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步的發達國家,中產占全人口的絕大多數,通常是六成以上,甚至達到八成;在挪威,最低的一成人口,仍占總體收入略低於半成,而最高的一成人口,只占總體收入略高於兩成,相對的南非,是1.1%與46%,由於中產是較富裕、高教育,因此是高質素、較進取、肯創新,如是國家會變富強,社會亦較穩定。美國中產的比例雖然在六成以上,但比不上挪威,因此是強而不穩,富而未均,兩岸四地的香港,以至其他三地,情況又如何呢? ( { M- {; H }' J0 G7 p' ~; U
9 O4 L1 X2 ^# A" V% Ktvb now,tvbnow,bttvb8 U" E o/ b: t( _
香港是一個好樣板,50年代的香港,是一窮二白,60年代的香港,已變得三餐無憂,步入70年代,更變得八面玲瓏,香港積極發展工業,由手工業,變輕工業,又由加工業,變代工業,收入增加得最快的是最基層,可以高達幾十倍。70年代的旅行社越開越多,參加短線旅行團的很多是工廠工人,技術工人開始步入中產,開大排檔的不少改開茶餐廳,小工場的亦改成工廠,老闆經常大嘆請人難。到了80年代,低下階層逐漸減少,赤貧現象開始消退,至於超級富豪,數目亦不見得太多,因此中產的比例亦不斷擴大,占了香港社會差不多六成以上。 tvb now,tvbnow,bttvb! @' `; ~! B; t5 {5 ^- w' Z( k
公仔箱論壇% ?+ ^6 \/ B1 ~/ F1 ^3 p1 C9 ^5 j. E
, D7 G. f% h4 v' A; H' G, X
以往香港的中產,只包括小商人、知識分子、文職人士,後來的中產,又包含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自僱人士,甚至技術工人,其時的扎鐵工人,比清潔工人的收入多十倍,甚至比低級文員多幾倍,不少扎鐵工人,儲足資本後,變成承建商,最後成為建築商,亦有工廠工人變成工廠老闆。不少公司職員,亦合組公司,新興行業帶來更多創業機會,銀行不斷擴充,職位增加以外,還多一晉升機會,其時香港的社會,變成一個有機會、多空間、夠包容、肯創新的社會。
8 v' S9 n! P: i公仔箱論壇
" u3 k" ~$ p9 _! q) K; o- b
) u3 ^7 l9 `* Q1 O究其原因,是其時的香港,有階級流動,階層晉升,階段突破。不少今日的富豪,50年前仍是一無所有,一個窮家庭,只要再供一名子女進大學,大學畢業以後,自然可以晉身中產,由中產變巨富,比比皆是,亦可帶旺整個家庭。其時的社會流動,是向上的,且是逐級、不斷地向上,絕無下沉的現象。
) S$ ~ K4 c6 F' U8 b5.39.217.76
7 j, o+ U6 d% F* ]" f4 d5.39.217.76$ z* S2 |& q" @4 R
但今天香港的社會,情況又如何呢?工業的北移,製造本土的失業,代之而起的金融業、服務業,無法吸納所有的人才,如是部分中產,開始往下沉,向上升的機會,亦斷絕了。因為今日的香港,已出現地產霸權,經濟壟斷的情況,小本很難經營,開業要吃貴租,大學畢業生已不再是天之驕子,所領的薪金,不夠置業結婚。今天的超級富豪,若晚生40年,可能仍原地踏步。
2 r3 h2 _) S6 @9 j2 L% x) M. m. H(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9 u' q& x/ \- Q5 k1 ?+ j
tvb now,tvbnow,bttvb$ Q( B: a: H' N- R
香港的中小商,利潤因加租縮小,在大陸的中小企,生存因經濟轉型變危。申請綜援的人數,在15年內增加了五成有多。社會流動仍存在,只是不再向上升,而是往下沉,因此今日香港中產的比例,已跌至六成以下,影響到社會的躍動。 1 c) R/ X; Z# w+ u1 E6 \
' ]! r* h7 Q% x) v/ c% A
; f8 h' N+ @2 ntvb now,tvbnow,bttvb在兩岸的其他三地,情況亦未見改善。嚴格來看,大陸的中產占不到人口的三成,澳門是賭權旺,人民窮。馬英九當政四年以來,最低收入在2萬元台幣以下的人數並沒有減少。社會上中產比例若不能增加,等於是社會進步的速度不會加快,而香港再不是一個好樣板,反而只是一面照妖鏡。 |