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一切从有感开始

  今年初台湾出版社出版了大陆作家余华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书腰打着的宣传文字是“十个词汇,替中国把脉!”。2 ^$ U7 R% m3 D5 Z  R+ B
  同一概念,用个别词汇来认识台湾,第一个想到的是“无感”。“无感”是个人登台以来一直在咀嚼的台湾人气词汇。另一从电视箱里的人物突围成社会用语的词汇是“小三”(第三者),这个留着等日后更多的社会素材浮上台面再谈。
3 I1 b  s3 P: \  “感觉”这回事对台湾民众来说,非理性可以解释清楚,也非纯感官可以形容完整。台湾出版界领潮人郝明义说:“台北文化的特点就是很擅长将生活的细碎演化为感性、细腻的出品。或者说,除了感性之外,没有别的诉求。”从感性出发,认识台湾离不开台湾社会气氛,以及大众媒介透过文字渲染的全民情绪。
, r+ W6 g* T" p! O! `1 {$ d5.39.217.76  台湾近年面对的许多政经社捆绑在一起的问题,如房价高涨、工资冻涨、贫富悬殊加剧、高失业率、人民觉得执政者无能没有魄力等,可以从去年经济增长率双位数,达10.82%,创24年来最高纪录,人们却唱反调,高喊没有feel,媒体形容为“无感复苏” ,凸显出来。
4 J- M, {. e1 K* y1 z  民众无感的最直接原因是,虽然经济复苏,但是多数人的薪资却原封不动。台湾财政部财税中心统计资料显示,台湾的中低层劳工过去十年平均加薪仅新台币(下同)132元(约6新元)!
6 {& T# I9 d) i" n, {. T& w  据报道,最近十年,台湾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为3.92%,台湾人平均加薪幅度却是0.6%,经济增长的果实多数由高所得却又不用按所得缴税的金字塔顶端收成。同一个时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最富裕的和最贫穷的一年所得差距,从20倍出头,飚到近30倍。4 R! _: k9 \6 f$ c" j4 Y( i
  台湾的基本工资不到2万元,而一般大学毕业生起薪也不过3万元,再怎么亮丽的经济数据也很难让受薪阶层有感觉起来。
9 y3 N4 A- f6 ]  上个月庆祝青年节,无壳青年站出来喊穷,月薪3万元的年轻人发现自己还了房租生活费,省吃俭用每月仅存5000元,要付买房的180万元头期,要等30年。这个数学题还不知道有没有考虑到房价和物价30年不可能不浮动。
* Q& h2 Z- x" Y8 S8 v  itvb now,tvbnow,bttvb  物价不断上涨,加重了受薪族的相对剥夺感。有台南早餐店的老板用台语问民进党总统初选参选人,20年来,一箱鸡蛋从200多元,涨到600多元(涨幅约两倍),但他卖的汉堡价格20元却一直没有变,叫人如何生活?tvb now,tvbnow,bttvb4 L% f; Z. C+ g; Z' v+ g
  经济复苏,人们自然期望就业机会有所改善。然而,即使今年会出现最大的缺工潮,但是就业品质没有提升,年轻人失业率还持续攀升,并成为失业大军中失业率较高的族群。
& |1 h$ M+ ~7 m( S, B8 Y& ~$ i. i5.39.217.76  近日,台湾公务员极可能在7月1日加薪3%,引起了社会热议。按新加坡的逻辑,通常会把公务员加薪当作企业加薪的指标,企业加薪,也会成为零售业预估业绩的重要参考。零售市场讲究买气,买气高低由人们对经济前景乐观程度所凝聚。加薪幅度和振兴经济在这个点上就有鸡和蛋的关系。
9 w4 Q& o9 j  ]: ]  o5.39.217.76  但是,在台湾,要给公务员加薪却变得复杂很多,正面效应还没有解释清楚,负面效应马上就抢占话语权,而且理直气壮得把让多年没有加薪的公务员加薪的合理性,扭转为给公务员加薪就是对社会的不公。
) b9 P1 y0 ^2 u% a# l3 B6 n8 r5.39.217.76  台湾副总统萧万长日前接见“创造就业贡献奖”得奖企业时指出,去年台湾经济增长率创新高,但有三种人对经济复苏无感。他们分别是就业但还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人、有工作但薪水多年没有调整的人,以及经济成长对他们一点都没有好处的人。5.39.217.767 D( g, g2 H/ E9 d" a  m
  高的经济增长数字对于解决累积多时的问题显然于事无补。经济好就业机会多不代表就业品质理想;即使加薪有望,本来就低薪的仍徘徊在穷和很穷的焦虑边缘。
1 a) I' j1 Y2 Y5.39.217.76  然而,要让台湾集体从无感变为有感,能发挥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公务员加薪是一个起点。民主制度下,人民和政府不应该是对立的。政府如果不能捍卫公仆的权益,这个政府有什么能力捍卫政策,发挥执行力,服务百姓?至于公务员冗员多,那又是另一个议题了。
: p+ v8 a3 T/ T" H9 H( \* Y5.39.217.76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