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價值的文化創意,只要執行得當,可能帶來超出尋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省政協委員劉立平昨天向記者介紹他的一份提案,建議在港珠澳大橋珠海澳門登陸點塑建“和諧女神”。(1月15日《南方日報》)( D0 r4 \6 r, R: h7 A7 L
“文化創意”,確實有這種產業,搞得好的能掙大錢。只是不知道,劉立平委員的“和諧女神”提案是如何評估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而我以為,“和諧女神”的效益之說,不管是“社會”的,還是“經濟”的,都不大靠譜,第一,當和諧社會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之際,一個人造的“女神”不但顯得多余,而且因為刻意而感覺生硬,有逢迎投機之嫌。第二,“女神”與“經濟效益”關係幾何,叫人更困惑,提案者是認為它會帶來旅遊收益,還是說因為有了這個“女神”,外邊人便因為這裏和諧而放心來投資創業,所以經濟效益將“超乎尋常”?不知道提案者有無詳盡科學的可行性研究,反正我是不信。
( Z, h/ o1 }+ v9 g6 \0 J7 P4 i" N2 \ 我認為,所謂“標志性文化建設”,絕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塑像,特別是“中國的和平崛起”這樣一種博大精深的主題與內涵,更不會是一個人工的塑像能夠承載或“標志”的。它需要國家作出艱苦的努力,有效的溝通,以及務實的行動與成果,才可能將“和平崛起”的理念展示于世人。多一個塑像或許至少沒有壞處,但是說“超乎尋常”,是否有浮誇之嫌?
% T, h1 k/ v+ T ], h# w2 g( A& Q5.39.217.76 “產業”上的文化是不排斥創意的,但是表現一個國家“和平崛起”的文化標志,與“創意”的概念是絕不搭邊的。國家文化,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只能由積淀而來,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民族思想文化精髓,乃是千百年傳承與弘揚,並被廣大國人認知認同與推崇而成。而一座孔夫子聖人塑像,它絕不僅僅是一座塑像,因其承載著太多的歷史積淀與國民的共識和信仰,才可能產生“社會效益”。這種“效益”不需要“創意”,“創意”也不可能創出什麼“效益”。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都有屬于自己歷史與文化意義上的“神像”,但是從沒聽說過哪個“神像”由“創意”而來。 , ?8 }% r) P+ ?& r- \' S
我國建設和諧社會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和諧文化的發展與積淀也將需要很多經歷與努力,以逐步實現執政者與民眾的共同願景,這個過程中,“文化創意”應該是摻和不進來的。(馬滌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