哈里斯为首的政治部落格开始投入助选活动,为今日“马来西亚公民自由运动”的 滥觞;最近这两年社交网站的兴起更让政治参与进一步扩散。2 m9 Z6 H+ h) x
第五,非民选机关蠢蠢欲动。当巫统的“选举性一党制国家”体制面对在野党与公民社会的严峻挑战时,以宫廷与文官为首的非民选机关也蠢蠢欲动,企图扩张本身实力,成为巫统政权保卫战的盟友。这是1980年和1990年后巫统削弱马来统治者权力后的重要变化。霹雳州政变是我国政治史最黑暗的一页,但是,其造成的公众反弹显然并未足以警戒其他州属的非民选机关安分守己。
1 p. B8 v/ l( j! C# U# f+ M5.39.217.76未来十年的定数与变数# [$ v/ e  }3 a1 p' @
从现在到2020年的十年里,上述五大趋势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巫统政权的终结应该是定数。如果纳吉乘着现在形势大好,在2011年就举行选举,那么依照国阵政府从未执政满期的惯例,在2020年结束前应该有再多两次大选。就算纳吉成功在下一届选举收复失地,他或其继承者继续赢得第14与15届大选的可能性不高。反之,如果第13届大选延后至2012 或2013年,变数就可能更大。5.39.217.767 p- o4 B7 q" O8 H* B5 ]* V" a5 k1 M
未来十年的变数是巫统政权终结的方式和替代的结局。第一个变数关系“民主转型”,即巫统愿不愿意鞠躬下台,和平交出政权,或者串联非民选机关企图抗命。第二个变数关系“民主巩固”,即政权转移后民主秩序会否受到遵守,而这牵涉到政党体制与社会歧异(clevage)的关系。简单地说,主流政党是不是还会继续以族教作为分歧点?如果不是,它们竞争所诉求的差异性到底是什么?经济的左右对立?社会文化的保守与开放?环保与发展的矛盾?5.39.217.76- [' s& n3 k6 k" k! A% W
正常的民主社会里所有主流政党都必须是正当的(legitimate),所以如果有一方长期以反专制、反贪腐作为诉求,表示另一方的存在并不正当;而政党竞争如果还是被“正邪对立”的话语笼罩,则民主并未巩固。
7 J2 T+ k& r& {+ K# r5 u/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如果第13届大选在今年举行,那么大选成绩可能就决定未来十年国运的乾坤。* ?' [! d6 E6 K$ F$ s% _7 d1 I
关键78席决定民主化进程
5 Z8 }+ W. g6 H: D8 l: j7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以目前形势来看,决定民主化进程的可能是222国会议席中关键的78席(三分一强),而另外144席则既可能保持原状。国阵与在野阵营本来在308之后各占有140与82席,但是经过四场国会议席补选和八位议员的退党(依布拉欣阿里并非回教党党员,严格来说只是重申本身无党籍地位)和退盟后,朝野的形势变成143:77(表一与表二)。
# ^7 u# L3 t  X3 T;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国阵议员所代表的137席中,只有25席的多数票少于有效选票的10%。这意味着,如果吹起反风但是风势轻微,让相当于5%的选民从国阵转向民联或在野党,那么国阵只会失去25个议席。由于华裔选民普遍支持民联,假定各族群选民的有效选票比率一样,如果民联能够把华裔选民的支持拉高到75%,即使非华裔选民的支持率只维持在40%, 国阵会失掉另外5个议席。在反风吹拂下,亲国阵的六名“独立议员”大概也难保住议席。在这三种情况下,泛国阵阵营所掌握的议席就会从143掉至107席,失去简单多数,政权易手。(表二)
8 ^& t1 _7 d  [6 `: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相对于国阵,民联尤其是公正党和回教党所赢得的议席大部分只是以微差胜出。只要5%选民稍微转向,民联就会失去34席。另外,假定各族群选民的有效选票比率一样,但是国阵能够把马来人支持率抬高到65%,印裔和其他非华裔选民的支持抬高到60%,那么如果华裔选民的支持低于70%, 民联就会失去另外6个多数票超过有效选票15%的议席。最后,如果选民流回国阵,沙巴进步党的两席也可能重入国阵怀抱。如此一来,国阵就取得185席的绝对多数,让民联剩下37席(其中三分二由民主行动党赢得)苦撑。
( u; t9 v7 S$ x" N" o6 t这两种不同的形势对整个民主化进程当然有极不同的后果。不管选举是不是在今年举行,政党与公民社会在今年的作为都可能影响国家未来十年的走向。
) ]# S1 W. B' Y* N# G'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評分次數

  • civicboy1969


平壤核子能源研究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