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書店亞馬遜(Amazon),不少實體書店因其而亡,惟這位網店一哥,近日卻反過來開設首間實體書店,好不諷刺?但網店開實體店,正是潮流,雖成本較重,但着數更多。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0 c! `! g( k* j
亞馬遜書店 落戶西雅圖, a$ a1 R$ d W6 d+ o" e5 D6 ^4 g
全球龍頭網店亞馬遜,早被視為「書店殺手」,憑藉沒有實體店面、可大幅壓低書價的網店模式,多年來奪去大量實體書店的生意,不少顧客甚至先在實體店選擇心儀書籍,再到亞馬遜網購。然而在上周,亞馬遜做出一個令不少人驚訝的舉動,就是在西雅圖,開設該店自創立21年以來的首間實體書店。
! z2 m7 D- B8 c5 b/ F據報道稱,這間名為「Amazon Books」的書局,存書量約6,000冊,依據亞馬遜網站上的顧客評級、銷量等,決定擺放甚麼書籍,售價與網店標價一致,而與普通書店不同的是,在擺放書籍的下方,會顯示網站讀者對於該本書的評語,讓顧客參考。雖然現在只得一間實體店,但亞馬遜已有意擴張,表明希望這不是唯一一間。公仔箱論壇$ { T' ~. [7 `2 H% h3 o
亞馬遜的成功,正是看中了實體店的弱勢、網店的優勢,如今卻跨足被視為走入「夕陽時光」的實體店行業,自然令人驚訝不已。
. H' }# K3 i, X既有人猜,這是否因不少店舖拒絕售賣亞馬遜的電子閱讀器Kindle,令亞馬遜要開店刺激銷路;又有人猜是電子書市場放緩,亞馬遜要出招,開放更多賣書渠道;更甚是有網民認為,反正亞馬遜財雄勢大,開一間或幾間實體店,對其來說也花不了多少錢,可能只是個遊戲式的實驗。5.39.217.768 l9 [* Z) F, ?4 z4 i
但是,亞馬遜真會「玩玩吓」嗎?既是如此龐大的公司,就算是進行「實驗」,也會先有一番盤算、機關算盡,且事實上,現時跨足實體界的網絡企業,其實已不單亞馬遜。網店實體化,反而是潮流!5.39.217.764 |& |' W4 v/ p( Z0 e \7 j5 Y
網店既有開設自家實體店的,譬如內地百貨網店京東,今年便先開設售賣嬰兒用品的實體店,又設展示智能商品的體驗館;又有一些網絡企業,選擇與實體店合作,例如阿里巴巴早前便入股蘇寧、台灣博客來則將與7-11合作設實驗書店等(見表)。
0 v' \* ?: o5 a& y0 O網店有成本低的路不走,偏要選取成本高的,到底是甚麼葫蘆裏賣甚麼藥?其中之一的計算,相信是要彌補網店的不足。網店雖然贏在貨品夠便宜,但是消費者對它們的信心,卻始終不足,例如沒有隨時可見到的真人服務員,又或貨品出現問題,想投訴、維修或換貨時,總覺得不便。tvb now,tvbnow,bttvb: h/ E) j% Y7 c; t4 W# i
開設實體店 拉近消費者距離
3 E* ^, E$ h" a: u* C公仔箱論壇若有實體店面,掛着大招牌、店內有員工,可以提升消費者對網店的信賴程度。事實上,阿里巴巴今年入股蘇寧,便有分析指出,阿里巴巴是看中蘇寧有數千店舖,可為其網店的客戶,提供方便的售後服務。至於亞馬遜設的實體店,其實亦一樣可以作為顧客的換貨、退貨點等。
5 V4 |4 l& ?- z$ M/ _6 t; N更重要的是,實體店可以作為網店拉近與消費者距離的招數,以此推廣品牌。當中成功的表表者,自然是蘋果公司的Apple Store。公仔箱論壇( q* }" C1 t# ~. b7 L& ?+ E6 l
在香港,蘋果每月支付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巨額租金,也要在最旺地段如中環、銅鑼灣、尖沙咀等開舖,為的是甚麼?不會只是售賣在網店亦有賣的iPad、iPhone等,而更是要打造成果粉的「朝聖」勝地。在店內設教用不同電子產品的培訓課程,如教你用iPad作曲等,又有展示新技術的講座,還有為學生而設的參觀之旅等,就是要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體驗,令他們屬消費者之餘,且成為「粉絲」。5.39.217.761 ]6 W1 g- E$ Y5 {/ S: j
成本雖提高 卻為品牌加分+ o( k7 X- `( W! S0 x6 e- T: Q
對於巨型企業來說,沒有甚麼比賺取粉絲的忠誠度更重要。要達到此點,便不能單靠網絡,而要綫上、綫下結合,齊齊發力。在蘋果之外,內地網企騰訊近年亦積極設名為「Image」的實體店,為的就是省靚招牌,展示該企業的各種服務、商品等;京東在北京設的智能體驗館,亦是把智能家居、智能手錶等新產品展出,務求提升大家對其品牌的認同感。
6 ~$ ]& Z9 K' z! H% }以亞馬遜來說,開設實體店,在賣書外,亦可展示其最新的電子書技術、平板電腦技術,又或開辦閱讀講座等,以此成為粉絲的聚腳點。
; s: N- x+ W0 |( j- \5.39.217.76亞馬遜所下的每一步棋,總不會貿然而行,開設實體書店,雖成本比網店高,甚至利潤不大,但只要能賺到消費者對品牌加分的回報,多花一點錢,也是換來更多着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