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富豪開“活人追悼會”向誰哭泣?

    “劉永好、馬雲、馮侖、茅永紅、鄭躍文、張徵宇和我,在重慶集體研究決定:舉辦一個集體追悼會,每人給自己致悼詞。結束過去,開始未來,每活一天就凈賺24小時。”日前知名企業家史玉柱的一條微博引發熱議。有網友稱“這是頓悟人生”,有網友認為是“吃飽了撐的”。(7月8日新華網)
" C/ P2 I' u9 R6 y0 \# s: a公仔箱論壇
$ q, z+ O8 L" E' H$ l& M9 M  @2 d! t  活人墓由來已久,指人還健在,就為自己準備好墓地或者提前購買墓地,古代又叫活墳或生祠。2011年初,擔心墓地漲價,濟南市民紛紛搶購“活人墓”,有的家庭或家族甚至以“打包”的形式搶購“家族墓”,已見怪不怪。然而,給活人開追悼會雖不是頭一回聽說,依然較新鮮。
+ p5 i9 k$ a0 k# [" j2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a5 a8 ~) J7 Y4 u; C)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筆者以為,“活人追悼會”是死亡的哲學,教我們正確面對生死;“活人追悼會”是富豪們快樂的盛宴、是高調的娛樂;“活人追悼會”還是某些富豪們因某些事所受影響,感悟人生利弊與得失,是“蘇醒”的葬禮;但也有人認為,“活人追悼會”是富豪的胡鬧與折騰。tvb now,tvbnow,bttvb+ k/ T" k7 I1 q5 m2 ~+ V- V/ t

) f2 N9 i4 R- O! A, A) j0 H1 S5.39.217.76  也許有人想問,“活人追悼會”向誰哭泣?其實,除娛樂之外,更多地是向自己的心靈訴說、向自我的靈魂哭泣。其實,活著的人之所以舉行追悼會,還可以理解為這是其人生頓悟後蘇醒的表白。
/ k% \+ ]. j/ |& R& [: \2 B  otvb now,tvbnow,bttvb
6 |. K. ]& S, s0 g5.39.217.76  同電影《非常勿擾2》中的李香山人生告別會不同的是,史玉柱等“七君子”,均係赫赫有名的富豪老板則以“實體”的形式給自己辦“活人追悼會”,他們將熒屏中虛擬的情節變成現實,說白了,富豪們上演的“活人追悼會”之“真人版”也沒什麼“亮點”,何此招來眾“粉絲”的“圍觀”?3 R8 r# d* {/ k6 `3 m$ D
5.39.217.760 P; c( h1 i& b1 W
  顯然,給活人開追悼會,並非常人所能理解。但與倫理道德和中國文化幾乎不相幹,不管“頓悟人生”,或是“無聊之舉”,或是“乘機炒作”,或是“另有目的”,作為局外人的“我們”除隔靴搔癢“圍觀”外,別去多想,也別去當真,更別去追風,富豪玩他們的,我們玩自己的。
3 j4 @* I# p  S6 u- p) W8 Y! U+ d4 K
+ P( u* A$ B. e0 Z! W7 ?5.39.217.76  可以說,他們如此公開地“折騰”總比某些官員“躲到玩”、“藏到吃”和“偷著樂”好。別怕他們越玩越爽,即使他們“從地獄玩上天堂,再從天堂玩地獄……”也與我們無關。我們只當他們這是一場娛樂、一場遊戲、一場鬧劇。
& X2 V% X$ y1 D3 \9 jtvb now,tvbnow,bttvb0 ^/ y& A5 ^0 h& y, L
  死亡對每個人來說,是與生俱來的。上帝造物,考慮很周全,既有生,又有死。死也許和生同等重要。人之所以善良,是因為要死。歸路漸漸清晰,因為憐憫自己,所以慈悲他人,其心、其言、其行才不那麼兇惡。
; Y" \7 L: n- u& B& `7 p' i公仔箱論壇, U; k6 x3 Q$ d( ^" H
  可以這樣理解,富豪們對于死亡的思考也是一種哲學,死亡也是一種文學和學問,正如馮侖在微博中所言:“死亡是人生的朋友,也是人生的導師”。即“站在終點回望通向終點的道路,會有很多的感悟,如果能將死亡視為我們人生旅途中的同伴或導師,它會提醒我們,不要把現在該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幫助我們每天做得更好,而且充實”。同時,馬雲也在微博中寫道:“既然敢來到這世界,我就沒有打算活著離開!但我不希望最後是被空氣、水和食物給‘三聚寢安’了。我希望是舒心地老死……你呢?”等等。如此看來,透過富豪們的“微博死亡新論”,這符合史玉柱的說法是為了“結束過去,開始未來”。這或許是富豪們為了開啟對生命意義的再認識、再解讀、再面對、再追求、再奮鬥的一種“生死觀”。

