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良:歷史在這裏沉思tvb now,tvbnow,bttvb U, e; n5 L( o5 t. o8 K* R8 o
7 z w6 s v1 A" u" g公仔箱論壇每天打開新聞,都見到共產黨大小幹部違紀貪腐遭懲處的消息,習近平掌權後,整黨整風,執行有關工作的,是王岐山。他由朱鎔基一手提拔,年輕時更有一番理想。八十年代內地興起一股文化熱,那年頭在胡耀邦主政下,社會思潮激盪,告別毛澤東閉關鎖國年代,知識分子在思考中國出 路,自由化氣氛下,思想界空前活躍。那時有一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叢書,對八十年代知識分子、大學生有深遠的影響,名字叫做《走向未來叢書》,王岐山就是其中一個編委。
b' B6 u( q9 q7 o5 E) m5.39.217.76這套書最先引入西方七十年代興起的科學哲學,包括Karl Popper、Thomas Kuhn等重要思想家作品,用深入淺出的中文向內地介紹,科學哲學在那時是用來打破官方高舉的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我記得當中一本影響全國的叫《在歷史表象的背後》,作者是金觀濤、劉青峰,兩人將《興盛與危機》一書的理論簡化,變成一本普及歷史作品,書中認為要打破中國歷史超穩定結構,也否定共產革命進步 性,當時十分轟動,大學生皆有一本。
: K* w+ R! e: O2 j8 y" D" j7 q
( c; J9 `; ~' [tvb now,tvbnow,bttvb
; W9 R# _2 D! M0 X8 U0 C5.39.217.76精神面貌模糊難獲認同
8 a8 M _7 B* }9 l1 z a) i
& {6 @1 A2 V* _& k1 Xtvb now,tvbnow,bttvb年輕時的王岐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八十年代 是內地思想言論自由開放的歲月,沒有定於一尊的「中國模式」,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香港年輕學生之所以關心中國,不是為了當共青團、政協、搞中港車牌及貿易,而是出於一種單純赤子之心,因為受那種自由探索的氛圍所感染,八十年代內地仍然窮困,走出羅湖關口,是長長的矮木屋。* ]3 W, P5 y' j+ q/ a6 ~: c# ^/ Q
5.39.217.768 B5 |; x0 B8 {1 S
當中國領導人在問,為甚麼香港人心未回歸時,不妨先問問王岐山,八十年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在氣質與精神面貌上,與今天有何分別?一個沒有核心價值、精神面貌模糊的國家,如何叫香港年輕一代認同呢?或許回歸十多年,他們早已忘記我們上一代是逃避共產黨才冒死流亡香港。
# K+ S- S ^/ l1 p' [! Z公仔箱論壇- a1 a- M+ M" M, n& W; O, @+ O$ N
一切改變始於1989年六四,在這一天之後,本土知識分子與共產黨越走越遠,但愛國隊伍卻日益壯大,因大家知道愛國可以搵食,是一種工具主義、實用主義下的愛國愛港運動,不談價值,不論理想,就像是東莞式夜總會發生的一夜情慾,各取所需,利益掛帥,貨銀兩訖。
9 d% u9 e m. `% c) ]: k9 ` S- p2 s& Y5 l& Y
王岐山當《走向未來》系列編委時,曾有一本,在另一個出版社印行,亦是唯一內地出版發行文革反思作品,書名叫《歷史在這裏沉思》、不知他是否仍然記得。1989年至今,歷史何嘗不是也在沉思,久久不醒。
4 p0 s6 ?* J" ~* `1 z2 C. _7 i& w
! K9 s6 R# I. e1 O* O6 M- M5.39.217.76
% t' Z' Z1 o3 l1 Y7 x7 c, d,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