7 r. N: M2 F  r: U( c5 p4 _, @5.39.217.76
: g6 G! Q5 T5 R7 Y7 i" j      應該說,史玉柱等“七君子”為活著的自己開追悼會,是何等的泰然?何等的坦然?何等的淡然?何等的欣然?的確,人生不過一場戲、一盤棋、一局牌、一本書、一段路、一杯酒……生死就在一瞬間。與其看著不如做著!與其活著累不如快樂活!活就要活出自己、活出精彩,不僅為昨天而活,為今天而活,還要為明天而活!不僅為自己而活,還要為家庭而活,為社會而活,為他人而活!
' ?; d2 `/ `( e6 G  s' [公仔箱論壇% E3 N" j, n4 d+ o
  俗話說,為活人修墓,是一種炫耀,自認為風光,實際上是霸佔活人生存空間。反之,舉辦活人追悼會的人,自以為比修活人墓的地產商格調高些,有行為藝術天分,說來說去就是活得不耐煩、厭世。其實,更應該回過頭來想一想:自己自今擁有的財富,最該感謝誰?誰促成的?廉價賣地的地方政府,還是購房投機者,還是房奴們?富豪們直接或間接造成我們的食品中充滿添加劑,家禽家畜由于進入速生時代,變得失去原味,菜籃子工程如同地雷陣,處處膽戰心驚;富豪們官商勾結的方式加速貧富分化,制造社會矛盾,玩酷的富豪們掠奪太多的社會資源,他們積累了很多原罪。5.39.217.76: f6 ~5 E( L9 R+ d
$ m3 ]5 h; m6 U2 _
  現實中,時常有人在追悼會上交流感受:做人是空的,凡是要想開點。在那一刻,似乎人人都覺悟、都舍得。可見開追悼會是個好辦法,有教育意義。遺憾的是,人很健忘,一走出追悼會會場,就故態復萌。為一些身外之物,繼續跟別人、也跟自己過不去。思想工作要長抓不懈,追悼會似乎要多開才好。可追悼會並不是想開就能開的,非得人死了才行。因此,有必要對傳統的追悼會制度進行改革:乘人還活著的時候就開追悼會。如此,開追悼會的機會就不再難得。+ A4 F$ i7 N; v$ f0 c
tvb now,tvbnow,bttvb' v  ^8 M' U, H$ c, c7 f; J
  誠然,活人開追悼會借敲過死神的門,感受和體驗一下死的味道。把體會談出來,既勉勵自己,又警醒別人。不是時常有人說嗎?“我都死過一回了,還計較什麼?”的確很有給力。對于人生的感悟,經歷過一次劫難,勝讀十年書,勝坐十年禪。活著的人需要給自己開追悼會的有,如九死一生或大病不死或判決死緩的人,有必要開追悼會,辦過死亡手續,才有資格新生;離過婚的或久別重逢的人,也適宜開追悼會,前者有利于和死亡的愛情告別,後者有利于去尋找新的生活彼岸……給活人開追悼會,或許能模糊生和死的概念,讓人安樂活、安樂死。只要不太鋪張浪費,活人開追悼會還是有意義的。只是希望,葬禮上,不只是奏哀樂,還要奏《走進新時代》那樣的進行曲。給活人開追悼會,作為娛樂也未嘗不可。(熊傳東)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